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吹胶芏嗯艘粋€感情談了好幾年、分手后又要空窗很長時間、發(fā)現(xiàn)自己年齡也不小了。然后好不容易遇到一個有點感覺的、又想讓人家追她很久。結果在一起又不合適天天吵架、還要來回糾纏。
最后又分了。
發(fā)現(xiàn)自己40了。
這就是對感情的認知停留在了學生時代。是學生思維的一種。
談戀愛其實只有兩個策略——
一種是從學生時代就在一起,然后畢業(yè)一起去到一個城市。不管你有錢沒錢、你能不能成功、我們有感情、我們互相信任。我們就一起打拼一起扛了。
賭的就是一輩子在一起?;蛘咧辽僭谝黄?0年20年吧。
張一鳴馬云唐巖俞敏洪這幫人都這樣。
另一種策略就是你進入到社會上認識的人,都不可能再有學生時代的那種純情、時間、陪伴、信任和共情。你已經(jīng)開始在感情上疊加各種金錢、物質、付出、生育等等。
也就是你已經(jīng)不相信感情了、雖然你表面還在相信。
你已經(jīng)開始算計了。
那既然開始算計了,本質其實就是篩選邏輯了,而不是感情邏輯了。那么篩選講究的就是一個效率。因為只要效率上不來,任何篩選模型就都會失效。
這里我們插一個福利,如果你想離王老師更近、而不只是在公眾號上看王老師的文章,可以加王老師的微信cunxibian14。
你可以談一個分一個,一直到遇到合適的結婚。你也可以同時談5個、不斷地替補、效率更高。但如果你每個都要接觸很久、才決定在一起、然后在一起后不合適又要磨合很久才分手。
這只能浪費生命。
用童錦程的話就是——你不要帶著專一去談戀愛,你要確定了以后和誰在一起再專一。
當然我們這里說的不是讓你見誰都要在一起,也不是告訴你誰喜歡你你就得喜歡他。而是告訴你、大部分人對于社會的反饋系統(tǒng)實際上已經(jīng)失效了。她們完全是在一廂情愿的、自以為是的、一意孤行的用自己的喜好去定義客觀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