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上“一盆xx蘭花=半個月工資”直接戳中打工人痛點,點進去才發(fā)現,蘭花圈的“泡沫破裂”比電視劇還精彩。浙江姑娘小趙的經歷更是真實到扎心——她媽花3000塊搶的“資源草”,基因檢測后才值800,所謂的稀缺品種早是年產300萬株的組培量產貨。
這兩年蘭花圈真是魔幻,商家靠著“資源品種+收藏證書”這套話術,把普通蘭花炒成“天價奢侈品”。成都花市上,帶點金邊的錦化苗能賣到2800,直播間里搶得比春運車票還瘋,轉頭就有人曬出黃葉爛根的維權帖,說好的養(yǎng)護險根本不管用。 好在現在終于“拆彈”了!某地早就出臺新規(guī),虛假宣傳最高罰20萬,買蘭花還能查DNA備案號,再也不用被“資源奇草”的故事忽悠。更有意思的是,風投資金都開始往組培技術跑,今年投了7.8億,比傳統(tǒng)拍賣市場還多。 其實老蘭友都懂,真正的養(yǎng)花樂趣從來不在價簽上。有網友用幾十塊的溫濕度計,把200塊的普苗養(yǎng)到開花,香味飄滿客廳;小趙把800塊的蘭花搬回家,跟著教程控溫噴水,春節(jié)開出9支花箭。 年宵花市快開了,要是想圖個喜慶,200塊的開花普苗足夠撐場面。畢竟養(yǎng)花養(yǎng)的是心境,不是面子,剩下的錢買斤大蝦,年夜飯不更香嗎?當然,投資蘭花的另當別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