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了許多的五言絕句篆書作品,可能過于單調(diào),寫些七言絕句書法作品豐富一下作品內(nèi)容。 七言絕句與五言絕句作為近體格律詩的主要形式,它的區(qū)別體現(xiàn)在字數(shù),格式,表達方式以及歷史淵源方面。 五言絕句,每句五字,四句共20字,七言絕句,每句七字,四句共28字。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即為五絕。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為七絕。 五言絕句首句不入韻,七言絕句首句多入韻。五言絕句若首句入韻的話顯得急促,七言絕句通過增加了兩個字使韻律更加流暢。 五言絕句因字數(shù)少,需要'含蓄清淡',多借景抒情或敘事。例如,柳宗元的《江雪》怡景寓情。七言絕句,因為稍長,可鋪陳場景,或者直接去議論,如蘇軾的《題西林壁》最后一句點明了世間哲理。今篆書七言絕句三首,請方家斧正。 王世貞:(1526年一1590年),明代文學家祖籍江蘇,嘉靖年進士,歷任主事,按察使,布政使等職。王世貞是明朝復古派的領(lǐng)袖之一,獨主文壇20年早期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倡導復古模式,晚年主張稍有改變,所作詩文漸趨平淡,一生著述頗多。 譯文:寶劍曾劈開黑色海流中兇猛的巨鯨,酒宴將盡的時候,將軍將劍贈予我這個書生,劍面芙蓉花紋褪色,魚鱗般的劍紋也已蒼老,一切只因人間戰(zhàn)亂終結(jié),天下重歸太平。 戴良:(1317年一1383年),元末明初之人,曾任元淮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儒學提舉,元朝滅亡,隱居四明山,明太祖招致京師欲與之官,其托病推辭,因此忤逆太祖入獄,待罪之日死于獄中。 譯文:往事清晰,卻如同夢境。身披破舊的衣衫,頭戴破帽,獨立于西風之中,河流不會為愁苦之人停留,依舊奔流不息。勢如長江,日夜東流。 文征明:(1470年一1559年),字征仲,號衡山居士,江蘇蘇州人,明代書畫家,文學家。其作品以淡雅秀麗,見長詩風成白居易,蘇軾。與沈周,唐寅等并稱吳門四家。 譯文:六月的時候,門前的暑氣就像開水一樣炎熱,而殿堂深處卻未曾感受到這種熱氣。晚上洗完澡之后,感到一陣涼爽,想要回家,卻又因為松樹間的風聲而停下腳步,駐足片刻。 這首詩,寫于文征明任翰林院待詔期間,通過夏日的酷暑與松風清涼的對比,暗含對官場紛擾的厭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