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doc--nfy985的文章
http://www.ahfyzs.com/rssperson/36696558.aspx
360doc (http://www.ahfyzs.com)
zh-cn
360doc--個人圖書館
-
六十甲子女結(jié)婚吉兇一覽表
http://www.ahfyzs.com/content/20/1126/21/2641099_948102595.shtml
2025/7/25 21:35:52
三合或六合吊化吉◎午日沖夫?qū)m帝后救護三六合化●丑日犯天狗麟陽可制今亦少用○未日逢清吉○寅日逢清吉●申日滅子胎沖男女宮大兇勿用●卯日犯胎元。紅鸞即女產(chǎn)制化用○丑日逢清吉●未日犯天狗麟陽可制今亦少取●寅日滅子胎沖男女宮大兇勿用○申日逢清吉●卯日沖母腹沖女命兇偏沖亦忌●酉日沖天嗣正沖大兇偏沖亦忌●辰日犯三殺縱有貴人究亦勿用◎戌日犯殺翁新娘進門時翁少避○巳日逢清吉●亥日彭祖忌男厄忌辰年貴人制化。
-
春秋左傳譯文 昭公·昭公元年 --- 昭公·昭公三十二年
http://www.ahfyzs.com/content/22/0922/20/72621758_1048967002.shtml
2024/9/27 20:19:31
邾人向晉國控訴,晉國人前來問罪,叔孫婼到晉國去,晉國人就把他扣押了。范獻子向叔孫婼求取財貨,派人去請求送給他帽子,叔孫婼拿來他帽子的樣子,照樣送給他兩頂,說:“都在這里了。”為了叔孫婼的緣故,申豐帶著財貨去到晉國,叔孫婼說:“來見我,我告訴你把財貨送到哪里去?!鄙曦S進見叔孫婼,就沒有出來,和叔孫婼一起住在箕地的看守人請求得到他的吠狗,叔孫婼不給,等到將要回去的時候,殺了這條狗和官吏一起吃了。
-
新城古義陽縣考
http://www.ahfyzs.com/content/21/0220/17/99076_963039363.shtml
2024/7/15 0:33:23
新城古義陽縣考。此處究竟是不是義陽縣舊址,是在那個歷史時期置縣?因為當時所筑之城正好處在三夾河上游東、西兩河交匯之處,應(yīng)該這樣說,在沒有出現(xiàn)新城這個地名前這個地方應(yīng)該叫合河,這個合河并不是現(xiàn)在解河以南的合(讀音角)河,正如《隨州志》中合河出山地設(shè)義陽縣一樣,合河應(yīng)該是建新城后以前的地名;三是后來新城又廢址,到明萬歷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在原新城老城基礎(chǔ)上又重建、擴建新城,仍叫巡檢司,巡檢叫潘應(yīng)嗣。
-
鄧氏簡史系列資料之《路史》原文
http://www.ahfyzs.com/content/16/1220/14/11933847_616278661.shtml
2024/7/8 18:46:10
鄧氏簡史系列資料之《路史》原文 核心提示:鄧:黃臣,鄧伯溫。其支封鄧,為鄧氏。今鄧之南陽,漢宛縣也。按宋羅泌撰寫的《路史·國名紀六·古國》載:“鄧:黃臣,鄧伯溫。魯?shù)?。隱十年,齊魯盟處。與南陽子姓鄧。二?!睉?yīng)可以認為,后來羽化成仙的鄧伯溫(黃帝的大臣)這一支鄧氏是真實存在的,其活動區(qū)域在現(xiàn)在的山東袞州地區(qū)。而且這一支鄧氏只是與南陽郡鄧氏是并列為鄧氏眾多源流中的一支,根本不是與南陽郡鄧氏同
-
3’古代王朝之夏朝太康失國與少康中興
http://www.ahfyzs.com/content/11/0603/06/3838914_121336564.shtml
2024/7/1 0:09:27
3’古代王朝之夏朝太康失國與少康中興。3''古代王朝之夏朝太康失國與少康中興。太康失國和少康中興是發(fā)生在夏王朝時期兩起著名的歷史事件,前后經(jīng)歷了大約四十年時間。少康成人后又被寒浞所打敗,投奔有虞氏。有虞氏國君見少康年輕有為,就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他,為他修建了綸(音lun)邑(今禹州順店康城)讓他居住。夏朝在太康失國數(shù)十年后,少康終于"坐鈞臺而朝諸侯",重登天子之位,歷史上稱之為"少康中
-
周朝諸侯國列表
http://www.ahfyzs.com/content/18/0701/13/26620346_766824631.shtml
2024/6/30 22:04:43
周朝諸侯國列表周朝諸侯國列表周朝諸侯國列表為中國歷史上西周時期、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諸侯國及各諸侯國的姓氏、位置、爵位、開始滅亡年限、滅國者和資料來源等簡要情況的匯編。國名姓氏今地爵位起迄年滅國者出處。姬姓。侯、王(前323年起自稱)田氏齊國、魏國、楚國。國名姓氏今地爵位起迄年滅國者。楚國(一說是越國)齊國、魯國(一說是楚國)晉國、魯國、齊國、宋國、衛(wèi)國、曹國等。伯侯。楚國、秦國、巴國。侯、子(曾自稱王)
-
周朝“八百諸侯國”名單,諸侯國列國主要信息(齊全)
http://www.ahfyzs.com/content/23/0104/10/51948794_1062475486.shtml
2024/6/30 22:00:29
周朝“八百諸侯國”名單,諸侯國列國主要信息(齊全)姬姓諸侯國(風姓后裔)爵位,前256年,被魯國所滅。淳于國滅亡之后,杞國遷都于此,后世也將杞國稱為淳于國。西周分封的諸侯國,姜姓諸侯國。周文王第十子季載的封國,沈國為了向南發(fā)展,摯國就并入了沈國版圖。5.古盧國:又稱盧方國、盧戎國、盧國。建立了鮮虞國(白狄),并在藁城西部建立了肥國(白狄),在晉州一帶建立了鼓國(白狄),三個部落國建立了城邦聯(lián)盟。
-
宋史·列傳·卷八十八 常秩 鄧綰(子洵武) 李定 舒 亶 蹇周輔(子序辰) 徐鐸 王廣淵(弟臨)王陶 王子韶 何正臣 陳繹
http://www.ahfyzs.com/content/16/0205/20/14495761_532931160.shtml
2024/3/22 17:51:07
宋史·列傳·卷八十八 常秩 鄧綰(子洵武) 李定 舒 亶 蹇周輔(子序辰) 徐鐸 王廣淵(弟臨)王陶 王子韶 何正臣 陳繹列傳·卷八十八.常秩 鄧綰(子洵武) 李定 舒 亶 蹇周輔(子序辰) 徐鐸 王廣淵(弟臨)王陶 王子韶 何正臣 陳繹。為監(jiān)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右司諫。會正御史專六察,正臣言:"幸得備言路,以激濁揚清為職,不宜兼治它曹。"神宗善之,為悉罷御史兼局,而正臣解三班,加直集賢院,擢侍
-
宣武軍之變(資治通鑒卷二三五之六)
http://www.ahfyzs.com/content/22/0605/00/31920670_1034571016.shtml
2024/3/8 1:40:28
宣武軍之變(資治通鑒卷二三五之六)起初,宣武節(jié)度使李萬榮中風,結(jié)果神志昏迷,不曉事務(wù)。后來,李萬榮病重,他的兒子李迺當時擔任宣武軍兵馬使的職務(wù)。都虞候、匡城人鄧惟恭和李萬榮是同鄉(xiāng),兩人關(guān)系一直就不錯,李萬榮也把他當作自己的親信看待,李迺因此也把他當成自己人。秋七月乙未(初六),唐德宗任命東都留守董晉同平章事,兼宣武節(jié)度使,任命病中的李萬榮為太子少保,將李迺貶為虔州司馬。
-
胡氏祭祖文
http://www.ahfyzs.com/content/17/1207/20/13381122_711037256.shtml
2024/2/28 1:16:16
胡氏祭祖文(一)華林胡氏祭祖文 維:公元二00五年四月三日(農(nóng)歷乙酉年二月二十五日),我各地華林胡氏后裔宗親共一萬余人,致祭于耿妣陵園,并昭告于列祖列宗之尊靈。今歲次庚寅十一月廿一日,建潮祖胡氏裔孫,京隴,華橋二鄉(xiāng)耆老率全族裔孫謹致祭于。胡氏子孫,聚首于蘆江 南岸新祠堂,謹奉八修《蘆江胡氏宗譜》,以敦誠敦敬之禮,恭祭我蘆江胡氏先世列祖列宗,辭曰: 憶我先祖,謹遵父囑,隱居蘆江,墾田筑室。
-
古今勵志對聯(lián)500副(上)
http://www.ahfyzs.com/content/22/0608/11/10015115_1035140429.shtml
2023/11/10 14:38:15
善應(yīng)心甘非圖報35.學淺自知能事少;種德類樹養(yǎng)心若魚92.雖無師??蓪μ斓?;膽欲大心欲細智欲圓行欲方140.且靜養(yǎng)坐撫良心今日所為何事;事里少難為之事須防立志不堅147.無貪心無私心心存清白真快樂;世上有是非門戶要三緘其口學金人151.無事莫生事有事莫畏事此之謂解事;有官勿曠官去官勿戀官乃可以服官152.無私奉獻換人人安居樂業(yè)我苦何妨;推腹更推心155.淡心復靜慮;氣和意自安189.心在水晶域;與人相見以誠225.責人之心責己;
-
【】古今勵志對聯(lián)500副(下)
http://www.ahfyzs.com/content/22/0608/11/10015115_1035140336.shtml
2023/11/10 14:27:44
心有陰晴萬象殊309.情于牽掛點滴事;境當逆處要從容329.事能知足心常愜;從來有名士不取無名錢392.聰明人糊涂人少心人易處;作一事須精一事,庶幾心乃安然424.于進步中求退步想;487.宇宙內(nèi)事乃己分內(nèi)事,己分內(nèi)事乃宇宙內(nèi)事。平其心,論天下之事;多欲之謂凡,徇欲之謂狂.496.敬守此心則心定,斂抑其氣則氣平.497.怒是猛虎,欲是深淵.498.處逆境,心須用開拓法;501.氣忌盛,心忌滿,才忌露.502.物忌全勝,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
王汝濤·瑯邪王氏為太原王氏分支說質(zhì)疑
http://www.ahfyzs.com/content/18/0603/23/6041263_759444677.shtml
2023/5/23 11:49:47
今日傳世的王氏譜,凡屬姬姓一系之后,凡溯及得姓之始以及自周靈王至秦漢之交的各代祖先名諱者,絕大部分錄自前面所引的《新唐表》、《瑯邪王氏》譜圖序,但是有一支族譜,即近年所修的太原王氏譜,不知有何根據(jù),改動了《潛夫論》、《元和姓纂》及《新唐表》的記載,創(chuàng)出瑯邪王氏乃是太原王氏分支、將《瑯邪王氏》及唐末《三槐堂王氏》、《開閩王氏》各支全都併入《太原王氏》一系之中,由此導出:王氏出自太原的新奇說法。
-
鄧淵與鄧琬非父子關(guān)系
http://www.ahfyzs.com/content/23/0421/17/36696558_1077544947.shtml
2023/4/21 17:01:29
鄧淵與鄧琬非父子關(guān)系。鄧翼,安定郡人,北魏官員,前秦大臣鄧羌次子,建武將軍、河間太守、尚書左丞、冀州刺史、爵真定侯。鄧淵家族世系,詳見公眾號【中華鄧氏】、【鄧氏家族】、【鄧氏一家親】刊登的文章《世代為官的鄧羌家族》。鄧淵世系:鄧始-鄧羌-鄧翼-鄧淵。鄧琬世系:鄧混-鄧玄-鄧潛之-鄧胤之-鄧琬。綜合上述考證,兩者世系及祖籍和國籍均不同,并且鄧淵死后四年鄧琬才出生,因此南朝宋大臣非北魏大臣鄧淵。
-
王羲之生卒年(303-361)考證
http://www.ahfyzs.com/content/23/0421/16/36696558_1077544651.shtml
2023/4/21 16:58:57
此《瀑布山展墓記》是王羲之七世孫智永和尚弟子,于三月清明祭掃王羲之墓寫的,寫于大業(yè)辛未年三月,即隋大業(yè)七年辛未,公元611年,這一年距王羲之辭世250年,因此可得知王羲卒于公元361年(611-250=361年)。王羲之生于晉太安二年公元303年,卒于晉昇平五年公元361年,年五十九。王羲之妻郗璿,于公元358年四月辭世,夫王羲之時年五十六歲,由此可知王羲之生于公元303年,三年后的昇平五年(即公元361年),王羲之卒,年五十九。
-
《南陽鄧氏族譜源流序●王羲之》辯析
http://www.ahfyzs.com/content/23/0421/16/36696558_1077544500.shtml
2023/4/21 16:57:41
《南陽鄧氏族譜源流序●王羲之》辯析。閑來無事看族譜,發(fā)現(xiàn)我們鄧氏族譜有東晉大臣、書圣王羲之為我們鄧氏撰寫《南陽鄧氏族譜源流序》,此序落款日期晉永康二年(374年)。羌子翼,後秦冀州刺史…”從墓志銘可知鄧羌之父是鄧始,非鄧遐。今天這個假序在我們鄧氏族譜流傳已久,發(fā)現(xiàn)有些鄧氏將此偽托書圣王羲之序如獲至寶,更可惡是偽托杜撰鄧禹十三子言字旁的名字,在族譜上使用,誤導后人,擾亂鄧氏源流,以訛傳訛,讓后人詬罵。
-
晉大臣鄧攸從未避居福建
http://www.ahfyzs.com/content/23/0421/16/36696558_1077543305.shtml
2023/4/21 16:47:58
晉大臣鄧攸從未避居福建。由此可知,鄧攸,山西平陽襄陵人(今山西襄汾縣),祖父鄧殷(并非鄧忠),為淮南太守,升汝陰太守,后為中庶子。由此可知,鄧攸從公元311年永嘉之亂開始,到公元326年咸和元年鄧攸病逝,在這十五年間,鄧攸從石勒部下逃離后,先后投靠新鄭李矩,許昌荀組,然后至東晉都城建康,先后在吳郡、會稽歷任太子中庶子,吳郡太守、吳國內(nèi)史、護軍將軍、會稽刺史、會稽太守、尚書仆射等官職,行蹤及任職非常清晰。
-
從祖妣姓氏起源時間考證曼公至祁侯世系是杜撰的
http://www.ahfyzs.com/content/23/0421/16/36696558_1077542843.shtml
2023/4/21 16:45:05
從祖妣姓氏起源時間考證曼公至祁侯世系是杜撰的。本文從祖妣姓氏起源時間來考證曼公至祁侯世系,進一步的佐證曼公至祁侯世系是明清譜匠杜撰的,完全不可信。從曼公至吾離(或鄧祁侯)這中間5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關(guān)于曼國或鄧國的君主資料,史籍中無任何記載,后來在襄陽鄧城考古發(fā)掘中也沒發(fā)現(xiàn),因此我們鄧氏族譜上出現(xiàn)曼公至吾離(或鄧祁侯)至鄧禹,這些世系是明清譜匠杜撰的,幾百上千年來我們連鄧禹的父親是誰?
-
【吉安縣傳統(tǒng)村落系列】——永陽鎮(zhèn)鄧家村
http://www.ahfyzs.com/content/16/1215/21/31885441_615107133.shtml
2023/4/19 11:16:38
【吉安縣傳統(tǒng)村落系列】——永陽鎮(zhèn)鄧家村。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先后屬吉安縣永陽區(qū)龍陂鄉(xiāng)、永陽鄉(xiāng)、永陽鎮(zhèn)、永陽人民公社、永陽鎮(zhèn),今屬吉安縣永陽鎮(zhèn)鄧家村委會。由此鄧氏永思堂有楹聯(lián)“晦新野,揚東漢,文運自天來,盡孝寄忠,全國家而有永;光云臺,顯南陽,業(yè)勛由掌上,承先啟后,合老稚以常思”,村中鄧氏仕宦不斷,四世鄧子德,號西泉,舉人;鄧光薦(1232 —1303)名剡,吉安縣永陽鎮(zhèn)鄧家村鄧家自然村(原名藍溪)人。
-
殷商古國——先國,最早的先姓,先族的起源
http://www.ahfyzs.com/content/19/1025/21/7288840_869065357.shtml
2023/4/6 11:55:17
殷商古國——先國,最早的先姓,先族的起源?!闭f得是姺國和班國勾結(jié),一起反對商王,結(jié)果班國被滅,姺國也被迫臣服。先國要么與姺國同屬一國,要么其中一方是從另一方分裂出去的。卜辭中記錄著不少這樣的例子,商王首先選中一塊風水寶地(多由被征服國提供),然后命令某個屬國(多出自親密臣屬國)去那里替他開懇播種,比如之前提到的甫國(今河南漯河市召陵區(qū)一帶),商王命他在附近的“女自(郋xí)”地狩獵、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