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現在的公司是否可以招聘沒有經驗的程序員,讓他們用AI干活?
|
公司現在能招完全沒經驗的程序員讓他們用AI干活嗎?編程的基礎知識有一些,不是完全零基礎。我覺得如果是創(chuàng)造一些簡單網頁或者網站也許可以!但打造完整的功能產品可能就有挑戰(zhàn)了,尤其是修改BUG,調整出現的問題可能有有挑戰(zhàn)性了!因為你公司需要打造的是完整產品,總要一些技術更加完整性的人,也需要很強的產品邏輯性,以及判斷問題能力!AI要完全參與進來,幫你調整Bug,做產品的邏輯規(guī)劃著,可能不容易實現!也許AI可以當做助手,當做打工人!但也需要優(yōu)秀的程序員去指揮,去命令,但他做的事情還需要去驗證,需要去檢查,看是不是有問題,這個也需要經驗豐富的人!的確AI可以省力,相對來說讓他們學會用AI,可以減少人力投入,但并不代表可以減少職能崗位屬性的投入。很多行業(yè)都無法做到的!不止是程序員!AI像個聰明的實習生,會寫代碼但不懂業(yè)務邏輯,就像剛畢業(yè)的大學生知道語法卻寫不出符合公司需求的報告。讓沒經驗的程序員用AI開發(fā),就像讓新手廚師用自動炒菜機——簡單菜品能應付,遇到"加鹽少許"這種模糊需求就抓瞎。去年某電商公司嘗試全AI開發(fā),生成的支付頁面看似完美,上線后才發(fā)現沒考慮跨境貨幣轉換,修復漏洞的時間比重新開發(fā)還長。真正的開發(fā)不是堆砌代碼,而是理解"為什么要做這個功能"。經驗豐富的程序員看到用戶反饋"頁面加載慢",會從服務器配置、代碼冗余、圖片格式等多維度排查;AI可能只會機械地壓縮圖片,忽略數據庫索引優(yōu)化這個關鍵問題。就像老司機遇到故障能判斷是發(fā)動機還是電路問題,新手只能對著故障碼干瞪眼。技術債務是更隱蔽的陷阱。AI生成的代碼往往缺乏統一架構,不同模塊像用不同風格搭積木,短期能跑通但長期維護成本極高。某教育平臺用AI快速開發(fā)了十多個功能模塊,半年后想增加用戶積分系統,發(fā)現要修改七八處相互嵌套的代碼,最后不得不重構30%的系統。這就像用不同規(guī)格的零件拼汽車,開起來沒問題,修起來得全拆。合理的分工應該是"經驗者掌舵,AI劃槳"。資深工程師拆解需求、設計架構,AI負責生成重復代碼塊;老手審查邏輯漏洞,新手在監(jiān)督下調試——就像建筑大師畫圖紙,學徒按圖施工,混凝土攪拌機再智能也替代不了設計師。某游戲公司采用這種模式后,開發(fā)效率提升40%,但核心技術團隊規(guī)模反而擴大了15%,因為他們把省出的時間用來攻克3D渲染等更復雜的技術難題。技術革命始終在重新定義"技能"而非消滅崗位。就像計算器沒讓會計師失業(yè),反而讓他們轉向財務分析等高價值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