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人這一生,就是“因果”的結合體。 從誕生的那一刻開始,因果,就在我們的身上,“種”下了。 什么是因果?因果,并不是什么奇奇怪怪的東西,而是一種“前后邏輯”。 一開始,你做了什么,這是因;后邊,你能得到什么,這是果。 種善因,結善果;種惡因,結惡果。 人老了才明白:你可以不相信報應,但你始終逃不過因果。
02 只要人還“做事”,就需要接觸到因果。 假設,你從老家,到了A城市打拼。 到A城市打拼,這是你種下的“因”。至于后邊會發(fā)生什么,則是必然的“果”。 其實很好理解。 人要吃飯,才能果腹,才不會餓死。吃飯,是因;果腹不餓死,是果。 只要人做了事兒,那因果就會不斷地出現,這是不可避免的。 肯定有人會疑惑,人死了,難道因果就消失不見了嗎? 這是不一定的。長輩做了什么事兒,后果,或許要子孫后代來承擔。 所謂“莫道因果無人見,遠在兒孫近在身”就是這個道理。 因果循環(huán),你我皆是局中人。
03 因果,會一直延續(xù),直到“周期終結”的那一天。 商朝末年,周武王姬發(fā),在姜子牙的輔佐下,討伐商朝,干掉了紂王。 在干掉紂王的過程中,周武王還斬殺了商朝的大將,惡來。 八百年后,歷史周期律循環(huán),惡來的后代,秦昭襄王嬴稷滅亡了周朝,秦始皇嬴政統(tǒng)一了六國。 八百年前,是周武王斬殺了惡來。而八百年后,是惡來的后代滅亡了周朝。 這,不就是歷史的“循環(huán)”嗎? 對于這種循環(huán),我們有一個說法,周期律。一輪周期過去,萬事萬物,都會“風水輪流轉”。 一個人,生前做了什么事兒,那他就種下了“因”。 至于“果”在什么時候出現,誰也不知道。要么在他生前的時候出現,要么在他死后才出現。反正,因果到頭,終有報。
04 人啊,可以不相信報應,但逃不過因果。 從歷史,回到現實的情況。 一個人貧窮與否,是不是無緣無故的?我想,并不是無緣無故的,而是有緣有故的。 沒有人會無緣無故貧窮,也沒有人會無緣無故富有。 所有的貧富、成敗、枯榮、興衰,都是有因果的。 比如說,一個窮人,天天好吃懶做,啥都不想干,那他一直待在底層,不就是因果嘛? 比如說,一個賭鬼,天天進行豪賭,那他輸得一干二凈,妻離子散,甚至于家破人亡,不就是必然的因果嘛? 說得直白一點,每個人,都需要為自己的“選擇”買單。 人啊,可以逃避世俗的責任,但無法逃避自己種下的因果。
05 寫到最后 唐朝建立的時候,高祖李淵殺了河北的竇建德。 自此之后,河北燕趙之地,就一直動蕩不安,成為了唐朝的心腹大患。 安史之亂的時候,第一時間響應安祿山的,就是河北燕趙之地的義軍。 終唐289年,就沒有徹底降服河北燕趙之地。這,不也是一種因果嘛? 高祖種下的因果,讓李家的子孫后代來承擔。直到唐朝滅亡的那一天。 這就是《推背圖》所說的,茫茫天數此中求,世道興衰不自由。 做了什么,就需要承受什么,這是必然的,也是不自由的。 歷史,沒得選;你我,也沒得選。 文/舒山有鹿 |
|
|
來自: 舒山有鹿 > 《百態(tài)/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