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咱們來聊聊一個挺好用的中藥方子 —— 金水六君煎。 可能不少朋友沒聽過這個名字,但它在調(diào)理特定咳嗽、氣喘問題上,效果非??孔V。咱們先看它的組成,再看怎么用它幫人解決麻煩的。 這個方子,明朝的張景岳在《景岳全書》里提到的。從中醫(yī)角度看,咱們的肺和腎關(guān)系密切,肺屬金,腎屬水,所以這方子名字里有 “金水” 倆字。它主要針對的是肺腎陰虛又夾著痰濕的情況,簡單說就是身體里一方面陰血不夠滋養(yǎng)肺腎,另一方面又有痰濕堵著,導致咳嗽、惡心、痰多、喘氣急這些毛病。 方子里面有當歸、熟地、陳皮、半夏、茯苓、炙甘草這幾味藥,還得加生姜一起煎。 方中熟地和當歸能補肺腎的陰血,這是從根本上調(diào)理,所以是主要的藥;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接下來咱們看近期的這兩個案例,怎么應用這個方子的。 40多歲的張先生,氣喘毛病已有10多年。之前在山西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檢查過肺功能,被認為是哮喘,也吃過中藥,但效果不太好。 來就診的時候,他感覺氣短,不過躺下能緩解,偶爾喉嚨里會有痰鳴的聲音,還咳嗽,吐的是黃痰,量不算少,大便正常但容易稀,小便沒什么問題。睡眠不好,時間比較短。 再看他的舌頭,顏色淡還有點暗,舌苔薄但膩,舌頭邊上還有齒痕,摸脈的話,脈象細,而且尺脈沉。 從中醫(yī)角度分析,脈細說明精血不足,尺脈沉和腎有關(guān),也是虛的表現(xiàn),咳嗽吐黃痰,說明上焦有痰熱。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所以我就用了金水六君煎來補精血、化痰濕,再加上當歸貝母苦參芄來輔助調(diào)理,還加了桔梗、薏苡仁、敗醬草來清熱化痰。組合下來就是:,熟地黃,當歸,陳皮,茯苓,清半夏,炙甘草,浙貝母,苦參,桔梗,炒薏苡仁,敗醬草。 兩周后,張先生來復診,說痰量明顯減少了,晚上感覺身體有點熱,氣道也覺得熱,但沒有痰鳴了,大便顏色變黑但成形了,吃飯和睡眠都好了不少。再看舌頭,還是有點胖、顏色暗,舌苔薄膩,脈象細,尺脈還是弱。于是我在之前的方子基礎(chǔ)上,加了烏賊骨、黨參、麥冬、五味子來益氣養(yǎng)陰。 又過了兩周,第三次來復診,張先生說氣喘好多了,以前總覺得氣道不通暢,現(xiàn)在順暢多了,晚上喉嚨還是有點熱,大便正常,痰也少了,還是黃痰。舌頭顏色暗,舌苔薄,脈象細。這次把加大麥冬量,讓他繼續(xù)一周,用來鞏固療效。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第二個是今年春夏季看的一位61歲的女士,她之前有肺纖維化和肺部感染的病史,長期咳嗽,吐的是白稀痰,量還挺多,平時覺得胸悶氣短,一到下午就四肢無力,特別容易累,腳還發(fā)涼,沒有鼻子不舒服的癥狀,嘴里沒什么特殊味道,大便正常??此囝^,色淡滋潤,苔白厚,脈象弱。 從中醫(yī)六經(jīng)辨證來看,舌淡潤、脈弱、容易累、腳涼,這些都是陰證的表現(xiàn);沒有鼻子不舒服的癥狀,就排除了表證;嘴里沒特殊味道,也沒有明顯的上熱癥狀,所以排除厥陰病;吐白痰、舌頭淡潤、舌苔白厚,這些都提示身體里有痰飲水濕。綜合來看,屬于太陰病。 所以我用了苓甘五味姜辛夏湯合金水六君煎來治療,苓甘五味姜辛夏湯能溫化寒飲,再配合金水六君煎補陰血、化痰濕。組成:茯苓,炙甘草,干姜,細辛,五味子,清半夏,當歸,陳皮,肉桂,熟地黃,生白術(shù),生黃芪,化橘紅。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10天后,前來復診,特別開心地說,吃了藥以后好多毛病都明顯好轉(zhuǎn)了,胸悶氣短減輕了,腳涼怕冷的情況也沒有了,以前連空調(diào)房都不敢進,現(xiàn)在能在里面待著了。四肢無力的情況也減輕了,但還是有點乏力,不咳嗽了,痰也少了,不過感覺咽部有異物感,大便正常。再看舌頭,色淡苔白,脈沉弱。當時患者主要的問題是胸悶氣短、咽部異物感和乏力,痰量已經(jīng)少了,所以我就換了外臺茯苓飲合半夏厚樸湯繼續(xù)給她調(diào)理。 |
|
|
來自: 東山威夷 > 《中醫(yī)痰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