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 Daria Koso 為《Harper's Bazaar》拍的大片時,我突然悟了:為啥我們拍穿搭總像 “買家秀”,而她拍的時尚片,模特穿簡單的連衣裙都透著優(yōu)雅?這位從白俄羅斯闖到邁阿密的時尚攝影師,沒靠夸張布景,反而用 4 個超實用的手法,把 “時尚感” 和 “情緒感” 揉到了一起 —— 更絕的是,這些手法普通人拿手機拍閨蜜、拍穿搭都能抄!今天就把她最值得學(xué)的技巧拆透,下次拍穿搭再也不用 “站好舉手機” 了~ 1?? 別讓模特 “僵站擺拍”!用 “對話式指導(dǎo)” 抓自然狀態(tài)Daria 在采訪里說過:“時尚片最怕'模特像衣架’,我要的是'穿衣服的人’有情緒。” 她合作過 Elite、Wilhelmina 這些頂級模特 agency,但從不靠 “你擺 A 姿勢、做 B 表情” 的硬指令,反而喜歡用 “聊天 + 小互動” 讓模特放松,再抓拍自然瞬間。 她為《Maxim》拍過一組街頭時尚片:模特穿牛仔外套配短裙,本來站在墻前有點僵,Daria 沒說 “你放松點”,而是跟她聊 “想象剛和朋友逛完街,停下來等咖啡的樣子”,還讓模特手里捏了個空的咖啡杯 —— 模特聊著天,自然地抬手撥了下頭發(fā),身體微微靠向墻面,Daria 立刻按下快門,那張照片里模特的眼神帶笑,肩膀也不是硬挺的,完全沒有 “擺拍感”,反而像路人抓拍的時尚瞬間。
普通人拍穿搭最容易犯的錯,就是喊 “你站好,雙手叉腰”,結(jié)果拍出來全是 “僵硬木偶”。學(xué) Daria 的 “對話式指導(dǎo)” 超簡單,記住兩個小技巧:?? 給 “具體場景” 代替 “抽象姿勢”:別說 “你酷一點”,要說 “想象你剛下班,走路帶風(fēng)的樣子”;別說 “你溫柔點”,要說 “你低頭看看衣服的領(lǐng)口,像在檢查有沒有皺”—— 場景越具體,模特越容易代入情緒;?? 加個 “小道具互動”:手里拿個包、捏條圍巾,甚至假裝玩手機,都能讓手有地方放,身體自然放松。比如拍閨蜜穿長裙,讓她手里拿朵花,輕輕碰一下裙擺,你抓拍她碰裙子的瞬間,比空手站著要自然 10 倍。 我上周試了這個方法:讓朋友穿風(fēng)衣,跟她說 “你想象剛從咖啡店出來,想把風(fēng)衣扣子系上”,她低頭系扣子的瞬間,我連拍了 3 張,最后選的那張,她的頭發(fā)垂在臉側(cè),手指剛碰到扣子,完全不像擺拍,反而有 “街頭時尚感”。
2?? 光影別瞎打!“1 主 1 輔” 光法,拍出發(fā)絲都精致的優(yōu)雅感Daria 在白俄羅斯時,因為經(jīng)常下雨,大部分時間在工作室拍,練出了一套 “用人工光造氛圍” 的本事 —— 她從不用一堆燈堆效果,反而靠 “1 個主燈 + 1 個輔燈”,就能拍出柔和又有層次的光影,把女性的優(yōu)雅感拉滿。 她為《L'officiel》拍的一組室內(nèi)時尚片,模特穿絲質(zhì)長裙坐在沙發(fā)上:主燈放在模特側(cè)前方(大概 45 度角),用柔光罩柔化,剛好照亮模特的側(cè)臉和裙子的光澤;輔燈沒開強光,就拿了個白色的反光板,放在模特另一側(cè),輕輕補亮暗部的陰影 —— 這樣模特的臉上沒有硬邦邦的黑影,頭發(fā)邊緣還透著淡淡的光,絲質(zhì)裙子的質(zhì)感也被照得很細膩,既高級又不夸張。
普通人在家拍穿搭,沒有專業(yè)燈光也能學(xué)這個 “1 主 1 輔” 法:?? 主燈:用家里的臺燈(暖黃色最好),加個白色的紙罩(或套個白色塑料袋)柔化光線,放在你對面的側(cè)前方,比如你坐在沙發(fā)上,臺燈放在沙發(fā)左側(cè)前方,照亮你的上半身和衣服;?? 輔燈:找個白色的紙板、泡沫板,甚至白色的 T 恤,放在你另一側(cè)(比如右側(cè)),把主燈的光反射到暗部 —— 這樣臉上不會一半亮一半黑,衣服的細節(jié)(比如花紋、紐扣)也能拍清楚。
之前我用手機拍黑色連衣裙,直接開頂燈拍,裙子拍得像 “一塊黑布”;后來用臺燈當主燈,拿白色紙板補光,裙子的面料紋理都顯出來了,連領(lǐng)口的珍珠扣都亮晶晶的,瞬間有了 “精致感”。
3?? 時尚片別只拍 “衣服”!藏個 “小情緒”,畫面立刻有故事Daria 的時尚片從不是 “衣服展示圖”—— 她總在畫面里藏點 “小情緒”:可能是模特輕輕皺眉的思考感,可能是低頭淺笑的溫柔,甚至是看向遠方的松弛。這些小情緒讓衣服有了 “主人”,也讓照片從 “好看” 變成 “讓人想多看一眼”。 她拍過一組夏季連衣裙大片:模特穿淺藍色碎花裙,站在邁阿密的海邊,沒有站得筆直拍全身,反而讓模特半蹲下來,手輕輕碰了一下海邊的沙子,眼神看向遠處的海水,嘴角帶著一點淡淡的笑。照片里不只有裙子的碎花和版型,更有 “夏天海邊的松弛感”,讓人看到就想 “我也想穿這條裙子去海邊”。
普通人拍穿搭,最容易只盯著 “衣服有沒有拍全”,卻忘了加情緒。其實只要加個 “小眼神” 或 “小動作”,畫面就有故事了:?? 拍休閑裝(比如衛(wèi)衣 + 牛仔褲):別直視鏡頭,看向旁邊,嘴角微微咧一點,像剛聽到朋友說好玩的事;手可以插在褲兜里,或者輕輕拉一下衛(wèi)衣的帽子;?? 拍溫柔裝(比如連衣裙):低頭看自己的手,或者看向鏡頭下方,眼神軟一點,手可以輕輕搭在腰間,或者捏著裙子的一角;?? 拍酷颯裝(比如皮衣 + 短裙):眼神堅定一點,看向鏡頭,但別瞪眼睛,嘴角可以抿著;手可以叉腰,或者輕輕扶一下墨鏡(哪怕沒戴墨鏡,做這個動作也顯酷)。 我閨蜜之前拍皮衣,站著直視鏡頭,像 “賣衣服的店員”;后來讓她看向旁邊,手輕輕扶著衣領(lǐng),眼神帶點 “拽拽的” 感覺,拍出來的照片立刻有了 “時尚博主那味兒”,朋友圈評論全是問鏈接的。
4?? 后期別 “過度修圖”!3 步調(diào)出 “精致不失真” 的高級感
Daria 的后期風(fēng)格是 “拋光但不磨皮”—— 她會修掉衣服上的小線頭、背景的小雜亂,但從不會把模特的毛孔磨掉、把腿拉得變形。她說:“時尚的高級感,藏在'真實的質(zhì)感’里,太假反而沒味道?!?/span> 她修過一組西裝大片:模特穿灰色西裝,原圖里西裝有點皺,背景有個小垃圾桶,她只修掉了這些小瑕疵,沒有把模特的肩膀 P 得更寬,也沒有把膚色調(diào)得慘白 —— 最終的照片里,西裝的面料紋理還在,模特的臉上能看到淡淡的絨毛,反而比 “完美修圖” 更顯高級。
普通人用手機修穿搭圖,別再一上來就拉滿磨皮、瘦臉了,記住 Daria 的 3 步修圖法:?? 第一步:修 “雜亂”,不修 “真實”:用醒圖的 “消除筆” 去掉衣服上的線頭、背景里的垃圾,但別修掉臉上的小痣、毛孔,也別把衣服的褶皺全磨平(輕微褶皺更顯質(zhì)感);??
第二步:調(diào) “光影”,不調(diào) “膚色”:把亮度拉高一點(別過曝),陰影拉亮一點,讓衣服的細節(jié)顯出來;膚色保持原樣,別用 “美白” 功能調(diào)得慘白,暖黃皮就保持暖黃,冷白皮就保持冷白;?? 第三步:加 “質(zhì)感”,不加 “濾鏡”:可以加一點點 “顆粒感”(醒圖的 “顆?!?特效,調(diào)到 5%-10%),讓畫面更有膠片感;別用太濃的濾鏡,比如 “復(fù)古”“清新” 濾鏡只開 10%-20%,避免蓋過衣服本身的顏色。 之前我修白色襯衫的照片,磨皮開太大,襯衫拍得像 “塑料布”;后來按這 3 步修,只去掉了領(lǐng)口的線頭,加了點顆粒感,襯衫的棉質(zhì)紋理都顯出來了,看起來質(zhì)感好很多。
最后:她的 “時尚感”,其實是 “把人放在第一位”
翻 Daria 的 ins 時,她寫過一句話:“時尚不是衣服穿人,是人穿衣服 —— 我的鏡頭要拍的,是衣服里的那個'人’?!?她的 4 個手法,其實都圍繞著 “人”:讓模特放松、用光影突出人的優(yōu)雅、給畫面加人的情緒、后期保留人的真實 —— 這些不是靠昂貴設(shè)備,而是靠 “關(guān)注人本身”。 我們普通人拍穿搭,不用追求 “大片感”,只要記?。喊汛┮路?“情緒” 拍出來,把衣服的 “質(zhì)感” 拍清楚,就是最好的穿搭照。下次拍的時候,試試 Daria 的方法:跟朋友聊聊天、用臺燈打個光、加個小眼神、輕輕修個圖 —— 相信我,你拍的穿搭照,會比之前更有 “高級感”。
拍完記得來評論區(qū)交作業(yè)呀!我等著看你鏡頭里 “有情緒的時尚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