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田園春雨 好課給人無窮的余味。今天在《語文教學通訊》上讀到余映潮老師的《往事依依》一課的說課文章,他對教材內容的挖掘、教學內容的選擇、流程的設計讓我佩服不已。 曾讀過幾篇余老師的課例,感覺他非常重視美詞積累和仿句練習,對語文基礎知識的訓練特別扎實,今天讀的課例同樣如此。他教學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課中字詞習得訓練,包括標題含義、詞義理解、短語識記。當前語文教學上,對字詞等基礎的處理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隨文識字,適合于公開課教學;二是放于文本分析前集中解決。余老師的課例中對字詞解決多屬于第二種,但他的做法不同于把課本“讀讀寫寫”讀一讀、課下注解背一背的簡單走流程,而是帶有明顯個人風格的美詞美句積累,有時候配以造句訓練。 余老師對教材的挖掘很見功夫。他在“課文精析”里用“美”和“兩”字總結了這篇回憶性散文的豐富美感。 “美”表現(xiàn)為“立意美”“選材美”“抒寫美”“語言美”“構思美”“手法美”“情趣美”。他用“兩”字總結了構思藝術,視角獨特。首位“兩”端遙相呼應;主體部分圍繞“小時候”和“學生時代”“兩”個角度選材;兩個時段有各有“兩”個方面的生活;第五段記述“兩”位老師,描述“兩”項內容,刻畫了“兩”個細節(jié),表達了“兩”種感受。 余老師的第三環(huán)節(jié)是微文讀背,語料積累。我平常也讓學生讀背經典精彩段落,但是僅僅停留在背上,把積累放在宏大影響熏陶上,收效甚微,而余老師讓學生讀背的前提是語用的底層邏輯。他把第3、4段整合成微文讓學生讀背,引導學生將其看作“微型讀后感”。這個設計出我所料,讓我欣喜萬分?!坝媒滩慕獭痹谶@個設計里具象化,這是我等萬萬不能想到的。 還有第四環(huán)節(jié),先不要往下讀,想一想接下來要設計什么內容、怎么設計。你絕對想不到,他的環(huán)節(jié)名是“精致閱讀,深入發(fā)現(xiàn)”。怎么“精致”?又“發(fā)現(xiàn)”什么? 朗讀第5段,就是寫學校讀書生活那一段,從“兩”的角度梳理品析。前面已經說了,總括“兩”不難:兩位老師、兩項內容、兩個細節(jié)、兩種感受,但是想不到余老師把第5段視作一篇關于“我的老師”的精美記敘文。啊,文中之文啊。前有“微型讀后感”,這有“記敘文”。 余老師還善于給學生搭建學習支架、教授學習方法。他在第二環(huán)節(jié)“整體把握”時,引導學生品析文章結構,對學生進行觀察方法指導,看整體框架、圈畫領起句,看首尾關系,看過渡照應……最后總結文章層次分明的結構形式,獲得寫事記敘文構思的啟迪。這習得的不僅是閱讀方法,還有作文方法,更有思維的訓練,真是一舉多得。 余老師的這一課,從默讀積累到細讀把握,再到讀背積累、精致閱讀,層層推進,一套下來,無需多言,“美”自在其中。 近幾年,隨著我對余映潮、肖培東、王君等名師課例的研究,感覺自己對語文的認識也漸漸明朗了些許。語言積累與運用、思維訓練是語文的“兩翼”,必須要做,核心素養(yǎng)中的審美和文化自信,都要以語言為基礎和前提。設計好課,上好課,學生學得明白,才會學有所得。把課文肢解得七零八碎,教死知識,非語文也,該當休矣。好的設計是建構,是激發(fā)。 往事依依,好課依依。 2025年10月18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