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高英 人和人天生不同,面對類似的事件甚至同一事件,每個人的感情反應(yīng)方式、感情反應(yīng)程度都是很不一樣。 總有一部分人容易在感情方面受傷,這類在感情方面容易遭受重創(chuàng)的人,并不是今天網(wǎng)上說的那種動不動就“碎了“的“玻璃心人“,而是過于看重感情的人。 生而為人,貴在有情。假如人人都是只為實際利益而活,那整個社會就只能遵循比“叢林法則“還叢林法則的”叢林法則“。正因為作為社會中人富有各種感情,才使得人世間變得豐富多彩——有人追求真愛,有人追求理想,有人追求意義。 不過,凡事有度,過猶不及。當(dāng)一個人過于看重感情,就會容易在感情方面受到傷害。 什么是“過于看重感情“呢?在溫飽不愁的基礎(chǔ)上,過于看重感情的人不僅把感情看得比金錢重要得多,還把感情視為人生中最為重要的東西,甚至?xí)迅星榭吹帽茸约旱纳€重要。 因此,古今中外,不乏因感情受傷而郁郁而終的人,不乏因感情挫折而遁入空門的人,不乏因失去摯愛而選擇殉情的人。這都是把感情看得過于重要的極端表現(xiàn)。 對于諸多過于看重感情的普通人來說,雖然不至于有以上所說的極端表現(xiàn),但是在感情方面也容易產(chǎn)生創(chuàng)傷感——輕則心有痛感,大則有所抑郁。 這就需要過于看重感情的人有所改變,才能在世態(tài)復(fù)雜的情況下珍重自己,活得平和一點。 一個人要想有所改變,首先就得調(diào)整自己的認(rèn)知。 重感情本是人之為人的優(yōu)點,誰也不愿意和一個缺乏正常人情感的人交往。畢竟,只有重感情的人才會念舊,只有重感情的人才會專一,只有重感情的人才會真誠待人,只有重感情的人才會有情有義。 可是,當(dāng)一個人過于看重感情就是走向了極端,因為人生在世除了感情之外還有別的值得去珍視的東西,例如你的生命,例如你的身體,例如你的事業(yè),例如你的體驗。 因此,過于重感情的人必須從一味在意感情的狀態(tài)中有所抽離,去看看多元化的人情世態(tài),去看看更寬廣的現(xiàn)實生活,去了解人本是形形色色,能接受“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如今,網(wǎng)絡(luò)上呈現(xiàn)的各種人生多半都是人的真實生活,也可以通過網(wǎng)絡(luò)來拓展眼界。 除此以外,過于重感情的人還要知道并非是只要你對人好別人就能對你好的事實,區(qū)分開你對別人好是你的事而別人對你是否好是別人的事。 然后,學(xué)會識人是過于看重感情的人的必修功課。一個人感情容易受傷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把真情錯付:真誠給錯了人,對方拿你當(dāng)傻子;愛情給錯了人,對方視你為玩物;深情給錯了人,對方嫌你是累贅。假如真情給對人,那情況就會完全不同,對方會看重你、善待你、珍惜你。 值得提醒的是,即使是一開始真情沒有錯付也要付出有度。人生在世,真的不能把全部感情寄托于任何人,一旦對方變心、對你不好或者離世,那你的天就塌了,地就陷了,很難再活下去。 另外,即使是你的真情一直沒有錯付,也是要付出有度,不能毫無節(jié)制。那值得你愛也希望被你愛的人,肯定需要自主空間,當(dāng)你的愛把對方的感情空間填滿,對方就會感到窒息。那樣的話,最終對方要么被困死在你濃烈的真情里,要么實在受不了選擇逃離。 其次,一個人要想有所改變,就得采取一些行動。 事實證明,即使我們的想法改變了也不意味著心理感受由此改變,這就需要采取行動去把已然改變的想法落實。 當(dāng)本來過于重感情的人不再把自己困在感情的泥潭里,就等于給心靈解綁,就等于擁有了自我生命的空間,有了余力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或者值得學(xué)習(xí)去做的事。這時候不要等,就開始去做一些事,只要這些事是積極的健康的就去做,并且堅持下去。 然后,假如你喜歡獨處你就增加獨處的時間,假如你熱衷社交就增加社交的頻率,假如你熱愛自然就多去大自然里走一走,假如你傾向于讀書那就去博覽群書。諸如此類。 不過,也可以反著來。假如你從前不重視賺錢那就去嘗試賺錢,假如你從前不愛出門那就嘗試著多出門,或許在你之前主觀地排斥的領(lǐng)域蘊藏著可以激發(fā)出你生命活力的巨大能量。 總之,當(dāng)你把心思從過于看重感情轉(zhuǎn)向看重自己的生命體驗,當(dāng)你把目光從某個人或某些人身上移開一些去看看外面的多彩世界,你就開始轉(zhuǎn)動新的命運此輪,不再那么容易為情所傷,不再活得那么落寞失意。 切記:人生在世,雖有命運,但事在人為。 高英寫于2025年10月24日,八月初四,周五巳時 |
|
|
來自: 泠風(fēng)思語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