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江南岸健身步道,在姚江岸防洪堤的基礎上開發(fā)建設而成,是寧波市三江六岸中的超長濱水步道,東起三江口,西至海曙區(qū)高橋鎮(zhèn)民樂村,全長約21公里,用紅藍相間的色彩設計,既醒目又美觀,兩側花草樹木裝扮,集休閑、健身、觀光于一體,適合露營、垂釣、漫步、騎行和跑步。 ![]() 2025年10月,姚江南岸健身步道的高橋鎮(zhèn)大西壩村地段,意外走紅網(wǎng)絡,原因就在于步道兩邊種植的粉黛子,已到最佳花期,非常夢幻。 粉黛子與步道、草地、姚江和田園相得益彰,草地可露營,姚江可垂釣,風光旖旎,休閑觀光好去處。 ![]() 粉黛子,全名叫粉黛亂子草,又名毛芒亂子草,云霧狀花穗,粉紫色,摸上去毛茸茸的,柔軟舒適,漫行花海中,恍若置身于夢境里。 ![]() 大西壩村民多姓樓,宋時從奉化遷來,另有金氏、周氏共居一村,典型的水鄉(xiāng)村莊,世代以種植稻谷和藺草為生。 上涼亭、下涼亭、大西壩舊址、大西壩渡、大西壩翻水站、大西壩新閘,還有長弄堂、普渡庵、三圣殿等眾多舊跡,見證著大西壩村的歲月滄桑。 上涼亭的對聯(lián)云: 雨夕風晨也堪托足,南來北往到此問津。 暫寄足乎欲行且止,請息肩矣少住為佳。 ![]() 大西壩地處西塘河與姚江相接處,宋代時已有渡口橫渡姚江,因地處寧波城西,稱為西渡,又名藍公渡。 時姚江海水倒灌,為了阻咸蓄淡,宋代時在河口修建了泥質(zhì)壩,稱為西渡堰。 泥質(zhì)壩屢經(jīng)毀而重修,南宋寶祐六年,即公元1258年,寧波知府兼沿海制置使吳潛撥款重修為石質(zhì)壩,高大堅固,與姚江對岸通達慈江的剎子港小西壩相對應,故名大西壩。 ![]() 在水運興盛的年代,大西壩是連接浙東運河寧波通往杭州的航道要津,歷代官員、學子、商賈、軍旅、僧道等經(jīng)此水道南來北往,陸游、黃宗羲、黃漢章等名人途經(jīng)大西壩,還留下了文字記載。 為了迎來送往官員,在大西壩東側的姚江邊還建了一座3米高的炮樓,每當有官船來臨,立即鳴放禮炮以示隆重迎接。 古時船只途經(jīng)大西壩,需要借助人力和畜力,牽拉船只過壩,艱辛而緩慢。 旁邊建有一座官廳,每當官船經(jīng)過大西壩時,就請官員上岸至官廳品茶歇息,待船只過壩后,再請官員回船繼續(xù)前行。 ![]() 公元1664年,張蒼水反清復明失敗被俘后,從寧波押解杭州,途經(jīng)大西壩,突然有個和尚擲瓦于舟,又疾行而去,瓦外裹一紙,紙上有字云:“此行莫作黃冠想,靜聽先生正氣歌”,意思是希望張蒼水不要變節(jié)屈服,保留一身正氣,這就是至今流傳的典故:“西渡僧擲詩瓦”。 ![]() 1951年,大西壩旁迎送官員的炮樓被拆除,官廳也不見蹤影,千年歷史化為塵埃消散。 1958年重建的大西壩閘,電動啟閉,改變了船只依靠人力和畜力過壩的歷史。 ![]() 1959年6月,姚江大閘建成后,大西壩完成了阻咸蓄淡任務,轉(zhuǎn)變?yōu)?/span>排澇泄洪和翻江水入內(nèi)河,1962年建成的大西壩翻水站,至今仍存。 ![]() 大西壩經(jīng)歷多次改建,這也是千年歷史變遷的縮影。 近年建成的大西壩新閘,規(guī)??涨?。 大西壩遺址,2013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賞粉黛,看江景,游古村,不虛一行。 自駕導航:大西壩村,停車位較多,可以免費停車。 公交出行,寧波軌道交通一號線的終點站“高橋西站”出站后,沿河步行十多分鐘可以到達大西壩村,寧波火車站南廣場始發(fā)的156路公交車,環(huán)城南路薛家南路口始發(fā)的125路公交車,也可以直達大西壩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