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革后期(1974年)曾有這樣一本書法字帖,出版即脫銷,短短一年時間銷量就達100多萬冊。 這本字帖就是《行書字帖—魯迅詩歌選》,作者名字叫周慧珺。1974年的中國書壇,沈尹默、胡問遂等老一輩書法家要么已經(jīng)離世,要么還未解禁。這種狀況給了年輕的周慧珺一書成名的機會。周慧珺1939年出生于浙江鎮(zhèn)海,幼年由父親決定初學趙孟頫。高中畢業(yè),她考入上??萍即髮W藥物學系,僅上了幾個月的學,便因嚴重的類風濕關節(jié)炎發(fā)作不得不退學回家。在病魔纏身的日子里,她每天花大量時間寫字以消磨時間和暫時忘卻病痛。 有一天,周慧珺在書柜里發(fā)現(xiàn)宋代書法家米芾的《蜀素帖》,米芾意氣風發(fā)的神采,深深震撼了她的心靈,她似乎找到了米字與自己氣質(zhì)的感應點。從此,她心摹手追《蜀素帖》,浸潤其中,一發(fā)不可收拾。20世紀60年代,周慧珺帶著強烈的藝術激情,慕名進入上海市青年宮書法學習班,正式拜師學藝。沈尹默、白蕉、拱德鄰、翁闿運等一批享譽書壇的大家云集于此,名家指點,周慧珺茅塞頓開,兩年時間里,臨習了多種碑帖,楷書有顏真卿、褚遂良、歐陽詢等,行書以宋四家為主。1974年,35歲的周慧珺受朵云軒之約,出版了平生第一本字帖——《行書字帖——魯迅詩歌選》。字帖中那剛健俊逸的墨跡令人耳目一新,驚嘆折服,幾年內(nèi)連印十多版,創(chuàng)下印數(shù)100多萬冊的空前紀錄。此帖筆法雅正,筆意健拔灑脫,尤其能與當時的學書人產(chǎn)生精神共鳴。既有米字的瀟散奔放,筆致俊邁;又有顏體的氣勢開闊,寬博厚重。就這樣,在文革末期的大轉(zhuǎn)折時期,周慧珺不僅掀起了大江南北的書法熱,也著實影響了一代人,甚至已經(jīng)成為那個時代書法的印象。感謝周慧珺,在中國古字帖幾乎“斷層”的年代,連接起了中國人骨子里對書法的熱愛。 2015年,中國書法的最高榮譽“第五屆中國書法蘭亭獎”揭曉,周慧珺榮膺“終身成就獎”。周慧珺先生作為當代女性書家的杰出代表,自上世紀70年代起蜚聲書壇。她用一生的虔誠參悟藝術本質(zhì),汲取經(jīng)典精華,從早年的清新流暢到晚年的滄桑跌宕,將人生感悟寓于筆端,創(chuàng)造出富有生命力的藝術風格。她主持上海書界,弘揚傳統(tǒng),承繼海派,銳意進取,舉措多出,具篳路藍縷之功。同時,其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的藝術人生,為世人奉獻了一筆厚重的精神財富。 書法是一趟苦旅,我一生都在艱苦跋涉中,不知何處是盡頭。然而傾此生為斯事,我無怨無悔。感謝中國書協(xié)給予我如此高的榮譽,感謝所有關注、關愛我的人。

 游太湖洞庭西山 136cm x 68cm 1998年 泌園春 雪 136cm x 68cm 2014年逢回路轉(zhuǎn) 36cm x 96cm 201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