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梯田與古村落的秋日私語 李愛玉||福建 晨光熹微,一輛載滿歡聲笑語的小車駛出城市,向著尤溪的方向疾馳。車輪滾滾,路邊的樹梢上出現(xiàn)有些許秋葉,似乎告訴我們秋來了。我與幾位文友相視而笑,心中滿是對未知旅程的期待,今日,我們將赴一場與聯(lián)合梯田、桂峰古村的秋日之約。 車窗外的風景漸漸由鋼筋水泥的叢林,轉變?yōu)檫B綿起伏的青山。當“聯(lián)合梯田”四個大字映入眼簾時,車內頓時爆發(fā)出陣陣驚嘆。我們迫不及待地下車,站定在金雞山巔,眼前的景象讓所有人屏息:那是一片怎樣壯觀的金色海洋??!梯田層層疊疊,從山腳蜿蜒至山頂,宛如大地的指紋,記錄著歲月的美好與農民的收獲。 這是我首次來看這么壯美的梯田,那真的是山是龍的脊,田是云中梯。藍天湛藍白云悠悠,陽光溫柔地灑落在每一層稻田上,每一株稻穗都像是被鍍上了一層金輝,它們低垂著頭,沉甸甸的,這是它們在向大地母親致以最深的敬意。風過處,稻浪翻滾,發(fā)出沙沙的聲響,那是大自然最動聽的豐收樂章,讓人不由自主地沉醉其中。我們在田埂上俯下身去嗅嗅那稻香,并在那來回的拍些有趣的視頻,配上《在希望的田野上》的音樂,似乎又回到我們少女時代做回農民的模樣。 我們興趣盎然地漫步在稻田間的小徑上,腳下是松軟的泥土,空氣中彌漫著稻香與泥土的芬芳。偶爾,一兩只蝴蝶在田埂野花上翩翩起舞,或是幾只小鳥掠過稻田,為這幅靜態(tài)的畫面添上了幾分生動與活力。不遠處,幾位農民正忙碌著收割稻谷,他們汗水濕透了衣背,打完谷子后速打成包,正賣力地往輕軌上搬運稻谷。他們雖累,但他們的臉上卻洋溢著滿足與喜悅,那是土地給農民辛勤勞動帶來最美好的回報。 我們紛紛舉起手機,試圖捕捉這份純粹而質樸的幸福。我深知,有些美好,只能用心去感受,無法完全用鏡頭來定格。 到了響午,在當?shù)匚挠丫陌才畔?,我們吃過了午飯,我們驅車前往桂峰古村落。一路上,天空瓦藍瓦藍的,陽光變得更蹭亮。四十多分鐘的車程,我們來到了桂峰古村落。一踏入這片古老的土地,我們像是穿越了時空,回到了那個寧靜而悠遠的年代。 沿著蜿蜒曲折的青石板路,我們穿梭于一座座古舊的屋舍之間。這些舊古樓雖歷經(jīng)風雨侵蝕,卻依然保持著那份古樸與莊重,斑駁的墻壁上,每一道裂痕都藏著一段故事,每一塊青磚都記錄著一段歷史。 ![]() 桂峰最引人入勝的,莫過于那三處名勝:蔡氏宗祠、石印橋、蔡氏祖廟。蔡氏宗祠,以其宏偉的規(guī)模和精美的雕刻,訴說著蔡氏家族的輝煌與榮耀;石印橋,橫跨在清澈的小溪之上,橋身雖已斑駁,但那份堅韌與不屈,卻如同橋下的流水,生生不息;而蔡氏祖廟,則是整個村落的精神支柱,香火鼎盛,寄托著族人對先祖的緬懷與對未來的期許。漫步在這些古建筑之間,我們似乎能聽到歷史的低語,感受到那份穿越時空而來的深厚文化底蘊。 在這里,時間似乎變得緩慢。信步到小池瞧見有正開少許的荷花,紅蜻蜓正點水似的立在荷苞上,三三兩兩的美術生正在認真的寫生,他們正專注地把這些古建筑移植在畫面上。 我們走累了就坐在古樹下品一杯清茶,或是吃一碗有小時候味道的白涼粉,或是在小巷中閑逛。偶爾發(fā)現(xiàn)一家手工藝品店,會被那精美的木雕、陶罐、刺繡吸引,我們看了又看,真的是愛不釋手。也看到了壯觀的曬秋場景,大簸箕上有紅辣椒、黃玉米、白蘿卜干整齊的放在庭院或瓦背上曬著,那明亮的顏色特招人愛,那滿滿的秋收場面令人欣喜。 我們游覽了三個多小時,看足了秋的景致。桂峰古村落,用它獨有的方式,讓我們體驗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古韻慢生活”。 夕陽西下,我們帶著滿滿的收獲,踏上了歸途。感謝尤溪,感謝這片充滿奇跡的土地。這一天,我們見到了聯(lián)合梯田的壯麗與桂峰古村落的古韻,也像是聽到了梯田與古村落的秋日私語。 2025年9月14日寫于永安 ![]() 插圖/作者 作家簡介 ![]() 李愛玉,出生于福建浦城,工作于永安。文學愛好者,喜愛用文字記錄美好的生活;南平作家協(xié)會會員,永安作家協(xié)會會員。平日喜歡花、閱讀、音樂、旅游,善于散文和詩歌創(chuàng)作,作品散見各書刊、報刊,網(wǎng)絡。如《中國郵電報》《福建郵電報》《武夷》《永春文學》《湛盧文學》《三明廣播電視報》《湛盧訊》等。希望在文學的路上,看到更多風景,結交更多朋友。 用詩和遠方,陪你一路成長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譽顧問:戢覺佑 李品剛 文學顧問:周慶榮 王樹賓 白錦剛 法律顧問:北京盈理律師事務所 總編:瑯 瑯 副總:蔡泗明 倪寶元 趙繼平 編審:孟芹玲 孔秋莉 焦紅玲 楊 青 主編:石 瑛 趙春輝 清 泉 劉遠新 審校:嚴圣華 修煥龍 唐 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