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文簡”是許多杰出研究者和寫作者最為推崇的文風特征之一。文簡所展現(xiàn)的應是寫作者能夠以最簡約、最平實、最通俗易懂的語言準確表達艱深思想和高遠境界的深厚功力。 養(yǎng)成“文簡”的好文風,要在具體的遣詞造句中用心思量。針對當前實際問題,思想理論工作者要做到文簡并提高文章實效,要避免對西方話語模式及翻譯文自覺或不自覺的模仿。要在“言之有物、準確鮮明、生動活潑、簡潔暢達”上下功夫。寫作者在詞句使用和寫作態(tài)度上一定不能自視甚高、故作深奧,要遠離“空話連篇,言之無物”“裝腔作勢,借以嚇人”等不良風氣,要避免生造和使用除了自己之外誰也不懂、不常使用、意義不明或深奧晦澀的詞句,要牢記唯有研究成果的形成和表達做到“從群眾中來”,研究成果的效用才更有可能“到群眾中去。”養(yǎng)成“文簡”的好文風,還要培養(yǎng)反復推敲、刪繁就簡的耐心。好文章當然有可能是一氣呵成的,但更多還是要經過反復修改才能得來的。 “理”是言辭文章的靈魂所在?!袄怼笨梢允亲髡哂H身實踐得出的一些道理、哲理,也可以是抓住了客觀事物根本的、反映客觀事物實質的、闡述事物發(fā)展客觀規(guī)律的科學真理。理論文章要想達到入腦入心的實效,最關鍵的還是要透徹闡明作者思想中所要傳達的或是客觀事物中所蘊含的“理?!?/span> “理透”源自對真理的科學掌握。毛澤東曾批評黨八股式的文章和演說“這種裝腔作勢的東西,不能反映真理,而是妨害真理的”,只有揭破這種形式主義的東西,“才能使大家學會應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去觀察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毛澤東不僅為我們闡述了理透的本源,還為我們闡明了達到理透的途徑。(甲)對于思想理論工作者來說,要想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抓住事物的根本并在文章中反映真理,途徑只有一條,那就是實踐。“理透”依托于富有條理和邏輯的寫作之上。(乙)首先,作者要徹底明晰自身所要闡述的“理”,也要確保這一“理”符合客觀事物的實質與規(guī)律。思想理論工作者一定要“以其昭昭,使人昭昭”,萬不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逼浯?,合理安排所要闡發(fā)的觀點和所掌握的材料。(丙)撰寫理論文章,既要重視觀點,也要重視材料,應以觀點統(tǒng)領材料論據(jù),以材料論據(jù)增強觀點說服力,努力使思想觀點和材料論據(jù)水乳交融、相得益彰。最后,確保推理和寫作的思路富有條理和邏輯。養(yǎng)成“理透”的優(yōu)良文風,不只要高屋建瓴,更要深入淺出。(?。┰隈R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上,我們黨的領袖提出許多影響深遠的思想觀點,但從不裝腔作勢和故作高深,相反都盡可能以最樸實生動、最貼近群眾、最通俗易懂的語言去闡明深刻的道理。除了語言生動形象之外,以人們喜聞樂見的具體實例闡述抽象、高深的理論等也有助于深入淺出地達到“理透”的效果。 “神正”,也是對寫作者及其文章在思想觀念、價值追求、氣象格局等方面的更高要求。 “神正”體現(xiàn)為堅定的信仰信念。在中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歷史、時代和人民的共同選擇。“神正”體現(xiàn)為鮮明的人民立場。學問為人民而做,文章為人民而寫,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確保文章有利于增進人民福祉;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的,關注人民實踐創(chuàng)造,密切同人民群眾的聯(lián)系;能以科學理論和高尚大德武裝人民、引領風尚?!吧裾斌w現(xiàn)為強烈的歷史擔當。強烈的歷史擔當首先表現(xiàn)在文章能夠通過理論創(chuàng)新反映時代巨變,解析時代之問。強烈的歷史擔當還表現(xiàn)在文章能夠融通古今中外,體現(xiàn)中國特色,彰顯人類情懷。 (摘編自沈壯海王蕓婷《試論文風》) 材料二: 堆砌概念、堆砌材料,圍繞一個流行概念在一個平面上反復詮釋、重復論證,而在認知上并沒向前推進一步;或者人云亦云、套話連篇,洋洋灑灑數(shù)千乃至上萬言,無一句無來歷,無一語無依據(jù),使出的是洪荒之力,論證的卻是人所盡知的常識。為發(fā)表而寫作,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寫作,是此類文風的病根。 是否直面問題決定一篇文章的價值高低。文體有多種,文章所面對的問題也難以一概而論,可以是現(xiàn)實社會問題、自然科學問題、情感表達問題、學術理論問題等,問題可以不拘大小,文章也可以不拘長短,但總要先有一個令人不得不說的真問題,有一種不吐不快的真情感。古人作文講求所謂“為時”“為事”,就是要有清晰的問題,就是要發(fā)時代之先聲,文章才能有精氣神,才能有真見識。 好文章第一要有洞察力,如同剝洋蔥一樣層層進逼,最終對表達的問題有本質的把握。正 所謂“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翕張”,“以其昏昏”而想要在文章中:“使人昭昭”,行不通。第二在表達上要能清晰準確呈現(xiàn)問題癥結。從謀篇布局到字斟句酌,都服務于對問題的揭示。華而不實、言煩辭碎的文風,實際上是用表面上的華麗和博學,來掩飾思想見識上的貧弱。 總之,能夠言之有物、直面問題的文風,就是值得提倡的文風,它也有利于我們塑造更好的學風、作風、世風。 (摘編自王學典文章) 1. 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 材料一認 B. 材料一認為“神正”的歷史擔當要求文章能反映時代巨變、融通古今中外、研究真學問,這是對寫作者思想觀念和價值追求的最高要求。 C. 材料一認為“文簡”重在語言形式 D. 材料二批判堆砌材料的文風,是因為這種文章用形式繁復掩飾思想的貧弱,這與毛澤東批評的“黨八股”的本質相同。 2. 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分析和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文簡”強調語言通俗化,并非否定學術語言的嚴謹,而是要求表達艱深思想時避免晦澀。 B. 材料二批判某些文章“無一句無來歷”,實則是諷刺那些缺乏獨立思考、沒有新認知的文。 C. 材料二以“剝洋蔥”為喻,形象地論證了謀篇布局需由表及里,最終觸及本質的寫作理念。 D. 兩則材料均以“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批判寫作中的不良傾向,但對應的寫作要求各有側重。 3. 如果給材料二擬一個標題,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 A. 論當代文風的困境與突圍B. 直面真問題,鍛造好文風 C. 從堆砌到洞察:寫作的祛魅之路D. 文風改良與學風建設之關聯(lián) 4. 根據(jù)原文內容,在下面文段的橫線處補寫出恰當?shù)恼Z句,每處不超過10個字。 文風是時代的風向標。材料一提出了優(yōu)良文風的三大要素,其中,“理透”的根本在于堅持_______,并通過實踐與邏輯論證闡明真理,而“神正”強調文章需體現(xiàn)堅定的信仰、人民立場及歷史擔當,最終實現(xiàn)_______的傳播效果。材料二批評不良文風的根源在于_______,認為文章價值取決于是否直面問題,故主張寫作者需以_______為創(chuàng)作核心,從而引領“學風、作風、世風”的整體向好。 5. 請結合材料,談一談下面這句話應該放在文中(甲)(乙)(丙)(?。┠奶幍胤?,為什么。 鄧拓曾引用劉健和丘浚以“繩”和“錢”比喻人的學識的故事,一個是:“學如一倉錢幣,縱橫充滿,而不得貫以一繩”,一個是:“有繩一條,無錢可貫”,指出“每一篇文章如果都有一根思想紅線,把最重要的材料貫串起來,總是好的”。 【答案】1. D 2. C 3. B 4. ①. 馬克思主義方法 ②. 入腦入心 ③. 為發(fā)表而寫作 ④. 直面真問題 5. 應放在(丙)處。 理由:鄧拓的話強調文章需用“思想紅線”串聯(lián)材料,與(丙)處“以觀點統(tǒng)領材料,使觀點與材料交融”的論述一致,可作為論據(jù)支撐該觀點。 【解析】 【導語】兩則材料皆圍繞文風展開。材料一論述“文簡”需避免模仿西方話語、反復修改,“理透”要科學掌握真理、邏輯條理,“神正”體現(xiàn)信仰、人民立場與歷史擔當。材料二批評堆砌概念、套話連篇的不良文風,強調好文章要直面問題、有洞察力且清晰呈現(xiàn)癥結。 【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A.“要完全摒棄西方話語模式”錯誤。材料一原文是“要避免對西方話語模式及翻譯文自覺或不自覺的模仿”,并非“完全摒棄”。 B.“研究真學問”“最高要求”錯誤。材料一“神正”的歷史擔當未提及“研究真學問”;原文是“更高要求”。 C.“重在語言形式的簡約”“二者共同構成……核心要素”錯誤。材料一“文簡”強調的是用簡約語言表達艱深思想;材料一提到“文簡”“理透”“神正”都是優(yōu)良文風的要素。 故選D。 【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根據(jù)文本內容進行判斷、推理的能力。 C.“材料二以'剝洋蔥’為喻,形象地論證了謀篇布局需由表及里,最終觸及本質的寫作理念”錯誤。材料二說“好文章第一要有洞察力,如同剝洋蔥一樣層層進逼,最終對表達的問題有本質的把握”,“剝洋蔥”的比喻是論證“洞察力”需由表及里觸及本質,而非“謀篇布局”。 故選C。 【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標題含義及作用的能力。 全文開篇以當代不良文風的問題:堆砌概念材料、為發(fā)表而寫作、不解決問題為引子,隨即聚焦“直面問題”這一關鍵環(huán)節(jié),明確提出“直面真問題”是好文風的核心要求。 后文進一步從是否直面問題決定文章的價值高低、好文章需具備洞察力與清晰呈現(xiàn)問題癥結等維度分析優(yōu)良文風的特征,通過古人作文講求“為時”“為事”等論述,論證“直面真問題”對鍛造好文風的重要性,最終落腳于言之有物、直面問題的文風值得提倡的觀點。 所以可用“直面真問題,鍛造好文風”作為材料二的標題。 故選B。 【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由“'理透’源自對真理的科學掌握”“對于思想理論工作者來說……那就是實踐”可知,“理透”的根本在于堅持馬克思主義方法,故填入“馬克思主義方法”。 ②由“理論文章要想達到入腦入心的實效……所蘊含的'理’”可知,“神正”最終實現(xiàn)的傳播效果是“入腦入心”,故填入“入腦入心”。 ③由“為發(fā)表而寫作……是此類文風的病根”可知,材料二批評不良文風的根源在于“為發(fā)表而寫作”,故填入“為發(fā)表而寫作”。 ④由“是否直面問題決定一篇文章的價值高低”“能夠言之有物……它也有利于我們塑造更好的學風、作風、世風”可知,寫作者需以“直面真問題”為創(chuàng)作核心,故填入“直面真問題”。 【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鄧拓的話用“繩”(思想紅線,即觀點)和“錢”(材料)的比喻,強調文章需用觀點串聯(lián)材料。 (甲)處前文強調“理透”源自對真理的科學掌握,后文指出達到“理透”的途徑是實踐,主要圍繞“理透”與實踐的關系展開,鄧拓的話與之話題不一致。 (乙)處主要闡述“理透”依托于富有條理和邏輯的寫作,包括明晰“理”、合理安排觀點和材料等方面,鄧拓的話并非針對寫作的條理邏輯,不適合放在此處。 (丙)處論述撰寫理論文章要“以觀點統(tǒng)領材料論據(jù),以材料論據(jù)增強觀點說服力,努力使思想觀點和材料論據(jù)水乳交融”,與鄧拓強調觀點串聯(lián)材料的契合。 (?。┨幷撌鲳B(yǎng)成“理透”文風要深入淺出,不適合放在此處。 故應放在(丙)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