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平陵政變是三國時期曹魏內(nèi)部權(quán)力斗爭的重大政變。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馬懿借曹氏宗族出洛陽城祭祖,奪取曹魏實權(quán),完成圖謀曹魏天下的第一步。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權(quán)病逝,養(yǎng)子曹芳繼位,曹睿托孤大將軍曹爽、太傅司馬懿共同輔政。曹爽逐漸架空司馬懿,掌握了朝中大權(quán),而司馬懿則被迫裝病回避,蟄伏幾年。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在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利用曹爽兄弟隨魏帝出城謁陵的機會發(fā)動政變。他帶領三千死士入皇宮控制郭太后,廢除曹氏兄弟政治權(quán)利,并假借太后之名,令四朝老臣高柔王觀奪取城中禁軍兵權(quán),迅速控制了洛陽的軍政大權(quán)。 削掉曹氏兄弟軍權(quán)后,攜老臣蔣濟出城,截斷曹爽曹羲回城道路。后書信至高平陵,向魏帝曹芳彈劾曹爽僭越、獨斷專橫,意圖謀取帝位。爾今若攜天子回城,仍享公侯待遇,如不歸就地斬殺。曹爽見狀大驚失色,就地扎營搶修防御工事。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此時大司農(nóng)桓范從洛陽城趕到,勸曹爽挾天子退至許昌,后征調(diào)天下兵馬糧草,勤王護駕。若返回洛陽城,似千里送人頭。然此時曹爽在心理上被打敗,回洛陽城仍保富貴,最終回到洛陽城。果如桓范所說,曹氏兄弟桓范被移三族,至此司馬懿掌握了魏國的實權(quán)。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高平陵政變的成功不僅僅是因為司馬懿個人的謀略和耐心,也是因為他能夠在權(quán)利被架空的情況下保持冷靜,伺機而動,同時利用政治局勢從心理上打垮手握重兵的曹爽曹羲。高平陵政變是司馬懿精心策劃和布局的政變,為司馬氏最終取代曹魏建立晉朝奠基。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