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時間,在網(wǎng)上看到有人提了這樣一個問題:“我30歲,有多少存款才正常呢?”也不知道,這一存款標準表是誰根據(jù)怎樣的標準做出來的。但是,保住財富這件事,我們得認真對待。如果你的存款已經(jīng)有二三十萬了,請記住下面幾條“保富法則”。“健康是1,其它諸如房子、車子、票子都是1后面的0?!边@一觀點,早已廣為流傳。就拿抽煙這件事來說吧,煙盒上那么醒目的提醒:“吸煙有害健康”,依舊阻擋不了,煙民們的前仆后繼。意思是說,如果你采取某個行動獲得了愉悅感,那么當你在戒掉這個行動的時候,就會感到痛苦。為了持續(xù)獲得愉悅感,減輕痛苦,你不得不重新持續(xù)先前的行動。我們稍加留意,就會發(fā)現(xiàn),損害健康的行為,往往就跟“癮”有關。看劇、刷短視頻的時候,會感到很愉悅;一旦停止看劇、停止刷短視頻,就會感到煩躁不安,甚至痛苦。不得已,又抱著手機繼續(xù)看劇、繼續(xù)刷短視頻。更糟糕的是,事后還會有心理負擔:“哎!又熬夜了。明天一早,還得早起。這可咋整!”如果把身體健康比作我們要堅守的一座城池,那么即使城門外有無數(shù)敵軍攻城,我們依舊要死守城池。畢竟,健康這座城池一旦被攻破,那可就一切都歸零了。這一理論告訴我們,要想讓木桶裝更多的水,就得補齊短板。是不是就是說,如果我們要保住自己的財富,甚至為了獲得更多的財富,就要補齊短板呢?就像考試一樣,要想提高自己的總分,把很差的那門學科的分數(shù)提上來,總分也就跟著上來了。你真要通過去補齊短板來“保富”,那可就麻煩了,這可能會導致你保不住財富。為了理解這一點,我們首先要明白,你的財富是通過做你擅長的事獲得的,而并非是通過補短板獲得的。想想自己以及身邊朋友獲得財富的經(jīng)歷,是不是都是因為做了自己擅長的事,所以獲得了財富?那些在獲得一定財富后,開始擴張,開始涉足自己不擅長的事,導致財富流失的例子還少嗎?我曾在抖音上刷到過一個博主發(fā)視頻分享自己的破產(chǎn)經(jīng)歷。這位博主早年間在縣城開了一家4S店,后來規(guī)模越做越大,在周邊好幾個縣城,開了連鎖店,自身財富也累計了上千萬。最后不僅沒掙到錢,反而把自己通過4S店掙的錢,都賠進去了。網(wǎng)絡上有句流行語,“人一旦有了錢,就會報復性消費”。有錢之后,開始買車子、買名牌包包、出入各種高檔消費場所等等。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消費欲,別說二三十萬的存款,就是有上百萬的存款,也保不住。鮑德里亞在這本書中揭露了大型技術統(tǒng)治集團如何在所謂的“消費社會”中實現(xiàn)對意識形態(tài)的操控。這種操控,早已讓消費者們從消費商品的“使用價值”過渡到消費“符號價值”。就拿買車這件事來說,按理說車子的使用價值,就是代步。但是,車企不斷賦予車子各種“符號價值”,讓車子成了社會身份的象征。買車子不再是純粹考慮代步,而是考慮其帶給自己的社會身份象征。我們身處消費社會,總有一種“符號價值”能擊中你的欲望,所以為了保住財富,就要警惕各種消費陷阱,控制自己的消費欲望。總之,積累財富不易,牢記保富法則,守住自己的財富,過好自己的小日子,這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