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中國音樂 領(lǐng)略中國音樂之美 ![]() 在中國源遠流長的文明中,經(jīng)歷了多個朝代,直到近代一百年,音樂一直浸潤著民族靈魂最深處的記憶,生生不息地投射在華夏文明的最深層。 ![]() 嗩吶曲《百鳥朝鳳》 ![]() 「喇叭,嗩吶,曲兒小腔兒大。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你抬聲價。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的水盡鵝飛罷! ——明代王磐《朝天子·詠喇叭》」 “百鳥朝鳳”在舊時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后也比喻德高望重者眾望所歸。以此命名,足以見得這部作品在整個嗩吶文化中的地位之高。 嗩吶是我國傳統(tǒng)的雙簧木管樂器,管身木制,成圓椎環(huán)節(jié)狀形,上端裝有帶盧葦材質(zhì)“哨片”的木管,下端套著一個銅制喇叭口稱為“碗”。管身有8個音孔,由右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以及左手的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來按音。發(fā)音方式,是由嘴巴含住蘆葦制的哨片吹氣使之振動,經(jīng)過管身及碗的振動及共鳴擴音而發(fā)出聲音,高亢洪亮,尤其適合于渲染氣氛和表現(xiàn)熱鬧的場景。 這首曲子演奏難度極大,需要演奏者有著強大的氣息支撐和收放自如的演奏技巧,如利用舌定音、花舌音、雙吐、反雙吐、彈舌等,吹奏裝飾音和華彩段來實現(xiàn)對自然界中各種音色的模仿。 這段接近曲末處,長達三十多秒的大樂句,是整首作品最為最精彩的地方,它包含了從強音到極弱音的過渡、大量的華彩以及雙吐的技巧,演奏者通過循環(huán)換氣的方式得以完成。 在這首嗩吶曲中,“春回大地”的曲調(diào)旋律汲取了“河南墜子”的元素,喜慶活潑?!鞍嬴B朝鳳”則是以鳥鳴為主的段落,是樂曲的中心段落,也是嗩吶高水平演奏技巧集中展示的音樂段落。其“生活性”及“通俗性”,以及點睛之處——對音色的模仿,都是來源于與我們息息相關(guān)的大自然及淳樸的鄉(xiāng)村生活,讓我們感到親切。 如今,日新月異的生活以及國際化的發(fā)展使我們偶爾忽略了屬于我們自己民族的真正瑰寶。這首嗩吶名曲《百鳥朝鳳》讓世人見識到,什么才是屬于我們自己的文化。 ![]() 作者寄語: “感謝你看到這里 祝你我 自由 隨性 及時行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