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晴天微笑 每月給兒子貼5000,閨女卻倒貼2000:人老了才懂,兒女的差別在“底氣”里 “媽,這個月房貸還差3000元,您能不能先幫我墊上?”月初剛給兒子轉(zhuǎn)完2000生活費,他的電話又追了過來。掛掉電話沒十分鐘,閨女的微信轉(zhuǎn)賬就到了,附言:“媽,降溫了,給您和我爸買件厚外套,別舍不得花。” 這一幕,成了我近五年的生活日常。兒子結婚時,我們掏空積蓄給了首付,本以為日子能安穩(wěn),可他每月3000的房貸,加上孩子的奶粉錢,總說“手頭緊”。我和老伴退休工資加起來不到6000元,卻硬著頭皮每月擠貼補給兒子,有時不夠,還得厚著臉皮跟老姐妹借。 反觀閨女,從畢業(yè)就沒要過家里一分錢。結婚時沒要彩禮,買房自己湊首付,現(xiàn)在每月還完房貸,總不忘給我們買這買那。上次我生病住院,她請假陪床,偷偷在我枕頭下塞了2000塊,說“您別總顧著我弟,也得顧著自己”。 身邊人都說我“偏心”,可我心里苦:不是不想疼閨女,是兒子那邊像個填不滿的窟窿,不幫他,怕他日子過不下去;幫了他,又覺得虧欠閨女。有人說“養(yǎng)兒是建設銀行,養(yǎng)女是招商銀行”,以前覺得是玩笑,現(xiàn)在才懂,這差別不在性別,在孩子有沒有“扛事”的底氣。 閨女的底氣,是自己拼出來的;兒子的“底氣”,是我們老兩口硬撐出來的。 最后想問問大家:你覺得父母該一直補貼經(jīng)濟困難的兒子嗎?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
|
來自: 漫步之心情 > 《兒女?親家.正確擇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