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我總喜歡鉆牛角尖,眼睛盯著自己沒有的東西—— 別人有新手機,我沒有; 別人周末去旅游,我沒有; 別人又出入高端場合,我沒有。 直到周末老公在家的日子,一天早上,我故意晚起床,老公催著我去吃早飯,原來是他去外面給我買了我最愛吃的餛飩早餐。 喝一口湯,身子暖了起來,咬下一口小餛飩,瞬間爆汁,充斥著味蕾,抬頭一看,窗外陽光正好斜斜照進來,碗邊都泛著光。 那一瞬間我突然醒了:原來幸福不是要啥有啥,而是能看見手里攥著的那些小美好。 其實幸福就跟爸爸種的小花園似的,不是澆一次水就能開得熱熱鬧鬧。 你要是高興了就松松土,懶了就不管,雜草長得比花還高,那花園肯定得荒。真要把它弄好,就得天天上心。 早上拉開窗簾,天是藍的,就跟自己說“今兒天氣真好”;坐公交,看見老人上來,站起來讓個座;晚上睡覺前,想想今天吃到的好吃的,這些小事看著不起眼,其實都是在給幸福“澆水施肥”。 不過你也別指望剛種下種子,第二天就開花——幸福的回報從來不是立馬就來的。 就像讓座那事兒,你站起來是你的心意,人家道不道謝是人家的事,沒必要因為沒聽到“謝謝”就不舒服; 還有跟朋友發(fā)消息,你把想說的發(fā)出去就完了,人家回不回、啥時候回,那是人家的事兒。 之前看阿德勒說的“課題分離”,現(xiàn)在才算明白,別總盼著付出就有回報,先把自己該做的做好,心里反而輕松。 試著每天讀會兒書,別指望立馬就變厲害,可過了倆月,如果跟朋友事情,你會發(fā)現(xiàn)你居然有了自己的想法。 給自己報了瑜伽班,每次一小時讓自己安住在這間教室,拉伸,力量練習過后整個人都是輕松的,每天精力滿滿,工作一天還能在晚上把該做的家務都完成。 你看,這些好處都是慢慢冒出來的,跟花園里的花似的,得等一陣兒才開。 要把幸?!皵[弄”好,還得抓住四件事兒。 第一得有個小目標,不用多大,比如我想每周跟爸媽通次電話,這就是有意義的事兒; 第二得有規(guī)律,比如我現(xiàn)在每天固定6:30點起,哪怕周末也不熬夜,生物鐘順了,人也不懶了; 第三得有靠譜的朋友,跟朋友每周約次飯,吐槽吐槽生活,工作上的糟心事,心里立馬就痛快了; 第四得有件能讓你“鉆進去”的事兒,比如我最近在給圖片上色,細小的地方需要特別用心,每涂一筆看看畫越來越鮮艷,都感覺不到周圍的變化,那種勁兒就是“心流”,特舒服。 還有個關鍵,得先把自己哄高興了。 以前我總先顧別人,即使自己今天也不開心,也要安慰生氣的朋友,自己都覺得好累。 后來才明白,你有時候需要懂得拒絕,做回自己,你要是像蠟燭似的,先把自己燒完了,哪兒還有勁兒照別人? 得先做自己的太陽,把自己的情緒理順了,再去幫別人,不然自己都一團糟,幫人也沒底氣。 之前看《幸福的方法》,里面說幸福是心里平衡,我琢磨著就是別太鉆牛角尖;還有本《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說幸福得選對方向,其實就是別瞎忙活。 幸福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自己當園丁,天天給花園松土、澆水,不著急、不糊弄,慢慢等花開。 以前總說“我沒有這個”“我沒那個”,現(xiàn)在常想“我有小餛飩”“我有好天氣”“我有能說話的朋友”,日子反而過得越來越有滋味兒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