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說腎陽,它是全身陽氣的“總開關(guān)”,要是腎陽不足,脾胃就暖不起來,慢慢變成脾陽虛。表現(xiàn)就是沒胃口、吃點就拉、肚子脹、沒精神。這時光補脾沒用,得先補腎陽,讓腎像“小暖爐”一樣把脾胃暖熱,脾胃運化才能恢復。 怎么判斷腎陽不足?如果平時手腳涼、腰膝酸軟、還伴隨怕冷、夜尿多、大便稀,一吃涼的就腹瀉。可以參考桂附地黃芄作基礎(chǔ)方調(diào),這個方子里面肉桂、附子溫腎陽,熟地、山茱萸補肝腎,一邊補陽一邊固本。 再說心陽。心屬火,脾屬土,“火能生土”。心陽就像太陽,它不夠旺,脾胃這塊“土”就長不好。很多老胃病其實根源是心陽不足。 心陽虛的人常胸悶、胸痛、精神差、一動就喘、愛出汗,嚴重時嘴唇發(fā)紫。調(diào)理得先補心陽,可以用桂枝甘草湯作基礎(chǔ)方,桂枝溫通心陽,甘草益氣護心。如果氣短乏力,加點黃芪;胃口不好,就加陳皮、白術(shù),既補心陽又助脾胃。 總之,腎陽、心陽的“火力”足了,脾胃這塊“土”自然養(yǎng)得好,脾虛也就慢慢改善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