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經(jīng)》有云:“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p> 這段話描述了一種什么樣的境界能至涅槃? 就是“無有恐怖”。 恐懼,是人們心中無形的枷鎖,它束縛著人們的手腳,阻礙著人們?nèi)プ非笞约旱膲粝搿?/p> 人們恐懼愛而不得,恐懼失敗了會遭人嘲笑,恐懼工作上的失誤,恐懼別人不喜歡自己,恐懼生老病死,恐懼孤獨和別離...... 于是人們就選擇擺爛,待在自以為安全的舒適圈內(nèi),因循守舊,不思進取。 但“墨菲定律”講到:人越是怕什么,就越來什么。怕鬼的人,鬼越糾纏。怕事的人,事事難躲。怕人的人,人必欺負。 所以,真正的勇士,定是能放下所有恐懼,敢于直面任何人和事。 他們明白恐懼只是心中的幻影,它只會讓我們止步不前,而勇氣則會引領我們走向光明。
一、恐懼,是夢幻泡影 恐懼一般有三種來源:源于未知,源于對失敗的擔憂,源于在意他人的評價。 第一種:源于未知 古代的科學文明沒有那么發(fā)達,所以比較迷信,害怕的東西比較多。 比如“月食”,他們就以為是天狗吃太陽,所以每到那時,他們就要敲鑼打鼓,嚇走天狗。 他們也特別信奉鬼神,晚上走夜路,稍微有些風吹草動,就以為遇見了鬼,嚇個半死。 但現(xiàn)在科學已經(jīng)解釋了很多古代不明白的問題,所以,現(xiàn)代人對鬼神的懼怕會少些。 但也有很多科學無法解釋的現(xiàn)象,很多人就借此裝神弄鬼,就有不少的人由于恐懼心理而上當。 其實,你只要記住一句話:“平日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strong> 只要你行得端,做得正,就不要懼怕任何未知的東西,因為大多都是自己“心中有鬼”。 第二種:源于對失敗的擔憂 也許你年少時,也有很多夢想和追求,也曾希望成功,渴望出人頭地。 但成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源于多少次失敗和經(jīng)驗的積累。 但很多人,失敗一次就郁郁寡歡,停滯不前,由沮喪到頹廢,甚至從此一蹶不振。 常言道:“吃一塹,長一智?!薄皩殑︿h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若是你不想等到命途的終點,滿頭白發(fā)時,悔恨當初為什么沒有堅持自己的夢想。 那么就要選擇直面失敗,不懼怕失敗,并且在失敗后擦干眼淚,重整旗鼓,重新出發(fā)和奮進。 唯有敢想敢拼,敢做敢為,不恐懼失敗的人,才能取得成功的碩果,博得勝利的展顏一笑。
第三種:源于在意他人的評價 如果你特別在意他人的評價,等于是將自己全然地交給他人處理,任由別人對你肆無忌憚。 別人說你好,你就開心一整天;別人說你不好,你就郁郁寡歡。 直到最后,你變得唯唯諾諾,戰(zhàn)戰(zhàn)兢兢,不敢表達自己,不敢活出自己。 但其實,別人又有什么資格來評價你呢?所謂“眾生平等”,都是三維世界里的生物,你的人生還輪不到他們做主。 甚至可能他們自己的人生,過得還不如你呢。 誰要在意,誰就輸了,只有不在乎任何人的評價,遵從自己的內(nèi)心,你才能過上你想要的美好生活。
二、克服恐懼的頂級思維:無我 老子說:“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我們之所以患得患失,瞻前顧后,是因為把自我看得太重了。 若能放下自我,就不會有任何的憂慮和恐懼。 放下自我即“忘我”,“忘我”即“無我”,“無我”即無所畏懼。 一個人若能成為一個“無我”的人,就能成為一個無所不能的人。 所謂“無我”,就是放下對“我”的執(zhí)著:放下自卑,放下靦腆,放下面子,放下狹隘,放下欲念,放下恐懼... 記住,人生除了生死,沒有大事。 任何事,只要你敢做,就能帶給你收獲,帶給你成長。 可你若是瞻前顧后,前怕狼后怕虎,就會失掉所有的勇氣和信心。 最后就會像田間地頭的角落里的一堆枯草一樣,散發(fā)著腐朽的氣息。 在一事無成中,抱憾終生。
三、人生,在勇敢無畏中綻放 古語有云:“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strong> 人要自信一點,大膽一點,不要懼怕。 因為每一次挑戰(zhàn),都是對自我的一次洗禮,都是對成長的一次助力。 世界上最大的監(jiān)獄是人的大腦,走不出自己的觀念,到哪里都是囚徒。 愿我們都能突破自我設限,獲得真正的光明與自由! |
|
|
來自: chenyvwan > 《美國的強大,國民做出正確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