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doc--昵稱6228520的文章
http://www.ahfyzs.com/rssperson/6228520.aspx
360doc (http://www.ahfyzs.com)
zh-cn
360doc--個人圖書館
-
中國儒家典籍巨著《孟子》全文及譯文(公孫丑章句上)
http://www.ahfyzs.com/content/21/0507/17/52920_976048316.shtml
2024/2/13 12:37:52
孟子·公孫丑章句上。孟子說:“告子說:''''''''不懂得對方的語言,就無法理解對方的心思;不理解對方的心思,就無法理解對方的意氣?!焕斫鈱Ψ降男乃?,就無法理解對方的意氣,是可以的;不懂得對方的語言,就無法理解對方的心思,就不可以了。人的意志,乃是人的意氣的主帥,人的意氣,是充滿人體內(nèi)的巨大的精神力量。那意志是周密而周到的,意氣比起來就稍差一點。所以說:''&#
-
勇赫:送給學生的一篇勵志文言文《學經(jīng)》與君共勉
http://www.ahfyzs.com/content/17/0224/13/21901291_631654162.shtml
2023/12/23 6:34:50
勇赫:送給學生的一篇勵志文言文《學經(jīng)》與君共勉勇赫:送給學生的一篇勵志文言文《學經(jīng)》與君共勉(2013-05-15 10:29:00)轉載▼。學者,求道,求教,求方也。善學者,善存,厭學者,居危,皆不知此為學之本源也。學有成者,圓其夢,圓其家人夢,圓其社稷夢,甚感自足,甚感其福也。然學者自悟,學者自立。學者三求,乃三重境界也。善求理者善自悟,悟其所需而求理;此相輔之道,相成之道,學習之道也。赫 子。
-
《老子·二十七章》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
http://www.ahfyzs.com/content/21/1218/17/8180336_1009284895.shtml
2023/2/15 9:27:01
《老子.二十七章》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此章開頭的“善行”、“善言”、“善數(shù)”、“善閉”、“善結”,總被人認為是一種“君人南面之術”(《漢書·藝文志》),是一種“權術”。由上述“要妙”、“精神”而衍推,《老子》本章最后認定,善為師、惡為資的關系也并非能作如此簡單的看待,如效仿上述“常善救人”,這其中的關系不也是相當“精妙”的嗎?這大概就是《老子》本章最后想要蘊喻的。
-
家 庭 道
http://www.ahfyzs.com/content/17/0429/15/4958641_649594693.shtml
2022/9/3 17:59:27
從小當孫子、當兒子,自己有了兒子當?shù)?,有了孫子當爺爺,一輩子連一個人也沒會當,連一條道也沒會行,鬧個空來白走!像當?shù)木鸵籍數(shù)牡?,當兒子的就要思當兒子的道,還有不成為父慈子孝的家庭嗎?51、兒女不好是你心不好,女人(妻)不好是你的命不好,父母兄弟不好,都是你的命。若是倫常道全虧,今生就是孤獨的人。做家長的(火位)常向妻子兒女,講祖先的德行、老人(土位)的好處,是火生土;
-
中國歷代行政區(qū)劃
http://www.ahfyzs.com/content/18/0908/06/11325398_784812832.shtml
2022/6/6 19:58:44
中國歷代行政區(qū)劃。3、西漢行政區(qū)劃(1)(西漢十三州)4、東漢行政區(qū)劃(1)(東漢十三州)7、隋朝行政區(qū)劃(1)(州制地名)10、遼 北宋 西夏行政區(qū)劃(1)(北宋24路 遼5京道圖 1111年)12、元朝行政區(qū)劃(1)(詳細行政區(qū)劃圖 1330年)13、明朝行政區(qū)劃(1)(詳細行政區(qū)劃圖 1400年)14、清朝行政區(qū)劃(1)(詳細行政區(qū)劃圖 1820年)15、民國行政區(qū)劃(1)(詳細行政區(qū)劃圖 1920年)
-
黃帝四經(jīng)之《道法篇》
http://www.ahfyzs.com/content/21/0722/16/47301902_987744952.shtml
2021/11/3 5:24:54
黃帝四經(jīng)之《道法篇》虛無刑,其寂冥冥,萬物之所從生。動有事,事有害,曰逆,曰不稱,不知所爲用。虛無有,秋毫成之,必有刑名。刑名立,則黑白之分已。是故天下有事,無不自爲刑名聲號矣。刑名已立,聲號已建,則無所逃跡匿正矣。稱以權衡,參以天當,天下有事,必有巧驗。故能至素至精,悎彌無刑,然後可以爲天下正?!兜婪ā贰饵S帝四經(jīng)》 之一。
-
四生萬物
http://www.ahfyzs.com/content/21/1017/18/6228520_1000166789.shtml
2021/10/17 18:04:02
四生萬物。四生萬物,不是三生萬物。這里萬物指地球所有生命。肉體,欲望,感性,理性。一,肉體,二,肉體~欲望,三,肉體~欲望~感性,四,肉體~欲望~感性~理性。早期生命,單細胞的,簡單多細胞的,只有本能。大概中高級脊椎動物,有本能~欲望~感性。初級生命只有肉體本能,如病毒,單細胞,類推之,人四者都有。
-
無為就是自由
http://www.ahfyzs.com/content/21/1017/17/6228520_1000166316.shtml
2021/10/17 17:58:58
無為就是自由。
-
人的三大關系
http://www.ahfyzs.com/content/21/1016/19/6228520_1000049603.shtml
2021/10/16 19:16:45
人的三大關系。第一種,人和自然/世界之間的關系;第二種,人和人/社會之間的關系;第三種,人和自己的關系。第一種,西方科學、哲學,說得多。第一種關系,西方科學哲學,可以從理性、唯物上學習。唯心、感性,可以從道家、佛家來尋求。感性理性統(tǒng)一。唯心唯物中和。第二第三種關系,儒家就說的很透徹了。同時再結合西方哲學心理學等。
-
哲學三大規(guī)律 五大范疇 三個基本觀點
http://www.ahfyzs.com/content/15/0515/03/6080914_470564794.shtml
2021/10/3 20:55:07
哲學三大規(guī)律\五大范疇\三個基本觀點哲學三大規(guī)律\五大范疇\三個基本觀點。量變質變規(guī)律揭示事物發(fā)展的形式和形態(tài)。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任何事物的發(fā)展變化都是新事物對舊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內(nèi)部的肯定和否定兩方面矛盾斗爭的結果,是事物自我發(fā)展的過程,但是否定并不是全盤拋棄,而是“揚棄”,是克服和保留的統(tǒng)一。新事物否定舊事物然后被更新的事物否定,一切事物都是如此“螺旋式”向前發(fā)展。
-
6個角度,徹底認清自己!
http://www.ahfyzs.com/content/20/0206/22/21435004_890170247.shtml
2021/10/3 14:56:40
因此,在了解了你態(tài)度和意識層面的三觀、夢想、行為傾向后,你還要認清你客觀的先天條件,在可能的條件下選擇更適合你先天條件的領域發(fā)展。三觀、夢想、行為傾向、先天條件以及能力邊界,這五項都是針對自己,往內(nèi)看的。你的成長環(huán)境會影響你的三觀和行為傾向;通過認清自己的三觀、夢想(欲望)、行為傾向、先天條件、能力邊界以及所處環(huán)境,你就更能夠找到自己應該追逐的夢想,確定自己欲望的程度,以及清楚自己適合怎么去做。
-
孫中山名言(48條)
http://www.ahfyzs.com/content/17/1024/13/39527588_697686719.shtml
2021/4/24 7:54:47
孫中山名言(48條)1、安危他日終須仗,甘苦來時要共嘗?!獙O中山2、人類要在競爭中生存,便要奮斗?!獙O中山6、奮斗這一件事是自有人類以來天天不息的?!獙O中山10、教之有道,則人才濟濟,風俗丕丕,而國以強?!獙O中山27、主義就是一種思想、一種信仰和一種力量。大凡人類對于一件事,研究當中的道理,最先發(fā)生思想,思想貫通以后,便起信仰,有了信仰,就生出力量。
-
手工熬制益母草膏過程~
http://www.ahfyzs.com/content/17/0318/08/40037971_637834158.shtml
2020/4/19 19:11:41
手工熬制益母草膏過程~ 以下是0-1000分鐘制作過程:480-600分鐘:手工混合2次益母草汁液2000ML,在不銹鋼大鍋中開始大火熬開,小火熬煮2個小時。600-660分鐘:手工在1000ML濃縮益母草清膏中,放入2000g紅糖,小火把紅糖熬融化。到此,500g益母草,1000ML益母草藥汁 2000g紅糖 1... 以下是0-1000分鐘制作過程:到此,500g益母草,1000ML益母草藥汁 2000g紅糖 1000分鐘手工熬制完成?!窘M成】益母草 輔料為紅糖。
-
癰疽五善歌
http://www.ahfyzs.com/content/13/0217/13/18452_266123845.shtml
2020/3/28 14:10:25
癰疽五善歌癰疽五善歌?!痉礁琛啃纳凭袼郧迳酀欟r,不躁不煩渴,寤寐兩安然。肝善身輕便,不怒不驚煩,指甲紅潤色,溲和便不難。脾善唇滋潤,知味喜加餐,膿黃稠不穢,大便不稀干。肺善聲音響,不喘無嗽痰,皮膚光潤澤,呼吸氣息安。腎善不午熱,口和齒不干,小水清且白,夜臥靜如山。【注】寤寐者,醒與睡也。溲者,小水也。
-
道家與儒家的入世與出世
http://www.ahfyzs.com/content/16/0106/22/21642201_526021489.shtml
2020/3/5 15:07:59
而對于道家哲學來說,雖然老莊派出同源——“道”,但從其與統(tǒng)治階層關系角度來看,老子哲學與莊子哲學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兩個方向:前者是入世的,但后者既不是入世也不是出世,而是介乎兩者之間的游世。我們比較熟悉的道家學者有老子和莊子,有人看到老、莊主張“順道”、“無為”、“逍遙”,加上都是道家學派的,都會覺得他們兩個都持出世態(tài)度,進而得出“道家哲學是出世”的結論,其實并不然。這是老子入世哲學的主要方向。
-
南北朝時期,南朝是正統(tǒng)還是北朝是正統(tǒng)?原來我們想的太簡單
http://www.ahfyzs.com/content/18/0718/19/42863901_771480494.shtml
2020/3/1 13:37:35
南北朝時期,南朝是正統(tǒng)還是北朝是正統(tǒng)?“正統(tǒng)”二字一直是中國歷史發(fā)展過程中至關重要的兩個字,每逢多個政權并存的時代或新的大一統(tǒng)王朝出現(xiàn)的時期,有關“正統(tǒng)”二字的爭論就會出現(xiàn),南北朝自然也不例外。隋唐為了證明自己的正統(tǒng),所以推崇北朝為正統(tǒng)。在北魏太和改制以前,無論是東晉南朝一方,還是十六國北朝一方,除了北魏前期與南朝的互罵(北魏罵南朝為島夷、南朝罵北魏為索虜),大體上還是共同認可南朝的華夏正統(tǒng)性的。
-
中國古代24個節(jié)氣(附圖)
http://www.ahfyzs.com/content/11/1112/22/7814681_163901967.shtml
2020/2/17 19:59:20
中國古代24個節(jié)氣。除上述一年中最重要的8個節(jié)氣外,古人還根據(jù)常年農(nóng)耕勞作實踐和自然氣候變化規(guī)律,發(fā)明了其它16個節(jié)氣(詳見附表)。在古代,16個節(jié)氣雖不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jié)氣,但完全符合自然規(guī)律,既科學又合理,對于日作夜息的古代農(nóng)夫來說,24個節(jié)氣是常年勞作和生活的“指南針”。這里不得不說的是,現(xiàn)實中有相當多的國人,把一年中24個節(jié)氣看成僅僅是“農(nóng)歷”才有的節(jié)氣,或許因為這些節(jié)氣都與農(nóng)耕勞作有直接關系。
-
漢高祖劉邦的5大優(yōu)點,縱觀那些成大事者,皆為具備!
http://www.ahfyzs.com/content/19/0629/08/29603632_845520382.shtml
2020/2/3 11:25:59
劉邦很會滿足“小人物”所求,在劉邦眼里,天下百姓皆為“小人物”,小人物所需的就是安居樂業(yè),劉邦只要做到讓百姓安康,就沒人會造反。劉邦有個老鄉(xiāng)叫周昌,劉邦稱帝后,有一回在宮里摟著戚姬作樂,恰好周昌去找劉邦奏事,周昌見到后扭頭就走,劉邦追上去抓住周昌便問:“我是什么樣的皇帝?”周昌也不膽怯,說到:“你就是夏桀,商紂一樣的皇帝!”這要是換了別的皇帝,周昌早被殺頭了。
-
王陽明的五個故事
http://www.ahfyzs.com/content/16/0415/13/259476_550824679.shtml
2020/1/28 15:27:36
王陽明的五個故事王陽明的五個故事,跟心學宗師學做人做事(科普篇)你們整天說王陽明王陽明,卻不知道王陽明不叫王陽明。在這個故事里,王陽明巧妙地運用“脫衣”法,讓冥頑不靈的強盜頭目認識到自己內(nèi)心的羞恥感,進而認識到自己內(nèi)心的良知良能,可以說王陽明運用脫衣法幫助強盜頭目“致良知”。沒想到王陽明這么快就平定了叛亂,正德皇帝龍顏大怒,認為王陽明輕而易舉地平定叛亂,是對自己的“大不敬”。附王陽明年譜顧。
-
道教的常識與禁忌
http://www.ahfyzs.com/content/18/0128/11/40331844_725725551.shtml
2020/1/24 15:57:47
道教的常識與禁忌。道教是道家學說、神仙方術和巫鬼信仰相結合的產(chǎn)物,創(chuàng)立于東漢后期,早期道教由道教祖天師張陵在四川鶴鳴山奉老子為教主,以《道德經(jīng)》為主要經(jīng)典的正一盟威道和由奉事黃老道的張角,以《太平經(jīng)》為主要經(jīng)典的太平道兩派構成。道教節(jié)日因與民俗早有關系,又吸收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氣時令,所以道教的節(jié)日很頻繁。四、道教的禁忌及禮儀。道教禁忌是在中國古代民間禁忌和原始道教信仰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