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約,從瀚海闌干的季節(jié)流逝到愁云慘淡的歲月變幻,也就是從春華秋實的更迭到木落雁南的轉換。從某個薄暮清霜的晨曦醒來,不禁被那浮世的一股清涼喚起,忍不住打了一個寒顫,這才恍然意識到,冬天吹燈拔蠟的步伐啊!隨著氣溫的驟降,天地間的色彩是愈發(fā)顯得蒼涼斑駁,可不是么?這是一個容易疏離和蕭瑟的季節(jié),也是極其讓人產(chǎn)生悲涼和頹喪的情懷。然而這樣的季節(jié)又給人帶來清寧自在的心緒,那種的獨有的高深境界,卻又是爾等凡夫望塵莫及的。翻開博大精深的古典長卷,俯仰浩瀚長河的千古文脈,感知山河風云的瞬息萬變,不覺發(fā)現(xiàn)生命的渺小與壯觀!而我們生當螻蟻,風雨易折,何堪大用?且無以驚艷脫俗,只能如那俗世的花草,從容入世,淡泊出塵,微不足道?。?/section>大約,從“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的蓬勃之勢到“人間忽晚,山河已秋”的涼薄之景,也就是從鮮艷明媚的暖色調(diào)到冰肌玉骨的冷色調(diào)的迅速調(diào)頻。當日月無光、天昏地暗須臾凸顯,天地之間再也尋不見一絲可維系的溫存,所有的光景都沒有最初的親和力和凝聚力,只剩蒼涼的落魄感和壓抑感。想在生活的日子探索一點離苦得樂的蛛絲馬跡,怕是大海撈針了吧!當下的枯燥乏味,正如那將子夜里將熄未熄的爐火,單憑那躍躍欲試的微光,又能賜予我怎樣溫馨的希望呢?但在所有的凋敝和蕭索面前,對生活的狂熱和樂觀,依然不減當年。正如放翁抒懷“雨荒園菊枝枝瘦,霜染江楓葉葉丹 ”的淡泊,正如東坡?lián)]毫“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的雄渾,正如王勃秉筆“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曠達!人生本如此,當有“來若風雨”的百般穩(wěn)重,當有“去似微塵”的千番從容!在即,是很難再遇見一點乍見之歡的人間喜色,也很難再重拾一絲青春煥發(fā)的榮光。但也總不能以悲觀者的心態(tài)處事論世,更不能以消極者的視覺感慨和體悟。固然是一個讓人冷艷孤清的時節(jié),但也能從那泛泛而生的人間草木里找尋歲月的蹤跡。且看那黃葉紛飛的荒丘山巒,可曾拾掇“山中松果落,燈下草蟲鳴”的美妙梵音?且看那碎成枯落的前后今生,可曾持有“世事浮云何足問,不如高臥且加餐”的坦然?且看那孤立無援的身世境遇,可曾引起“萍水相逢,盡是他鄉(xiāng)之客。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的共鳴?且看那迎來送往的人生殊途,可曾排遣“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的愁緒?且看那滄海桑田的一世苦旅,可曾直抒“鐘鼎山林都是夢,人間寵辱休驚。只消閑處遇平生”的胸臆?只是,很多時候,我們沉迷在個己得失和恩怨的小思量里,一時半會說不清楚道不明,還走不出來,便形成了一個巨大情緒黑洞,如此自作自受,又是何苦呢?當有一天,我們?nèi)巳荷畹恼嫦啵瑫l(fā)現(xiàn),人生的至暗時刻,最要緊的是避讖,規(guī)避所有負面影響。而在人生的高光時刻,最有效是祛魅,消除所有的假大空。人終其一生,是為悅己悅心。在即,那些流光溢彩的錦瑟年華,以前從我們的生活里消弭,只因為有太多的文化的著述。在悠悠的歷史長河里,總有那么多智慧的先知,從平淡無奇的花草樹木里,參悟到了“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的惟妙惟俏,從風來雨往的陰晴圓月里,領略到了“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時來運轉,從流離失所的戰(zhàn)亂饑荒里,等到了“茅柴酒與人情好,蘿卜羹和野味長”的安定和諧,從苦大仇深的悲憫屈辱里,體會到了“一瞬光陰何足道,但思行樂常不早”的人生快慰。實話說來,這人世間壓根就沒有什么值得我們欣喜若狂,亦沒有什么值得我們悲天憫人。當我們以入局者處世,身體力行感知的都是苦難深重的情結。當我們以旁觀者處世,體驗到的則是喜憂參半的過程。世間百態(tài),令人喜悅,皆向往之。令人厭惡,皆遠離之。令人富足,皆追求之。令人苦惱,皆憎恨之。令人愉快,皆沉迷之。令人吃驚,皆好奇之。凡事種種,存在即合理。合理未必務實,不過半真半假,不過亦善亦惡,不忍嬉笑怒罵,不禁意氣用事,卻忘卻塵俗本真,和凡夫本性。著實,快節(jié)奏的生活,就像那碾作塵泥的落紅,又能給人怎樣深情的回眸呢?所能記取的,不過是七零八落的碎片,不過是參差不齊的花絮,與風月無邊的落木對話,可否與荏苒的秋光達成默契?與天寒地坼的冬景相擁,可否與衰草連天的季節(jié)靜音同頻?與霜寒露重的日子共枕,可否與風雪夜歸的故人共醉?著實,寒氣襲人的年末,人生羈旅易蹉跎,何來白水清茶的爐火?今夜,筆墨閑置,思緒放空,于自葺的詩酒田園,求得幾番得意,安然半世快活,這園中的盛宴已布局??刹谎屣L明月,不期高朋滿座,不慕達官貴人,不寫煙火人家,只與家眷,往來嫻靜之中,掬酌情半盞,偕老撫幼,無拘無束,言歡小酌。別無他念,如此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