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文玩圈中,追求“高品質(zhì)”“稀有性”幾乎成為一種特殊的信仰。許多玩家篤信:唯有重金入手高精尖品類,才能彰顯品位與實(shí)力。然而,當(dāng)柜中陳列的文玩越來越貴,真正被盤玩、被陪伴的卻越來越少。那些曾被寄予厚望的“重器”,最終靜靜躺在盒中,覆上薄塵。為啥越貴的文玩越容易吃灰呢?
追求卓越:高價入手,是否等于用心盤玩?“我得玩串好的”,這是許多玩家的口頭禪。為了追求密度高、品相佳、稀有度高的文玩,不惜重金,甚至一擲千金。極品金剛、極限尺寸鳳眼菩提、名家雕刻橄欖核……這些標(biāo)簽背后,是玩家對“卓越”的執(zhí)念。
然而,入手不等于盤玩,收藏也不等于陪伴?,F(xiàn)實(shí)中,許多高價文玩從入手那一刻起,便進(jìn)入了“展示柜生命周期”,拍照、曬圖、炫耀,然后束之高閣。真正上手盤玩的次數(shù)屈指可數(shù)。那些曾被賦予“傳家”“修行”意義的珠串,最終淪為裝飾品,甚至成為壓箱底的“沉沒資產(chǎn)”。
尷尬的真相:貴更易被“遺忘”文玩圈普遍存在“買買買”的消費(fèi)慣性。普通玩家如此,追求高品質(zhì)的資深玩家亦難逃此律。越是昂貴的文玩,越容易被“遺忘”而非“盤玩”。原因在于,高價帶來心理負(fù)擔(dān)。一條價值上萬的鳳眼菩提手串,玩家在盤玩時難免戰(zhàn)戰(zhàn)兢兢,生怕盤玩力度不均勻、懼怕油汗侵蝕
反而失去了文玩本應(yīng)有的“人氣”滋養(yǎng)。久而久之,把玩的勇氣被顧慮取代,盤玩的時間被存放的時間淹沒。最終,這些“重器”成了最安靜的收藏品,靜靜地在盒中“吃灰”。高價文玩的“稀缺性”反而成了盤玩的枷鎖。玩家生怕盤壞、盤臟,寧愿不盤,也不愿承擔(dān)“貶值”風(fēng)險。殊不知,文玩的生命力與價值正在于物件與人的互動與沉淀。
為啥會吃灰?三大根源解析文玩“吃灰”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織的結(jié)果: 其一,數(shù)量過多,盤不過來。許多玩家在文玩上的累計(jì)投入早已突破五位數(shù),藏品動輒數(shù)十條。即便每日輪換,也難以兼顧。最終,只能選擇性盤玩幾條“親民款”,其余則淪為庫存。 其二,心理負(fù)擔(dān)過重。盤玩幾十元的手串,可以隨心所欲;而面對萬元級的珍品,每一次上手都如履薄冰。價格越高,越不敢盤,越不敢盤,就越難形成包漿與靈氣,形成“越貴越不敢動”的死循環(huán)。
其三,潮流裹挾,缺乏定性。高價玩家往往更敏感于市場風(fēng)向,今天追星月菩提,明天換紫金鼠,后天又入麒麟眼。追求“卓越”變成了追逐“新潮”,缺乏長期盤玩的耐心與定力。最終,錢越花越多,串越積越多,吃灰的也越來越多。更諷刺的是,許多曾被炒至高價的“爆款”,幾年后市場價值大幅回落,昔日“投資”淪為“教訓(xùn)”。
結(jié)語:回歸本心,文玩貴在“玩”而非“藏”文玩的本質(zhì),是“玩”出來的,不是“買”出來的。真正的價值,不在于價格標(biāo)簽,而在于時間的沉淀、手心的溫度與日復(fù)一日的陪伴。畢竟,文玩的生命,只在掌心流轉(zhuǎn)時才真正蘇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