作者: (德)榮格譯者: 楊儒賓
isbn: 7-80149-362-1 頁數(shù): 250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定價: 16.00 裝幀: 平裝 出版年: 2000-11
《東洋冥想的心理學:從易經(jīng)到禪》搜集了榮格研究儒、釋、道、印度諸教思想的文章,是研究當代思潮者不能不注意的一部經(jīng)典。在榮格看來,東洋思想也罷,類似巫術或迷信的現(xiàn)象也罷,這些都是無意識范圍內(nèi)重要的成分。但對深受東洋思想影響的人而言,無意識是潔凈空闊的世界,是有某種先驗的精神規(guī)范的作用體,它不能與人類身心具有的一些奇特功能混淆,更不能和一些非道德的文化現(xiàn)象相提并論。對榮格來說:東洋思想固然有冥契主義的面相,但它的意義與詭異論(occultism)是相容的,而且連成一體,無法分開。榮格之相信東洋思想,就像葛洪等道教徒之相信老子一樣,相通處固然有,但非常奇異可怪之論也不少。
榮格(1875~1961) 分析心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蘇黎世學派的領導者。他深受弗洛伊德器重,后因理論的分歧,而自創(chuàng)學派。其突出心理結構的整體論的方法論,擴大潛意識的內(nèi)涵和功能等等,對心理學及宗教、歷史、藝術、文學有深遠影響。 榮格是瑞士精神病學家,他生于凱斯威爾一鄉(xiāng)村,因父母關系緊張,從小養(yǎng)成孤獨性格。1900年獲得巴塞爾大學醫(yī)學博士學位。1902年又獲得蘇黎世大學醫(yī)學博士學位,1905年任該校精神病學講師。后退職,自己開業(yè)。1906年他與弗洛伊德通信,翌年去維也納會晤弗洛伊德,深受弗洛伊德的器重,1911年他們共同創(chuàng)立國際精神分析學會,榮格被選為第一任主席。不久與弗洛伊德在理論上發(fā)生分歧,1914年他離開弗洛伊德,創(chuàng)立分析心理學派。20年代后,他因要研究集體潛意識的性質(zhì)與現(xiàn)象,遠赴非洲、亞利桑那、新墨西哥等地考察原始人的心理歷程。1932~1942年任蘇黎世聯(lián)邦綜合技術大學教授。1944年他又回到巴塞爾大學任醫(yī)學心理學教授。先后被哈佛、牛津大學等授予名譽博士學位。 主要著作有:<<力比多的轉(zhuǎn)化和象征>>(1912);<<潛意識心理學>>(1912);<<心理類型>>(1921);<<分析心理學的貢獻>>(1928);<<尋求靈魂的現(xiàn)代人>>(1933;臺灣中譯本黃奇銘譯,1971;大陸中譯本為蘇克譯,1987);<<集體潛意識的原型>>(1936);<<人格的整合>>(1940);<<心理治療的實踐>>(1954);<<分析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1958;中譯本成窮等譯,1991);<<記憶、夢、反思>>(1961;中譯本劉國彬等譯,1988);<<人及其象征>>(1964);<<心理學和東方>>(1978)。 譯者――楊儒賓,1956年生,臺灣臺中人,臺大中文博士,清華大學中語系及文學所教授,著作及譯著有《莊周風貌》、《東洋冥想的心理學――從易經(jīng)到禪》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