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 生活總是免不了路過一些荊棘,遇見一些坎坷,站過高處,也待過低谷,災(zāi)難總是突如其來,生命難免短暫脆弱。 我們不能決定人生的走勢,卻能決定自己的心態(tài)與態(tài)度。 越是艱難處,越要有迎難而上的勇氣。 越是艱難的時候,越要盡力生活。 有人總是期望人生能夠一帆風順,但這是不可能的。 《易經(jīng)?系辭上》:“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有日就有夜,有寒就有暑,有春夏就有秋冬,有潮漲就有潮落,人生亦是如此。人生必然是起起落落,跌宕起伏的。 青年時一帆風順的蘇軾,在公元1079年,迎來了人生最大的劫難,也是他一生的轉(zhuǎn)折點——烏臺詩案。 42歲的蘇軾因為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團練副使是一個毫無實權(quán)的低微官職,這對滿腔抱負的蘇軾而言,是何等大的打擊。 在此以后,蘇軾在仕途上一直是坎坷波折,起起落落。在人世的磨難中,蘇軾終于大徹大悟,領(lǐng)悟到了人生的真諦:“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當身居高位時,不要輕狂,不要自傲、盛氣凌人,不要忘了一路走來的艱難和彌足珍貴的初心。 當處于低谷時,不要灰心,不要喪氣,堅信只要不放棄,總會有柳暗花明的一天。同時也記得,不要妄想讓別人拉你一把而去打擾別人。 漫漫人生,世事滄桑,困難逆境無可避免,一時的風雨其實并不算什么。 有起起伏伏,有風風雨雨,才是人生。 王陽明說:“人須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越是在艱難困苦的時候,越能體現(xiàn)人的心性修養(yǎng)。 人生沒有永遠的絕境,只有面對絕境絕望的人。 艱難可以是打垮一個人的根源,也可以是成就一個人的契機。 與艱難直面相對,正是對心性的最好磨礪。 《西游記》之中,唐僧師徒四人經(jīng)歷九九八十一難,取得真經(jīng),很多人總以為西游記的靈魂是取回來的經(jīng)書,其實不然。 這個故事之中,最重要的是他們師徒四人經(jīng)歷的八十一難。 在這八十一難之中,孫悟空褪去了自己外露的銳氣,八戒褪去了自己的惰性和欲望,沙僧褪去的是自己的粗魯,唐僧褪去的是自己的軟弱,當他們經(jīng)歷八十一難之后,才有了真正的成長。 《易經(jīng)》有云:“噬干胏,得金矢。利艱貞,吉。” 意思是,吃帶骨頭的干肉時,發(fā)現(xiàn)骨頭中有金屬箭頭(形容困境),處此境地,唯有以“艱貞”之心自勵,方可有一個吉祥的結(jié)果。 這一句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當自己遇到問題,迎難而上,克服重重阻力,最終才會逢兇化吉。 在艱難中突破自我的核心,就是自己要有沉淀和向上的精神,化逆境為動力,而不是在艱難中頹廢和沮喪。 邁過低谷,必是新的起點。 曼德拉說:“生命中最偉大的光輝不在于永不墜落,而是墜落后總能再度升起。” 墜落后再升華,在這一個過程中最重要的心態(tài),那就是盡力生活。 梁漱溟先生說:“非心里極干凈,無纖毫貪求之念,不能盡力生活。而真的盡力生活,又每在經(jīng)過厭離之后。” 盡力生活,是一種真摯的生活態(tài)度,就算眼前身處陰暗的環(huán)境之中,但心中卻懷有黎明的曙光,永不熄滅。 前不久的一段小視頻令人久久難以忘懷: 南昌縣黃馬鄉(xiāng)的一名患有腦癱的外賣小哥,在疫情中他仍在堅持工作。 可是那天因為下雨,沒有及時拍照面部識別,所以平臺被系統(tǒng)封停了賬號。 外賣小哥因為疾病的關(guān)系,他的面部表情極度不協(xié)調(diào)。每個字、每個詞說出口,都要費很大的勁。即便如此,他每說一句話都帶著笑容。 賬號被封時,他沒有半句怨言,還微笑著講述這一切,有無數(shù)網(wǎng)友被他純真的笑容感動。 后來有好心人想要捐助他,卻被他拒絕了。他說:“謝謝大家對我的關(guān)心,這個錢我不能要,我(可以)自己憑自己的努力掙錢。” 其實這位外賣小哥每天從早跑到深夜,也就能收入一百多塊錢而已。 很多網(wǎng)友,包括我在內(nèi),看完視頻后感嘆:“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努力生活呢?” 生活雖有不易,但它從不會辜負每一個認真而努力的人。 對戰(zhàn)勝艱難,我們要有堅韌不拔的精神和信心,要能問心無愧地說:“我已經(jīng)盡我所能了。” 盡力愛自己,盡力愛別人,盡力讓生活變得更好,盡力讓幸福更多。 愿每份付出都能有回報,背后的心酸都有人體諒。每一個盡力生活的人,都值得被全世界溫柔以待。 如泰戈爾所說:“你今天受的苦,吃的虧,擔的責,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后都會變成光,照亮你的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