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幽云十六州,這片約1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從北京、天津到河北北部、山西北部,自古就是中原王朝的“北大門”??勺源蚬?38年石敬瑭把它割給契丹后,這地兒就成了懸在中原頭頂?shù)摹斑_摩克利斯之劍”。 ![]() 幽云十六州北靠燕山山脈,南接華北平原,東臨渤海,西連太行山,堪稱天然的軍事屏障。 幽州(今北京)、云州(今大同)這些地方,既是農(nóng)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交界帶,又是控制草原貿(mào)易的關(guān)鍵節(jié)點。 唐朝的時候,這里是節(jié)度使安祿山的地盤,安祿山手握三鎮(zhèn)兵馬,能同時盯著契丹、回紇這些游牧勢力??砂彩分畞y后,這里成了藩鎮(zhèn)割據(jù)的“火藥桶”,李懷仙、劉仁恭這些節(jié)度使輪流坐莊,中央政府根本管不住。 到了五代十國,這里更是成為了各方勢力爭奪的“香餑餑”。 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哪個朝代都得跟契丹掰手腕。契丹人原本在塞北放牧,可自打占了幽云十六州,立馬從“草原游牧民”變身“農(nóng)耕+游牧”雙料選手。 他們在這里建城、種地、收稅,還學會了用中原的官僚體系管老百姓。更要命的是,契丹騎兵有了幽云十六州做跳板,南下中原的路更順了。以前他們想要打進中原,還得翻山越嶺,現(xiàn)在直接從居庸關(guān)、古北口這些關(guān)隘沖進來,中原軍隊根本擋不住。 ![]() 石敬瑭割讓幽云十六州,表面看是“借兵滅后唐”的交易,實則是斷了中原王朝的“北疆長城”。沒了燕山山脈和長城的屏障,中原王朝只能退到黃河沿線防守。 后周世宗柴榮、宋太祖趙匡胤都曾想收復幽云十六州,可每次北伐都卡在幽州城下。為啥?幽州城墻又高又厚,契丹人還修了護城河、甕城,中原軍隊的云梯、沖車根本派不上用場。再加上契丹騎兵來去如風,中原步兵追不上、打不著,只能干瞪眼。 幽云十六州的丟失,還改變了中原的經(jīng)濟格局。這里原本是中原王朝的馬場,每年能產(chǎn)上萬匹戰(zhàn)馬。 可契丹人占了幽云十六州后,中原軍隊沒了優(yōu)質(zhì)戰(zhàn)馬,騎兵實力大打折扣。更要命的是,契丹人控制了草原貿(mào)易,中原的絲綢、茶葉得經(jīng)過他們才能賣到草原,反過來草原的馬匹、皮毛也得經(jīng)過他們才能進入中原。這一來二去,契丹人賺得盆滿缽滿,中原王朝的稅收卻少了一大塊。 ![]() 到了宋朝,幽云十六州更成了“心病”。宋太祖趙匡胤想用錢贖回,可契丹人根本不松口;宋太宗趙光義兩次北伐,都敗在幽州城下。后來宋遼簽了“澶淵之盟”,每年給契丹送歲幣,才算換來百年和平。 可這和平背后,是中原王朝的無奈——沒了幽云十六州,中原的北大門永遠敞開著,契丹騎兵想啥時候來就啥時候來。 直到明朝,朱元璋派徐達、常遇春北伐,才終于收復了幽云十六州??蛇@時候,中原王朝已經(jīng)丟了四百多年。 ![]() 這四百年里,幽云十六州見證了契丹、女真、蒙古等游牧勢力的崛起,也見證了中原王朝的無奈與掙扎。 所以說,幽云十六州不是一般的土地,它是中原王朝的“護城河”,也是游牧勢力的“橋頭堡”。它的得失,直接關(guān)系著中原王朝的興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