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學·修身卷十》: 「服人者德也。德之不修,其才必曲,其人非善矣。納言無失,不輟亡廢。小處容疵,大節(jié)堪毀。敬人敬,德之厚也。誠非虛致,君子不行詭道。禍由己生,小人難于勝己。謗言無懼,強者不縱,堪驗其德焉。不察其德,非識人也。識而勿用,非大德矣。」 這句話大意是: 讓人信服靠的是品德;不修養(yǎng)品德,即便有才能也會用偏,人也不會是善良之輩。 聽取他人意見就不會有大失誤,不停止努力就不會半途而廢。 若在小處容忍過錯,可能會毀掉大的節(jié)操。 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尊重,這是深厚品德的體現(xiàn)。 真誠不能虛假,君子不走詭詐之路。 災禍往往由自身行為引發(fā),品行差的人難以戰(zhàn)勝自己的私欲。 面對誹謗不畏懼,面對強者不縱容,才能檢驗出一個人的品德。 不考察對方的品德,就不算會識人;識人卻不任用賢德之人,就不算有高尚品德。 提供的3點認知: 1. 德是才的“方向盤”
普通人總覺得“有能力就夠了”,比如找合作伙伴只看對方賺錢能力,忽略其人品,結果被卷款或背鍋;職場中羨慕“會來事”的同事,卻沒發(fā)現(xiàn)對方靠耍手段上位,最終口碑崩塌。
其實品德就像方向盤,沒有它,能力越強越容易走偏。這就像開車技術再好,若不遵守規(guī)則,遲早出事故。
選伙伴、看他人,先看品德底色,比只盯能力更能規(guī)避風險。
2. 小瑕疵藏著大隱患
很多人覺得“小事”沒關系,比如答應別人的事偶爾爽約、工作中偶爾敷衍,覺得沒人會在意,結果慢慢失去他人信任;甚至對自己的小貪心、小自私放任不管,最后釀成大錯。
“小處容疵,大節(jié)堪毀”就像衣服上的小破洞,不及時縫補,只會越破越大。
守住小事里的原則,比如說到做到、不占小便宜,才是保住大節(jié)操的關鍵,別因“小”失“大”。
3. 災禍多是自己“養(yǎng)”出來的
有人遇到麻煩總怪“運氣差”“別人坑”,比如被合作方欺騙,就抱怨人心“壞”,卻沒反思自己當初沒考察對方品德;投資虧損就罵市場“坑”,卻忽略自己是因貪心冒進才踩雷。
其實多數(shù)災禍的根源在自己,要么是沒看清人,要么是沒守住自己的欲望。
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先修自己的“識人力”和“自控力”,自己立得穩(wěn),外界的坑才難絆住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