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doc--laowang5821的文章 http://www.ahfyzs.com/rssperson/13013567.aspx 360doc (http://www.ahfyzs.com) zh-cn 360doc--個人圖書館 天珠藏品推介:千年至純兩眼天珠、至純虎牙達洛 http://www.ahfyzs.com/content/17/1101/19/40017567_700094845.shtml 2021/2/10 11:52:29
天珠藏品推介:千年至純兩眼天珠、至純虎牙達洛。千年至純?nèi)缫鈨裳厶熘椋骸叭缫狻庇行臍夂晚槨⒓槿缫?、瑞氣千祥、美滿之意。達洛--虎牙天珠中的王者,辟邪轉(zhuǎn)運護佑平安,圓珠形制非常受藏族喜愛,西藏千年“達洛雙虎牙”老天珠,風化細膩,黑色奶白的紋飾對比分明,線條利落。此兩顆達洛品相相近較為少見,屬西藏老天珠高級別較高的品種。
大鵬天珠:千年至純?nèi)厶熘?/title> <link>http://www.ahfyzs.com/content/20/0104/20/40017567_884167776.shtml</link> <category> </category> <pubDate>2021/2/10 11:50:54</pubDate> <description> <blockquote>大鵬天珠:千年至純?nèi)厶熘椤H厶熘槭秦斏裉熘?。是佛之身、口、意功德加持的緣起顯現(xiàn),并可消除貪嗔凝毒病。是密宗之財神,表示天時、地利、人和、心想事成,令財源廣進,福祿壽全。執(zhí)掌福、祿、壽、三星;福者財寶,祿者官位,壽者長命。想做的事,皆能成就,非常吉祥。此枚天珠圖騰極其罕見,為至熊貓三眼天珠。擁有者吉祥!尺寸:對孔約3.8cm 直徑約1.1cm.大鵬天珠客服微信。</blockquote></description> <dc:creator></dc:creator> </item> <item> <title>塔青玉有收藏價值嗎?高清大圖搞清楚塔青一細二細對比區(qū)別! http://www.ahfyzs.com/content/20/0709/15/64503958_923187459.shtml 2021/2/10 11:09:59
塔青產(chǎn)自新疆喀什塔什庫爾干縣的馬爾洋皮勒村,塔縣是位于帕米爾高原之東,世界第二高峰喬戈里峰山腳下的一個小縣城,塔青就是“塔什庫爾干黑青玉”的簡稱。因為廣西出產(chǎn)的新黑青玉的確比現(xiàn)存的塔青要細膩,甚至可以做到打燈沒什么結(jié)構(gòu),但油性顯著不如塔青,李鬼終究還是李鬼。唯一能和塔青媲美的只有和田出產(chǎn)的籽料黑青,籽料的確比塔青還要油潤,不過塔青的肉質(zhì)在細膩程度上略微占優(yōu),應(yīng)該說二者的實力“不相伯仲”。
和田玉中的‘黑羊脂’——塔青,追求極致 http://www.ahfyzs.com/content/20/0524/12/70039944_914232353.shtml 2021/2/10 10:57:47
和田玉中的‘黑羊脂’——塔青,追求極致。一、塔青的鑒別方法。塔青是被眾多收藏家奉為黑青甚至是青玉之中的頂級貨,說它是和田玉中的黑羊脂完全是不為過的,它完全能夠當?shù)闷疬@個稱呼。而透光度也可以看出塔青的品質(zhì)來,透光度小的塔青可能玉質(zhì)是較為細膩的,而透光度比較大的,那么就是相反的了。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黑羊脂塔青的相關(guān)一些知識要點,獨愛這種黑系料的藏友們可以參考一下這些小知識。
玉有五色,竟然對應(yīng)天上的五行! http://www.ahfyzs.com/content/18/0320/12/32971924_738683362.shtml 2021/2/10 10:52:14
天有五行,玉有五色。誰說這不是最好的安排呢?
小品之美,美得出乎意料——看看宋代馬遠筆下的山水人物 http://www.ahfyzs.com/content/19/1105/10/40044036_871198565.shtml 2020/7/25 13:29:50
小品之美,美得出乎意料——看看宋代馬遠筆下的山水人物。南宋 馬遠 山水圖。南宋 馬遠(傳) 雕臺望云圖 波士頓美術(shù)館藏。馬遠 邀月就梅圖 大都會博物館藏。馬遠 高士觀瀑圖頁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馬遠 松溪觀鹿圖 克利夫蘭美術(shù)館藏。馬遠 梅石溪鳧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馬遠(傳)松蔭玩月圖 大都會博物館藏。馬遠 月下把杯圖 天津藝術(shù)館。
沒有手機WIFI 古人宅在家里干些啥? http://www.ahfyzs.com/content/20/0224/20/906800_894555330.shtml 2020/7/25 13:24:59
沒有手機WIFI 古人宅在家里干些啥?而在畫面前端,琴、茶桌、煮茶爐、投壺等物象,將主人的文人氣息突顯出來。趙佶 聽琴圖(局部)說起文人與琴,趙佶這幅《聽琴圖》最為著名。該畫以文人雅士彈琴、聽琴為題材,以夸張變形的手法描繪了文人雅士的狂放性情。屏風上又畫有一扇山水小屏風,內(nèi)外共兩個屏風,故畫名曰“重屏”。《竹亭對棋圖》是明代畫家錢榖創(chuàng)作,此圖以淡彩畫叢林之旁的涼亭,亭內(nèi)有二人對坐而弈,頗有閑清雅致。
南宋 劉松年《扁舟訪友圖》 http://www.ahfyzs.com/content/16/1020/09/11400841_599793637.shtml 2020/7/25 13:05:37
南宋 劉松年《扁舟訪友圖》 南宋 劉松年 扁舟訪友圖 廣東崇正2014秋拍 成交價92萬元作品鑒賞劉松年,南宋宮廷畫家,浙江杭州人,擅畫人物、山水。1935年,張元濟應(yīng)葛嗣浵之邀,為其書樓題了匾額,還撰有《為平湖葛氏守先閣題額識語》,敘述從“傳樸堂”至“守先閣”的經(jīng)過。經(jīng)葛嗣藻、葛嗣浵的不斷購藏,藏書先后積至10萬余冊,40余萬卷,特殊文獻有清代歷科科舉試卷數(shù)千卷。簽條:宋劉松年扁舟訪友圖真跡,愛日廬至精,壬子冬日。
【南宋四家】擅畫“殘山剩水”的馬一角(馬遠) http://www.ahfyzs.com/content/16/1219/21/36014971_616109341.shtml 2020/7/25 13:04:50
【南宋四家】擅畫“殘山剩水”的馬一角(馬遠)重要作品有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大幅作品《踏歌圖》、《水圖》、《梅石溪鳧圖》,及《寒山子像》、《孔丘像》、《石壁看遠圖》、《高閣聽秋圖》等一些小幅真品,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有《華燈侍宴圖》,美國納爾遜博物館收藏有《西遠雅集圖》卷,上海博物館收有三幅:《松下閑吟圖》、《倚松圖》和《雪屐觀梅圖》,還有少量作品散落在世界其他博物館及私人收藏家手中。
爐瓶三事,古人生活中的閑事與雅器|香道 http://www.ahfyzs.com/content/18/0605/09/36664647_759782312.shtml 2020/7/25 13:00:01
爐瓶三事,古人生活中的閑事與雅器|香道。南宋劉松年《秋窗讀書易》中,書桌上擺放著香爐與一個精巧的香盒,沒有盛放焚香工具的瓶。與明清「爐瓶三事」中瓶的用途不同,宋代與香爐組合的瓶中插的不是焚香工具,而是依照季節(jié)劃分時令花草。明人有意效仿宋時香爐與瓶花搭配的幽雅,也常將花瓶與「爐瓶三事」擺放在一起。明代是中國香文化最普及的年代,生活中香的使用相當普遍,在廳堂、臥室、書齋、庭院中都有爐瓶三事的影子。
南宋劉松年的“小景山水” http://www.ahfyzs.com/content/15/0428/12/6858155_466549081.shtml 2020/7/25 12:57:12
南宋劉松年的“小景山水”南宋劉松年畫學李唐,畫風筆精墨妙,山水畫風格繼承董源、巨然,清麗嚴謹,著色妍麗典雅,常畫西湖,多寫茂林修竹,在技法上劉松年變李唐的“斧劈皴”為小筆觸的“刮鐵皴”,山明水秀之西湖勝景;劉松年 《四景山水圖》之秋景。《四景山水圖》畫山石用斧劈皴和淡墨渲染,具有剛硬的特點。畫人物用線多為鐵線描,爽利細勁,以疏筆皴擦山石,魚鱗皴示松干蒼勁斑駁之態(tài),淡墨渲染山地。
古人為何愛用“齋”來命名自己的書房? http://www.ahfyzs.com/content/17/0709/21/30806492_670141445.shtml 2020/7/25 12:54:50
古人為何愛用“齋”來命名自己的書房?但古人并不是叫做“書房”,而是大多喜歡用齋、堂、屋、居、室、庵、館、廬、軒、園、亭、洞等字來命名書房。如我們熟知的蒲松齡“聊齋”、紀曉嵐“閱微草堂”、劉禹錫“陋室”、陸游“老學庵”等,都不是用書房來命名,其中“齋”是古人書房最常用的字之一。古人的書房追求一個“雅”字,一桌一椅一盞燈,再有幾架書,足可成書房,但要想讓書房雅致脫俗,爽心悅目,就不是簡單的事了。
閃閃說畫 | 宋代山水畫中是真山水還是假山水? http://www.ahfyzs.com/content/18/0511/00/40233093_752871939.shtml 2020/7/25 12:51:15
閃閃說畫 | 宋代山水畫中是真山水還是假山水?是真山水還是假山水呢?藝術(shù)的山水與現(xiàn)實的山水。兩宋山水畫??v向山水形式。代表是”宋初三家山水“李成喜歡并且善作平遠山水,這也正是他的審美理想追求和情感的寄托。南宋山水畫—邊角式構(gòu)圖相對于北宋那種莊嚴肅穆的“全景式”山水,南宋詩情、空靈、簡率的“邊角”山水,遼闊壯觀的“全景式”山水,或者詩情、逸韻的南宋“特寫式”邊角山水,兩宋山水畫中的山水是不是真的山水?
經(jīng)典| 南宋劉松年的“小景山水” http://www.ahfyzs.com/content/17/0312/16/19519242_636218079.shtml 2020/7/25 12:44:36
經(jīng)典| 南宋劉松年的“小景山水”南宋劉松年畫學李唐,畫風筆精墨妙,山水畫風格繼承董源、巨然,清麗嚴謹,著色妍麗典雅,常畫西湖,多寫茂林修竹,在技法上劉松年變李唐的“斧劈皴”為小筆觸的“刮鐵皴”,山明水秀之西湖勝景;山石的畫法明顯是學自李唐,先用健朗的線勾輪廓,然後施以斧劈皴,精巧、有力,青綠設(shè)色,雜樹用夾葉法,這些都是典型的南宋畫法?!端木吧剿畧D》畫山石用斧劈皴和淡墨渲染,具有剛硬的特點。
劉松年《秋窗讀書圖》-宋代構(gòu)思構(gòu)圖講究的秋景圖紈扇山水畫賞析 http://www.ahfyzs.com/content/16/1105/19/19519242_604187039.shtml 2020/7/25 12:43:45
劉松年《秋窗讀書圖》-宋代構(gòu)思構(gòu)圖講究的秋景圖紈扇山水畫賞析《秋窗讀書圖》,宋代,劉松年,紈扇,絹本設(shè)色,縱25.8厘米,橫26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秋窗讀書圖》是一幅構(gòu)思構(gòu)圖頗為講究的秋景圖。在圓形的構(gòu)圖中景物與人物的安排可謂苦心經(jīng)營:兩棵參天高松頂天立地,上部的松枝如盤龍相互纏繞,曲折多變;此圖結(jié)構(gòu)嚴謹,技巧精到,雖略近李唐畫風,但溢于精麗清秀,與李唐沉郁雄壯的格調(diào)有別。
宋 劉松年 秋窗讀易圖 遼寧省博博物館藏 http://www.ahfyzs.com/content/14/0801/15/15883912_398619582.shtml 2020/7/25 12:41:22
宋 劉松年 秋窗讀易圖 遼寧省博博物館藏。
如何理解“心外無物”? http://www.ahfyzs.com/content/19/0129/15/34085452_811974806.shtml 2020/5/9 12:38:09
王陽明對于物有明確的解釋: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果意在于孝親,則孝親就是一物,意在于忠君,忠君就是一物。所以王陽明心學中的“物”,就是“意之所在”,翻譯成白話就是“人意識的對象”。你此刻的意識觀照在什么對象上,那一對象就是物。但是王陽明認為,朱熹的解釋是錯誤的,“格”是“正”的意思,“物”是“意之所在”,因此格物的意思是:當你的意識在一件事情上時,你就堂堂正正地做那件事,讓它符合你心中的良知。
王陽明:“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蹦闳绾慰创@句話? http://www.ahfyzs.com/content/19/0217/11/34085452_815506842.shtml 2020/5/9 12:27:51
要解釋這個問題,先要把這個(心)搞清楚。愣嚴經(jīng)專門講這個心。最后阿難才曉得,心,不在眼睛里。心也不在眼睛前面,不在身體里。而是你在(心)里。心無處不在。你能看多遠,能想多遠,心就有多大。究竟是蟠動還是風動,這個問題同樣是心在動。宇宙充滿能量,能量在被觀測時,會呈現(xiàn)粒態(tài),一粒一粒的物質(zhì)形態(tài)。從元神來,什么是元神,心就是元神。
王陽明:沒錢沒人脈的時候,只做好1點,往往涅槃重生,方可大成 http://www.ahfyzs.com/content/19/0401/23/34085452_825819319.shtml 2020/5/9 12:20:29
王陽明:沒錢沒人脈的時候,只做好1點,往往涅槃重生,方可大成。他在《傳習錄》中提到:今人于吃飯時,雖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寧,只緣此心忙慣了,所以收攝不住。意思是有些人連吃飯的時候都在考慮問題,這樣的心經(jīng)常忙亂、難以安定,收攝不住,經(jīng)常起妄念。曾國藩在家書中也多次強調(diào):凡人做一事,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把心放平穩(wěn),腳踏實地做好一件事,自然會條條大路通羅馬。
王陽明:格物只在心上做,真理何必外物尋? http://www.ahfyzs.com/content/19/0605/12/34085452_840541367.shtml 2020/5/9 12:14:55
王陽明:格物只在心上做,真理何必外物尋?朱熹認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物性”,水有水的特性,火有火的特性,花有花的特性,草有草的特性,我們要把萬事萬物的特性都認識清楚,就能體悟天理,到達致知。面對弟子的疑惑,王陽明回答道:“人須在事上磨煉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靜,遇事便亂,終無長進。”也就是說,你若滿口都是圣賢道理,沒有在“事上磨煉”,那么就算品德高尚,也不是真正的“知”。安于本心,才能成德性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