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44期】“牽手杯”詩詞臨屏賽結果公布 【編者按】俗話說詩聯(lián)不分家,不少聯(lián)家同時也是詩家,為了弘揚傳統(tǒng)文化,夯實對聯(lián)基礎,同時也為了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新人,由聯(lián)都融媒體集團旗下聯(lián)鑰網(wǎng)、聯(lián)都網(wǎng)、《楹聯(lián)博覽》雜志合作,共同推出“牽手杯”詩詞臨屏賽活動;中國楹聯(lián)學會黨支部書記、常務副會長兼法人、書畫藝術委員會主任兼秘書長肖良平先生為本次賽事題寫了賽名: ![]()
六、比賽題目 七律·英雄贊歌 提示 根據(jù)同名歌曲《英雄贊歌》二次創(chuàng)作。 ![]() 七、比賽要求 1、依平水韻。 2、格律檢測以搜韻網(wǎng)為準(搜韻:https://www./)。 3、署名為省+實名。 4、每人限發(fā)1首。 5、超時的、修改后的不入十佳。 八、本期編委 本期主評 廣東 鐘欽亮 整理匯總 江蘇 陳蘭云 格律校驗 內蒙 劉寶田 書法展示 陜西 周林奎 ![]() 【主評簡介】鐘欽亮,籍貫廣東揭陽,定居廣州。黨共中員。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經(jīng)濟學系,獲經(jīng)濟學學士學位。曾先后在部隊和公安部門工作,站過講臺,駐過海島,坐過機關。業(yè)余喜歡涉獵中國傳統(tǒng)文化,略懂周易。近年獨鐘詩詞,閑暇多有練筆。作品散見于各類報刊和公眾號,偶有獲獎。 九、主評作品 廣東 鐘欽亮 ![]() 十、點評結果 十佳作品 ![]() ![]() 1、江蘇仲召華 烽煙滾滾唱英雄,鼙鼓旌旗撼九穹。 虎豹侵來孤膽立,山河裂處鐵肩隆。 雷鳴碧落揮金鉞,焰卷神州護紫宮。 大地緣何春永在,生靈化作杜鵑紅。 點評:一是緊扣主題內核。此詩緊扣題目要求,以雄渾筆能重構了經(jīng)典歌曲的精神內核,展現(xiàn)了作者對英雄主義的深沉禮贊。這一點尤為重要。我個人一直認為,作品是否扣題是評判作品最為重要的為標。,這次題目己非常明確要求對同名歌曲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因此從創(chuàng)作背景和核心內核方面,一定要與原歌詞的基調保持一到,做到有源有流,有根有葉。不能游離于主題之外隨意潑墨。二是意象密集雄渾。全詩通過意象群的精心構筑與時空維度的巧吵拉伸,實現(xiàn)了戰(zhàn)爭記憶與永恒生命的詩意對話。三是巧描色采符號。尾聯(lián)設問“大地緣何春永在”,嫁接了原歌詞叩問,以哲學思辨完成敘事轉向,不露痕跡。未句設問自答的“杜鵑紅”意象,較之原詞“英雄鮮血染紅了他”的直白表述,更符合東方美學“哀而不傷”的審美追求,在革命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結合中開辟新的詩意空間。 2、湖南江海永 點評:首聯(lián)“烽煙漫卷憶崢嶸,一曲雄歌感帝京”以宏闊筆法開啟時空隧道,為全詩奠定悲壯基調。頷聯(lián)“血浸征衣融曉色,魂凝戰(zhàn)幟映星明”展現(xiàn)視覺與哲思的雙重深度。頸聯(lián)“鋼槍破壁山河壯,赤膽凌云日月驚”在物理空間與精神維度間建立通感。尾聯(lián)“縱使人間千載過,英風猶共海波平”完成從歷史敘事到永恒價值的升華。全詩嚴守七律平仄對仗之規(guī),中二聯(lián)“血浸/魂凝”“鋼槍/赤膽”對仗工穩(wěn)而意蘊流動。意象系統(tǒng)構建頗具匠心:烽煙、征衣、鋼槍等戰(zhàn)爭意象與曉色、星明、海波等自然意象交織,在血色與星光、鋼鐵與云霞的碰撞中,既再現(xiàn)戰(zhàn)場慘烈,又超越具體戰(zhàn)事,最終抵達對英雄主義的詩意禮贊。這種將個體犧牲融入天地運轉的宏大敘事,使作品在紅色主題詩歌中展現(xiàn)出獨特的審美品格。 3、廣西覃彥文 點評:作為同名經(jīng)典歌曲的二次創(chuàng)作作品,作者以飽含敬意的筆觸,重塑了英雄主義的壯美畫卷。全詩在繼承原作品精神內核的基礎上,通過意象重構、時空交織和典故化用,構建出兼具歷史厚重感與時代召喚力的詩意空間。首聯(lián)“錚錚鐵骨化長虹,血染旌旗映碧空”以復合意象奠定詩歌基調。頷聯(lián)通過特寫鏡頭深化英雄形象。頸聯(lián)實現(xiàn)從歷史現(xiàn)場到當代傳承的視角轉換。尾聯(lián)通過假設性場景完成時空折疊。在繼承傳統(tǒng)戰(zhàn)爭題材詩歌創(chuàng)作范式的同時,作品展現(xiàn)出明確的現(xiàn)代意識。不同于古代邊塞詩常見的功名意識或反戰(zhàn)情緒,本詩聚焦于集體記憶建構與精神傳承,通過“歌曲功”這樣的元藝術表述,揭示文藝作品在塑造歷史認知中的能動作用。 4、河南張項學 松翠柏蒼碑聳天,英雄幾度戰(zhàn)硝煙。 炮聲震撼虎聲吼,霧影依稀旗影連。 身后家安身疊盾,血中愿了血流川。 長吟一曲魂歸月,祭起和風追夢眠。 點評:首聯(lián)以“松翠柏蒼”的永恒意象與“碑聳天”的崇高造型并置,在空間維度確立紀念性場域。“幾度硝煙”則以時間縱深感暗示英雄精神的代代相承。頷聯(lián)運用通感手法,“炮聲震撼”的聽覺沖擊與“霧影依稀”的視覺朦朧形成張力,而“虎聲吼”的獸性暴力與“旗影連”的文明象征更構成隱喻性對抗。頸聯(lián)在修辭上極具匠心,“身后家安”與“身疊盾”形成因果鏈環(huán),“血中愿了”與“血流川”構建尺度反差,通過個體犧牲與集體安全的辯證關系,揭示英雄主義的倫理內核。尾聯(lián)將悼亡儀式升華為永恒追慕,“魂歸月”的澄明意象與“追夢眠”的安寧意境,使壯烈犧牲最終歸于詩意棲居。作品既保持了七律的典重品格,又通過現(xiàn)代語匯的化用,實現(xiàn)了紅色主題的審美轉化。 5、黑龍江任慶財 金達萊花歲歲紅,烽煙散處憶英雄。 長津湖畔身埋雪,平壤城前勢若風。 勇堵機槍何足畏,甘成火炬最應崇。 斑斑血跡書青史,留得人間萬世功。 點評:作者通過凝練的意象、深沉的追憶和激昂的禮贊,構建了一幅跨越時空的英雄畫卷。更值得肯定之處在于,作者以歌詩互文的方式,嚴格按照同名歌曲的背景和內核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構成獨特的文本間性?!队⑿圪澑琛纷鳛榻?jīng)典紅色歌曲,其旋律早已成為集體記憶的聽覺符號。詩人通過“烽煙散處”“斑斑血跡”等視覺化書寫,與歌曲核的聽覺記憶形成通感聯(lián)動。當讀者在默讀時潛意識激活旋律記憶,便實現(xiàn)了“無聲的文字—有聲的旋律—可視的意象”三重藝術維度的疊加,這種跨媒介的審美體驗,正是當代紅色主題創(chuàng)作值得借鑒的創(chuàng)新路徑。 6、安徽傅少森 烽煙漫卷塞云橫,熱血澆開戰(zhàn)地英。 槍指寒霄驚虜膽,旗翻落日振軍聲。 寧甘馬革酬家國,不使龍庭失漢營。 一曲長歌傳萬代,丹心永照汗青名。 點評:此作既承杜甫《諸將》的沉郁筋骨,又得邊塞詩的雄渾氣象,更難得在古典形式中注入現(xiàn)代家國情懷。尾聯(lián)“長歌”與“丹心”的呼應,既點明“贊歌”題旨,又構建起從聽覺震撼到精神凝視的升華路徑,堪稱傳統(tǒng)詩詞現(xiàn)代轉化的優(yōu)秀范本。若論可提升處,“龍庭漢營”的典故或可更貼近當代語境,然瑕不掩瑜,整體仍顯磅礴大氣的藝術品格。 7、湖南李躍文 烽煙滾滾唱英雄,保衛(wèi)和平建偉功。 足踏寒川聞令赴,血流高地染旗紅。 手榴彈裂蒼云怒,爆破筒擎鐵骨忠。 開炮向吾回響徹,千秋不息震天穹。 點評:首聯(lián)開門見山,直接呼應同名紅色歌曲的背景和內涵。頷聯(lián)·“血流染旗紅”暗合“血色羅裙翻酒污”的古典轉譯,但賦予革命性升華:個體生命與集體象征的血脈交融。頸聯(lián)“手榴彈裂”對“爆破筒擎”強化戰(zhàn)場質感,“蒼云怒”和“鐵骨忠”以擬人手法頌揚革命戰(zhàn)士的勇敢和忠誠,頗具匠心。尾聯(lián)“向吾開炮”石破天驚的自我犧牲書寫,已然超越一般頌詩格局,抵達“與天地精神往來”的哲學高度。 8、廣東張衛(wèi)玫 烽煙曾漫北韓昏,血沃山河鑄國魂。 一曲高吟驚日月,千軍奮袂震乾坤。 旗隨勁旅迎風展,人伴堅心向死奔。 今聽弦歌思壯烈,長將肝膽照昆侖。 點評:作為二次創(chuàng)作,本詩既保留了原歌曲“烽煙滾滾唱英雄”的敘事內核,又通過律詩特有的凝練表達重構藝術空間。詩中“驚日月”“震乾坤”的夸張筆法,實則是對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世界性影響的詩意概括;而“弦歌”意象的今古疊用,暗示了從《詩經(jīng)》“弦歌不輟”到抗戰(zhàn)時期《黃河大合唱》的精神傳承。這種創(chuàng)作策略使作品既具歷史縱深感,又充滿現(xiàn)代傳播活力。 9、陜西馮海 風云滾滾炮聲隆,獵獵軍旗映碧空。 雕堡騰煙揚斗志,孤身仗膽貫長虹。 沖鋒火線青春壯,奉獻丹心熱血雄。 豪邁戰(zhàn)歌驅虎豹,中華兒女傲蒼穹。 點評:全詩情感發(fā)展呈現(xiàn)典型的“起承轉合”結構:首聯(lián)客觀敘事營造悲壯基調;頷聯(lián)通過“孤身”特寫實現(xiàn)個體與群體的辯證統(tǒng)一;頸聯(lián)“青春”“丹心”將物理層面的戰(zhàn)斗升華為精神層面的奉獻;至尾聯(lián)“豪邁戰(zhàn)歌驅虎豹”完成由實向虛的審美飛躍。最終結句“中華兒女傲蒼穹”以全稱判斷收束,使具體戰(zhàn)場意象轉化為民族精神的象征體系,這種從特殊到普遍的升華手法,與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的時空處理有異曲同工之妙。 10、湖北黃斜文 烽火撕天鼓角鳴,山河崩陷立孤城。 一拳擊碎豺狼陣,雙臂掀翻虎豹營。 血染征袍旗更艷,肉鑲壁壘鬼猶驚。 怒眸瞪裂云霄外,肝膽長懸日月明。 點評:全詩在繼承原作精神內核的基礎上,通過頗具張力的意象組合和雄渾的格律結構,實現(xiàn)了對英雄主義的詩性升華。在繼承七律傳統(tǒng)方面尤見功力:中二聯(lián)嚴格對仗而氣脈流動,“碎/翻”“艷/驚”等動詞在平衡中見變化,將現(xiàn)代革命精神注入古典詩形,實現(xiàn)了紅色記憶與唐詩風骨的有機融合。 11、江蘇李紅彬 烽煙漫卷裂霜空,壯士橫戈向險沖。 血浸征袍凝赤膽,聲催戰(zhàn)鼓震蒼穹。 身軀誓護山湖碧,氣節(jié)融昭日月紅。 一曲高歌傳萬代,英雄風骨貫長虹。 12、江西鄧畢業(yè) 13、江西劉新安 14、山西范榮 15、江西王益平 16、河南蘇學社 17、湖南李頌勛 18、吉林鄭瑞萍 19、山西郝安珍 英雄浩氣貫長虹,偉績豐功映日紅。 雪嶺擒梟彰膽魄,云崖守密鑄金盅。 銜枚浴火江河固,躍馬橫戈社稷隆。 萬里家園歸一統(tǒng),神旌耀宇艷蒼穹。 20、河北理清 21、遼寧吳占奎 22、天津王家祥 23、山西趙黃龍 24、甘肅張和平 25、山西李炳鎖 26、安徽陳永龍 27、湖北胥青山 28、江西聶黨生 29、湖北李家橋 30、山西白繼文 31、天津吳金城 32、遼寧韓東林 33、福建曾庭亮 34、陜西彌前進 35、湖南劉國慶 36、青海吳立新 37、貴州安仕成 38、湖北唐崇德 39、新疆朱一丹 40、江西劉玉寶 41、湖南劉鳳麟 42、新疆呂鵬飛 43、陜西毛瀏炳 44、江蘇杜成林 45、湖南陳奇鵬 46、湖南李祥勝 47、安徽蔡其發(fā) 烽煙滾滾炮聲隆,血沃青山草木紅。 48、湖南張伍生 49、湖南周禮 50、黑龍江吳靜榮 51、湖北石鈞 52、湖南羅澤賢 53、廣西韋英記 54、湖北成慧萍 55、廣西覃筆政 56、安徽寧世寬 57、山西李秀廷 58、湖南徐顆珠 59、河北王新慶 60、山西王建生 61、湖北吳禮彬 62、黑龍江高德軍 63、安徽張啟頻 65、湖北何君 風煙漫卷唱崢嶸,側耳長空霹靂聲。 66、湖南段才森 67、山西付彥云 68、湖南侯偉鵬 69、貴州劉昌榮 70、湖南楊振迪 71、山東劉學剛 72、湖南向鵬遠 73、湖南楊小余 74、湖南毛泳鋼 75、福建潘才青 76、河南史向峰 77、北京權浩有 78、云南戴志華 79、湖南羅劍 80、江蘇曹勇 壯士不關生死哀,硝煙滾滾沒嵩萊。 81、湖南劉陽明 82、北京張福生 英雄壯舉九州多,鐵腕揮師向鬼魔。 彈雨槍林身作盾,披星肝膽淚為波。 忠魂不泯千秋頌,浩氣長存萬古歌。 盛世回眸烽火憶,旌旗十萬斬閻羅。 83、江西龍紹華 危局橫眉忠逆行,丹心如火照歡程。 84、福建黃春光 位卑豈是忘軒轅,碧血悲懷壯志渾。 報國何呈唯我厚,舍身最是動人魂。 試將浩氣忠魂鑄,敢把剛腸劍膽存。 青史長留英節(jié)在,豈因甘苦思恩怨。 85、湖北梁紅 硝煙散盡憶征程,耳畔尤聞吶喊聲。 90、湖北劉南山 滾滾硝煙贊眾雄,一聲怒吼破長空。 鴨綠江邊炮火狂,硝煙彌漫雨凄涼。 ![]() |
|
|
來自: 昵稱77676907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