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丘市的墨泉以水涌如柱而著名,而其泉之真?zhèn)物柺鼙娮h,政府及文旅部門亦語焉不詳。最近見到網(wǎng)絡(luò)上一張圖片,出自某部匯編類著作,其中第十五編“山明水秀·自然風(fēng)光”的《章丘歷史文化》章節(jié)中,有一篇《鉆孔噴泉》的文章,署名作者為李建中,他是這樣介紹墨泉等的: 1958年,繡惠灌區(qū)管理處和有關(guān)工業(yè)企業(yè)先后在明水泉群排水區(qū)鉆大孔徑(直徑400-600毫米)深井35眼,小孔徑(直徑150毫米)深井13眼,出水量大者達(dá)0.30立方米/秒。目前,35眼大孔鉆井中,12眼用于生活和工業(yè)供水,1眼堵塞,4眼加蓋封閉,其余18眼為自流噴泉;小孔徑鉆井現(xiàn)存一眼,其余皆封閉填埋?,F(xiàn)在,自流鉆孔噴泉已有稱謂的共9泉、15眼。 ![]() 龍泉:百脈泉公園內(nèi)南端。1965年鉆,孔深200米,直徑0.40米,孔口高出明水湖底2米,泉流四溢,日夜奔流,終年不斷。 龍灣泉:百脈泉公園西南土山腳下。1965年鉆,孔深200米,孔徑0.40米,孔口與池底平,石砌池壁,泉邊建有'濯纓亭'。 墨泉:百脈泉西南。1966年鉆,孔深150米,孔徑0.60米,泉池方形,白色大理石護(hù)欄,泉孔黝深。流量最大時(shí)0.30立方米/秒。盛水期泉水噴涌沖出井口網(wǎng)罩,水花四濺,淙淙有聲。 ![]() 金鏡泉:百脈泉賓館內(nèi)。1966年鉆,孔深150米,孔徑0.60米。青石壘砌圓形泉池,盛水期泉水涌出鐵網(wǎng)罩,濤聲轟鳴;平水期水面粼粼,陽光照耀下,金輝閃爍,故名。 梅花泉:清照園內(nèi)。1979年鉆,孔深250米,直徑0.50米。共5孔,成梅花形,故名,泉池面積2000多平方米,盛水期泉涌高出水面,猶如一朵朵巨大的梅花漂浮在水面上。泉水終年不息,日夜奔騰,氣勢恢弘,波濤激岸,飛沫沾衣,實(shí)為一大景觀。 漱玉泉:清照園內(nèi)。1958年鉆,孔深200米,直徑0.50米。原為明水村東門外居民飲水井。圓形泉池,池底鋪白色鵝卵石,取清照《漱玉集》之意,名之。 ![]() 靈秀泉:章丘四中院內(nèi)。1979年鉆,由3孔鉆井組成,孔深250米。泉水匯流入荷花公園。 荷花泉:西麻灣荷香園內(nèi)。1965年鉆,孔深200米,直徑0.40米,孔低于泉平面60米高程??菟竟?jié)時(shí),多數(shù)泉孔斷流,此泉仍自流不息。 魚樂泉:濟(jì)青公路北,湛王村東。1979年鉆,孔深400米,直徑0.15米??卓谪Q直裝管,盛水期可沿管口噴出8米多高,干旱年份,泉浦量不減。 ![]() ▲ 濰河源。 據(jù)此,我的看法:墨泉等是泉,然非天然形成??梢宰鳛榫坝^,但景區(qū)或文旅部門有必要向公眾說明真相,讓游客理性游覽減少困惑。同時(shí),從科普視角來講,讓公眾明白人工泉眼及來龍去脈,不失為研學(xué)旅游的一個(gè)好項(xiàng)目。掩蓋真相的“蓋”如同鉆出噴泉后的“封蓋”措施一樣,封蓋的結(jié)果是,泉水在此處找不到容身之處,它終究要找到一個(gè)空間或出口,泉水可以潛流,而人探知未知的好奇心是不應(yīng)被埋入幽閉的“地下暗河”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