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健脾益氣類 由黨參、白術、茯苓、甘草組成,能益氣健脾,適用于脾胃氣虛、胃納不佳、食少便溏者。藥性平和,是補氣基礎方,適合長期調(diào)理。 在四君子丸基礎上加陳皮、半夏,益氣健脾、燥濕化痰,用于脾胃虛弱、食量不多、氣虛痰多、腹脹便溏者,較四君子丸多化痰功效。 六君子丸加木香、砂仁,益氣健脾、和胃,適用于脾虛氣滯、消化不良、噯氣食少、脘腹脹滿、大便溏泄者,增強理氣和胃作用。 黃芪、黨參等多味藥組成,補中益氣、升陽舉陷,用于脾胃虛弱、中氣下陷所致的體倦乏力、食少腹脹、便溏久瀉、肛門下墜者,升提功效明顯。 人參、白術等藥構成,健脾益氣、和胃止瀉,用于脾胃虛弱所致的飲食不化、脘悶嘈雜、惡心嘔吐、腹痛便溏、不思飲食、體弱倦怠者,兼顧止瀉。 含人參、茯苓等,補脾胃、益肺氣,適用于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氣短咳嗽、肢倦乏力者,對脾肺氣虛有調(diào)理作用。 人參、白術等制成,健脾和胃,用于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脹便溏者,側重于和胃消食。 黨參、炒白術等組成,健脾開胃,用于脾胃虛弱、脘腹脹滿、食少便溏者,消食健脾并重。 ![]() 二、疏肝健脾類 柴胡、當歸等組成,疏肝健脾、養(yǎng)血調(diào)經(jīng),用于肝郁脾虛所致的郁悶不舒、胸脅脹痛、頭暈目眩、食欲減退、月經(jīng)不調(diào)者,婦科常用。 逍遙丸基礎上加丹皮、梔子,疏肝清熱、健脾養(yǎng)血,適用于肝郁血虛、肝脾不和、兩脅脹痛、頭暈目眩、倦怠食少、月經(jīng)不調(diào)、臍腹脹痛者,增加清熱功效。 柴胡、青皮等多味藥,疏肝理氣、消脹止痛,用于肝氣不舒、胸脅痞悶、食滯不清、嘔吐酸水者,理氣消脹作用強。 香附、白芍等構成,疏肝解郁、和胃止痛,用于肝胃不和、兩脅脹滿、胃脘疼痛、食欲不振、呃逆嘔吐、大便失調(diào)者,側重和胃止痛。 木香、砂仁等組成,行氣化濕、健脾和胃,用于濕濁中阻、脾胃不和所致的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嘔吐惡心、噯氣納呆者,化濕作用突出。 香附、川芎等制成,理氣解郁、寬中除滿,用于胸脘痞悶、腹中脹滿、飲食停滯、噯氣吞酸者,能解諸郁。 柴胡、青皮等組成,平肝疏絡、活血祛風,用于肝氣郁結、經(jīng)絡不疏引起的胸脅脹痛、肩背串痛、手足麻木、筋脈拘攣者,兼顧活血祛風。 柴胡、青皮等構成,舒肝和胃、解郁止痛,用于脾胃不和、肝郁不舒引起的胃脘刺痛、兩脅脹滿、噯氣吞酸、飲食無味者,止痛效果較好。 熟地黃、山茱萸等組成,滋陰補腎,用于腎陰虧損、頭暈耳鳴、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消渴者,是滋補腎陰經(jīng)典方。 六味地黃丸加枸杞子、菊花,滋腎養(yǎng)肝,用于肝腎陰虧、眩暈耳鳴、羞明畏光、迎風流淚、視物昏花者,對眼睛癥狀改善較好。 六味地黃丸加知母、黃柏,滋陰降火,用于陰虛火旺、潮熱盜汗、口干咽痛、耳鳴遺精、小便短赤者,增強降火作用。 六味地黃丸加麥冬、五味子,滋腎養(yǎng)肺,用于肺腎陰虧、潮熱盜汗、咽干咯血、眩暈耳鳴、腰膝酸軟、消渴者,兼顧養(yǎng)肺。 六味地黃丸加當歸、白芍,滋肝腎、補陰血、清虛熱,用于肝腎兩虧、陰虛血少、頭暈目眩、耳鳴咽干、午后潮熱、腰腿酸痛、足跟疼痛者,補血作用明顯。 熟地黃、菟絲子等組成,滋腎補陰,用于真陰不足、腰酸膝軟、盜汗遺精、神疲口燥者,純補無瀉。 熟地黃、知母等構成,滋陰降火,用于陰虛火旺、潮熱盜汗、咳嗽咯血、耳鳴遺精者,降火力量較強。 紫河車、熟地黃等組成,滋陰清熱、補腎益肺,用于肺腎兩虧、虛勞咳嗽、骨蒸潮熱、盜汗遺精、腰膝酸軟者,對肺腎陰虛兼虛勞者適用。 黨參、炒白術等組成,益氣健脾、養(yǎng)血安神,用于心脾兩虛、氣短心悸、失眠多夢、頭昏頭暈、肢倦乏力、食欲不振者,調(diào)理心脾。 人參、白術等構成,溫補氣血,用于心脾不足、氣血兩虧、形瘦神疲、食少便溏、病后虛弱者,氣血雙補。 黨參、茯苓等組成,補氣益血,用于氣血兩虛、面色萎黃、食欲不振、四肢乏力、月經(jīng)過多者,氣血同補基礎方。 八珍丸加黃芪、肉桂,溫補氣血,用于氣血兩虛、面色蒼白、氣短心悸、頭暈自汗、體倦乏力、四肢不溫、月經(jīng)量多者,溫補之力更強。 烏雞、鹿角膠等組成,補氣養(yǎng)血、調(diào)經(jīng)止帶,用于氣血兩虛、身體瘦弱、腰膝酸軟、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漏帶下者,婦科養(yǎng)血調(diào)經(jīng)常用。 人參、黃芪等組成,補氣養(yǎng)血、健脾安神,用于心脾兩虛、氣血不足所致的心悸、失眠健忘、食少體倦、面色萎黃以及脾不統(tǒng)血所致的便血、崩漏、帶下諸癥,功效與歸脾丸類似但養(yǎng)血更突出。 山楂、神曲等組成,消食導滯和胃,用于食積停滯、脘腹脹滿、噯腐吞酸、不欲飲食者,消食作用強。 山楂、六神曲等構成,開胃消食,用于食積內(nèi)停所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脘腹脹悶者,善消肉食積滯。 木香、砂仁等組成,行氣化濕、健脾和胃,用于濕濁中阻、脾胃不和所致的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嘔吐惡心、噯氣納呆者,化濕理氣。 枳實、大黃等組成,消積導滯、清利濕熱,用于飲食積滯、濕熱內(nèi)阻所致的脘腹脹痛、不思飲食、大便秘結、痢疾里急后重,有通下清利作用。 黨參、白術等組成,開胃健脾,用于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噯氣吞酸者,促進食欲。 沉香、牽牛子等組成,理氣化滯,用于飲食停滯、胸腹脹滿,側重理氣消滯。 檳榔、牽牛子等組成,消積化滯、行氣止痛,用于氣郁食滯所致的胸脅脹滿、胃脘疼痛、噯氣嘔惡、食少納呆,消積行氣止痛。 木香、砂仁等組成,寬胸消脹、理氣止嘔,用于肝郁氣滯、脾胃不和所致的胸膈痞悶、兩脅脹滿、胃脘疼痛、倒飽嘈雜、惡心嘔吐、噯氣吞酸,理氣止嘔。 大黃、豬牙皂等組成,消水、消痰、消食、消氣,導滯通便,用于一切氣食痰水、停積不化、胸脘飽悶、腹脹疼痛、大便秘結者,攻伐之力較強。 雞內(nèi)金、六神曲組成,健脾開胃、消食化積,用于脾胃不和引起的食積脹滿、飲食停滯、嘔吐泄瀉者,消食化積。 肉豆蔻、木香等組成,健胃消積、驅(qū)蟲,用于小兒消化不良、蟲積腹痛、面黃肌瘦、食少腹脹泄瀉者,適合小兒。 黃芪、炒白術等組成,健脾益胃、理氣消食,用于小兒飲食不節(jié)損傷脾胃引起的納呆食少、脘脹腹?jié)M、手足心熱、自汗乏力、大便不調(diào),小兒專用。 人參、白術等組成,健脾和胃,用于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脹便溏者,小兒也適用。 人參、白術等組成,益氣補血、健脾養(yǎng)心,用于心脾兩虛、氣血不足所致的心悸、失眠健忘、食少體倦、面色萎黃以及脾不統(tǒng)血所致的便血、崩漏、帶下諸癥,氣血雙補且養(yǎng)心。 南五味子、黨參等組成,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用于氣血不足、心脾兩虛所致的失眠、多夢、健忘、乏力、心悸、氣短、自汗者,兼顧安神。 刺五加浸膏組成,益氣健脾、補腎安神,用于脾腎陽虛、體虛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痛、失眠多夢,脾腎雙補。 黨參、炒白術等組成,健脾溫腎、澀腸止瀉,用于脾腎陽虛所致的泄瀉,癥見腹痛綿綿、大便清稀或有黏液及黏液血便、食少腹脹、腰酸乏力、形寒肢冷,側重止瀉。 黃芪、黨參等組成,益氣養(yǎng)血、溫陽行氣、澀腸止瀉,用于脾虛氣滯所致的泄瀉,癥見腹脹疼痛、腸鳴泄瀉,標本兼治。 黨參、白術等組成,健脾益腎、溫中止痛、澀腸止瀉,用于脾腎陽虛所致的泄瀉,癥見大便不調(diào)、五更泄瀉、時帶黏液,伴腹脹腹痛、胃脘不舒、小腹墜脹,溫腎止瀉。 人參、白術等組成,健脾養(yǎng)胃、消食止瀉,用于脾胃虛弱、食欲不振、腹脹便溏、面黃肌瘦者,小兒適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