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里姆林宮位于俄羅斯西北部,莫斯科河河畔。它始建于公元1156年,是典型的俄羅斯風格建筑、俄羅斯國家權(quán)力的象征。1990年,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和紅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批準作為文化遺產(chǎn)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 克里姆林宮是一組建筑群,位于莫斯科的最中心的博羅維茨基山崗上??死锬妨謱m是俄羅斯聯(lián)邦的象征、總統(tǒng)府的所在地,享有“世界第八奇景”的美譽。這里也曾經(jīng)是俄國歷代帝王的宮殿之一。 ![]() 克里姆林宮的“克里姆林”在俄語中意為“內(nèi)城”,在蒙古語中,是“保壘”之意??死锬妨謱m呈三角形,占地面積27.5萬平平米,保持至今的圍墻長2235米,厚6米,高14米,圍墻上有塔樓18座,其中最壯觀、最著名的要屬有鳴鐘的救世主塔樓,5座最大的城門塔樓和箭樓裝上了紅寶石五角星,這就是克里姆林宮紅星。 ![]() 從空中俯瞰克里姆林宮建筑群,被紅色的外墻圍成了一個不等邊的三角形。宮墻之內(nèi)是由四座宮殿、四座大教堂和十九座塔樓組成的超大規(guī)模建筑群??死锬妨謱m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群之一,是歷史瑰寶、文化和藝術(shù)古跡的寶庫。 ![]() 這些建筑的風格涵蓋了拜占庭、俄羅斯、巴洛克、希醋和羅馬等不同形式,截然不同卻又恰到好處的融合在了一起,可以說整個俄羅斯的精華都被匯聚在了這里。 ![]() 2025年8月25號中午我們旅行團一行20人抵達莫斯科,午飯后,不顧旅途疲勞的我們,接著就乘旅游大巴車去市中心參觀克里姆林宮。這一天陽光燦爛,晴空多云,一路上綠樹蔥籠,一座座富麗堂皇的古建筑和一些高大雄偉的現(xiàn)代建筑掩映在綠樹中,果然名不虛傳。真不槐為是“森林中的首都”。 ![]() 莫斯科的天說變就變,就在我們正要去排隊驗票進入克里姆林宮的安檢通道時,突然下起了小雨,不過,還沒幾分鐘忽然又晴空萬里,嘿!雨停啦!天氣也挺給面子的。這或許就是老天爺對我們的關(guān)照和眷顧,我們不遠萬里的來到睦鄰友國是不會放空的,總會有所收獲的,是吧! ![]() 經(jīng)過安檢后,我們沿著長長的走廊往里走一段上坡路,這個長長的斜坡路其實就是特羅伊茨克塔樓前護城河上的橋面,走過護城河的橋面就是特羅伊茨克塔樓,然后,就正式進入到了克里姆林宮。 ![]() 特羅伊茨克塔樓高80米,這里,過去是皇帝和軍隊凱旋時必經(jīng)的大門,現(xiàn)在是游客進入克里姆林宮的入口,大門兩側(cè)有站崗的衛(wèi)士。 ![]() 進入克里姆林宮以后,王導游就開始介紹起了克里姆林宮和哪座建筑叫什么名字以及它的歷史故事。 ![]() ![]() 就在王導游講解的時候,我回頭拍攝了一張剛經(jīng)過了塔樓也就是克里姆林宮的入口處,這是特羅伊茨克塔樓背面照片,其門洞的上方鑲嵌了一張好像是圣母升天大教堂的壁畫。 ![]() 照片的左邊塔樓入口,右邊黃色的房子是莫斯科古老的兵工廠和兵器庫(也稱軍械庫)。1720年,彼得大帝將其改建成博物館,史稱“兵器博物館”。現(xiàn)為珍寶館。 ![]() 珍寶館建于1844—1851年,是拜占庭風格的俄羅斯最古老的博物館,館內(nèi)收藏著許多珍貴文物,有歷代沙皇用過的物品、美術(shù)工藝品以及掠奪而來的戰(zhàn)利品。珍寶館外墻邊陣列著一些舊式火炮,遺憾的是我們沒有入內(nèi)參觀。 ![]() 珍寶館的正對面的建筑是議會大廈,也就是克里姆林宮大會堂,也是克里姆林宮內(nèi)最大的建筑,始建于赫魯曉夫時期的1959年-1961年,一座大理石和玻璃結(jié)構(gòu)的現(xiàn)代建筑。 ![]() 這也是克里姆林宮有史以來的一座最新建筑,有6000個座位。過去的蘇聯(lián)共產(chǎn)黨大會、中央委員會都在這召開,現(xiàn)在這里除了開會外也舉行很多高水準的演出等。 ![]() ![]() 大會堂上鑲有俄羅斯國徽“盾徽”。1993年11月30日,俄決定采用十月革命前伊凡雷帝時代的、以雙頭鷹為圖案的國徽:紅色盾面上有一只金色的雙頭鷹,鷹頭上是彼得大帝品三頂皇冠,鷹爪抓著象征著皇權(quán)的權(quán)杖和金球。 ![]() 再往前走的左前方,便是俄羅斯領(lǐng)導人的辦公地點,現(xiàn)在叫總統(tǒng)府。原來是參議院,建于1776年至1787年間,是克里姆林宮的一座重要建筑,屬于葉卡捷琳娜女皇時期的古典主義建筑風格,是俄羅斯帝國最高權(quán)力機構(gòu)的所在。這一段路上有人嚴格把守。 ![]() 19世紀,這里被稱為政府辦公樓,蘇聯(lián)時期,莫斯科重新成為首都,這座建筑成了蘇維埃人民政府大樓,從1918年到1922年,列寧就在這大樓里生活和工作。目前,參議院大樓是俄羅斯聯(lián)邦總統(tǒng)的辦公樓。 ![]() 前行不遠右轉(zhuǎn)彎是一個15-16世紀建成的教堂廣場,廣場上有伊凡大帝鐘樓,四周圍繞著四座教堂:十二使徒教堂、圣母升天教堂、天使報喜教堂、圣彌額爾教堂和多棱宮等。 ![]() ![]() 這些教堂很有特色,但最美的教堂要數(shù)位于紅場上的有“用石頭描繪的童話”之稱的圣瓦西里大教堂。這幾個教堂內(nèi)部都有精細的鑲嵌、壁飾和黃金框架的圣像書,燦爛奪目,令人目不暇接。 ![]() 在伊萬諾夫廣場的西邊,也就是在伊凡大帝鐘樓和十二使徒教堂之間,有一枚碩大的火炮赫然映入眼簾,這就是舉世聞名的俄羅斯鑄造藝術(shù)杰作——炮王。它是世界上口徑(890毫米)最大的火炮,重達40噸,青銅炮筒裝飾有浮雕、圖案、銘文和沙皇費奧多爾一世的騎馬像。 ![]() 這個炮王前面有4個炮彈,每個重2噸(俄羅斯幅員遼闊,資源豐富,制造的物品巨大且笨拙)。由于太重太大,從未使用過,它和從未敲響過的鐘王命運相似,從未發(fā)射過一枚炮彈,是尊“處女炮”。 ![]() 伊凡大帝鐘樓是克里姆林宮中的最高建筑物,從遠處看,有鶴立雞群之感。它高81米,用白石筑成,建于1505-1608年間。是古時的信號臺和望臺。 ![]() 伊凡大帝鐘樓由意大利建筑家 弗里亞茨因 設(shè)計建造,外貌呈八棱一柱體,層疊狀,每一棱面的拱形窗口置有自鳴鐘,白墻金頂?shù)念伾?/span>81米高的身量,看起來既素凈又挺拔。 ![]() 伊凡大帝鐘樓的右側(cè)擺放著一口大鐘,造于1735年,高6.14米,直徑6.6米,重200多噸,被稱為世界鐘王。它是根據(jù)女皇安娜一世的命令,由著名莫斯科工匠莫托林父子在1733-1735年鑄造而成的。 ![]() 鐘王不僅體量驚人,而且鐘面上鑄有女皇、沙皇和美麗的天使等精美的浮雕,具有極高的藝術(shù)價值。鐘王雖大,卻是殘品,下角處斷下近似梯形的一塊,重達11.5噸,倚在鐘座邊,缺口處成了一個黑洞,像一個豁齒的老人。鑄成之后,因為太重了,從來就沒有被敲響過,因此被稱作“世界從未敲響的鐘”。 ![]() ![]() 邊走邊看邊聽,王導游帶著我們團來到了教堂的廣場上,向我們分別介紹了圣母升天大教堂、天使報喜教堂、十二使徒教堂、牧首宮和多梭宮等教堂的基本情況,然后又帶著我們進去了圣母升天大教堂參觀游覽,在里面參觀大約停留了近一個小時。 ![]() ![]() ![]() 有5個金色圓頂?shù)慕烫镁褪鞘ツ干齑蠼烫茫挥诳死锬妨謱m中心,曾經(jīng)是俄羅斯的國教大教堂,歷代沙皇都在這里舉行加冕禮。它是一座東正教教堂,位于克里姆林宮內(nèi)大教堂廣場的北側(cè),一條窄巷將其與北面的牧首宮及十二使徒教堂分隔開。 ![]() ![]() 它的西南面是伊凡大帝鐘樓,在教堂的西南,也有一個狹窄的通道,隔開了多梭宮。圣母升天大教堂被視為莫斯科大公國的母堂。它建于1475-1479年,由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委托意大利建筑師菲奧拉萬蒂所建。 ![]() 從1547-1896年,俄國歷代君王加冕儀式都在此隆重舉行。此外,俄羅斯正教會大部分牧首和莫斯科都主教都安葬于此,還有后來歷代俄羅斯東正教總主教,都安息在這座教堂里,沿墻排列著他們的墳墓。 ![]() 圣母升天大教堂是莫斯科的必去景點之一。大教堂里面的墻壁和屋頂上有很多圣像畫和彩色浮雕壁畫,據(jù)說這里的圣像圖共畫有1000個左右的圣人。12世紀的《圣格奧爾基》像、13-14世紀的《圣三位一體》像還有著名的《弗拉基米爾圣母》都保存在這里。 ![]() 在俄羅斯政治生活中這座教堂也起過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俄羅斯各地諸侯向莫斯科大公宣誓效忠的地方,在“伊凡雷帝”給自己加上“沙皇”頭銜以后,又成了沙皇加冕的教堂,靠南邊還保存著于1551年建造的裝飾有精美木雕的伊凡四世寶座。教堂內(nèi)的銀制吊燈據(jù)說是為了慶祝奪回被拿破侖軍隊掠奪走的300公斤黃金和5噸白銀而建的。 ![]() 十二使徒教堂始建于1653年,由時任莫斯科總主教的尼康為彰顯宗教權(quán)威而主持建造,其規(guī)模試圖超越同期沙皇宮殿。1656年完工初期以圣徒腓力命名,1682年正式改名為十二使徒教堂,成為總主教宮邸的核心禮拜場所。 ![]() 作為東正教重要的禮拜場所,教堂長期承擔總主教主持儀式的功能,現(xiàn)存展品包括17世紀銀質(zhì)圣器和刺繡法衣等宗教文物,圣像畫展覽系統(tǒng)展示了從拜占庭時期到18世紀的圣像藝術(shù)演變脈絡(luò),其中烏沙科夫創(chuàng)作的《最后的晚餐》被視為俄羅斯圣像畫巔峰之作。 ![]() 牧首宮建于17世紀的中期(1653-1655年),原為東正教大主教尼康主持重建的牧首府邸。建筑融合宗教與世俗功能,三層結(jié)構(gòu)包含后勤區(qū)、禮儀性十字廳及私人居所,現(xiàn)一層作為博物館展示17世紀俄羅斯工藝品,包括沙皇餐具、珠寶及狩獵用具等文物。 ![]() 天使報喜大教堂位于教廣場的南部,它是莫斯科克里姆林宮最古老富麗的建筑藝術(shù)作品之一。于1484-1489年間由大公、全羅斯君主伊凡三世下令建造,它在俄羅斯建筑史上具有特殊照意義,它成了俄羅斯傳統(tǒng)建筑的典范。 ![]() 教堂于1489年竣工,是為紀念4月7日的報喜節(jié)而建。天使長加夫里爾告知圣母瑪利亞耶穌誕生,報喜節(jié)由此而來。1508年瓦西里大公下令將教堂的圓頂鍍金,圣像壁上的圣像畫嵌以金、銀、珍珠。費奧多西圣像畫大師在大教堂內(nèi)畫上了壁畫,1520年大教堂門前門臺階被飾以裝飾畫。 ![]() 最初天使報喜大教堂有三個圓頂,它們從四面包圍著階梯走廊。16世紀60年代由沙皇伊凡四世(伊凡雷帝)下令在走廊的四個角上增建四座不大的附屬小教堂,教堂西部上方修建兩個封閉式圓頂。屋頂和九個圓頂被覆上一層鍍金的銅片,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教堂。 ![]() 這個教堂自古以來就珍藏著許多圣物:圣人遺體、極受尊崇的圣像畫、古書和珍貴的器皿。依照傳統(tǒng),教堂的首席神父是聽取沙皇懺悔的神甫。教堂內(nèi)舉行帶有家庭性質(zhì)的儀式:皇室后代的受洗、聯(lián)姻、慶祝以圣人名字命名的宗教日。 ![]() 多棱宮位于莫斯科克里姆林宮教堂廣場東側(cè),始建于1487-1491年伊凡三世時期,是除教堂外的現(xiàn)存唯一一座該時期的建筑,其外立面采用白色多棱石砌筑工藝,得名于獨特的16面外墻造型。歷史上曾是皇家寶座所在地,承擔國家慶典、外事接待等重要國務(wù)活動?,F(xiàn)為克里姆林宮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核心組成部分。 ![]() 大克里姆林宮 是一棟引人注目的大型建筑,屹立在莫斯科河對面的大教堂廣場上。它建于1839-1849年,是在俄羅斯贏得對拿破侖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后,尼古拉一世下令修建的。大克里姆林宮原來是歷代沙皇及其家人的寢宮,現(xiàn)在是俄羅斯政府舉行各種宴會、發(fā)布會及進行政府領(lǐng)導會面的地方,是不向游客開放的!【此照片是網(wǎng)絡(luò)上下載的】 |
|
|
來自: 老友mk09qda3vs > 《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