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看到 Michael 的新作《Blog和網摘的“新聞”價值》,他說:“想分析如何判斷信息價值?如何通過工具實現這種判斷,以及如何建立流程保證這種判斷”。 Michael 問我是否有興趣參與討論,雖說對他要做的事情我并不十分清楚,但想來應該很有趣,畢竟 Michael 對媒體很熟悉,這是我需要學習的地方。于是決定將有限的理解做個說明,算是對Michael的回應。
原文提到
對于Blog的讀者來說,Blog帶來三方面的信息價值,一是一篇篇網志本身的信息價值,比如是否新穎、是否有用;另一方面是網志所展現出來的關于Blogger的信息,即Blogger的特點、興趣等;最后是Blog上發(fā)生的交流信息,包括哪些人在討論、討論了什么、他們在哪兒(Blog網址)等,即討論本身的信息價值和討論過程展現出來的社會網絡(Social Network)信息的信息價值。
在我看來 Michael 正在描述,信息,信息生產者,將信息轉化為知識的個體,轉化過程中衍生的信息等幾個方面的價值。我們都知道信息與知識并不相同,知識是信息升華的成果,是一種濃縮的系統化的信息。通過對信息的加工,人們才能獲得知識。知識管理則是一種新的信息管理理念和方法,能將個人擁有的各種資料、隨手可得的信息變成更具價值的知識?;ヂ摼W無疑是最巨大的信息資源庫,所以一定需要某些方式幫助我們實現信息到知識的轉變。只是很多時候我們是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不會注意到經歷了那些不同階段。
互聯網中能夠被人們直接獲取的信息主要是以web形式呈現。所以直接管理url是最直接有效的知識管理手段,從這個角度看,書簽服務興起并不是沒有道理。當人們將Tag云、digg等理念巧妙地與書簽結合,原始的個體利己行為得到梳理,并被迅速放大成具有社會效應的網絡行為。Tag云、digg等理念被普遍應用于各種在線服務中使整個群體的知識獲取效率得到提高。但我們應該注意到,各種有用的信息譬如,文字,圖片,音、視頻等往往是被置于網頁的框架中,表格的包圍中,同時頁面中還會摻雜大量無用廣告,鏈接等元素。這給重新組織和利用信息帶來許多麻煩,同時URL失效,也是令人頭疼的大事。因此出現了以Clipmarks 為代表的基于頁面元素的信息組織工具。組織頁面元素為人們提供了更方便,靈活,準確,直接的知識管理手段。雖然這可能存在版權風險。但我依然認為這是一次重大的進步。最近正在幫朋友做針對圖片相關產品的建議。我相信會出現越來越多針對頁面元素的信息組織工具。各類知識管理工具會隨著人們對網絡駕馭能力的提高,對知識的渴求展現出廣闊的發(fā)展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