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花兒與少年》第七季熱播,第一站他們前往了位于非洲的馬達加斯加。 ![]() 節(jié)目截圖 美麗的景色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讓人對這個遙遠的國度充滿了向往。今天我們就一起從地理的視角“云游”馬達加斯加。 馬達加斯加是位于非洲東南部的島國,西隔莫桑比克海峽與非洲大陸相望,東臨印度洋,國土面積達59.2萬平方公里,約是英國的兩倍,為世界第四大島。 截至2023年,馬達加斯加人口約3030萬,由18個民族組成,共設(shè)6個省,首都為塔那那利佛。 ① 地質(zhì)地貌 馬達加斯加島位于非洲板塊內(nèi)部 。約在1.5億年前,隨著岡瓦納古陸的解體,該島嶼從非洲大陸分離出去。 ![]() 馬達加斯加在板塊中的位置丨圖源網(wǎng)絡(luò) 約 9000 萬年前,馬達加斯加漂移至馬里恩熱點(提供熾熱巖漿的熱源)上方時,發(fā)生了短暫但劇烈的火山噴發(fā),整個島嶼被熔巖覆蓋。 馬達加斯加全島由火山巖構(gòu)成,中部為平均海拔800-1500米的中央高原,最高海拔2876米。高原向東西兩側(cè)傾斜逐漸下降到沿海平原,河流縱橫,分別注入印度洋和莫桑比克海峽。 ![]() 馬達加斯加地形圖丨作者自繪 底圖源自ArcGIS PRO軟件 ![]() ② 氣候 馬達加斯加東部為熱帶雨林氣候,終年濕熱,年降水量達2000~3800毫米,年平均氣溫約24℃。 西部處在背風(fēng)一側(cè),降水相對較少,屬于熱帶草原氣候,年降水量約為600~1000毫米,年平均氣溫約26.6℃。 ![]() 馬達加斯加氣候類型分布丨圖源網(wǎng)絡(luò) 左右滑動查看圖片 ③ 生物多樣性 馬達加斯加動植物種群的多樣性和唯一性在全球都屬罕見。 在與非洲大陸分離后,島上一些古老的動植物種群仍在繁衍進化,而它們在非洲大陸的同類卻逐漸消失了。 寬闊的莫桑比克海峽使得馬達加斯加島與非洲大陸長期隔離。這種地理隔離一方面使得一些古老的動植物種群在島上得以保存(它們在非洲大陸的同類卻逐漸消失);另一方面,也為島上的生物在獨立的環(huán)境下適應(yīng)不同生境、演化成新物種創(chuàng)造了條件,最終共同造就了其極其豐富且獨特的生物多樣性。 該島擁有眾多獨一無二的物種,該島 56% 的鳥類、81% 的淡水魚類、95% 的哺乳動物以及 98% 的爬行動物均為特有種。 ![]() 馬達加斯加島不同物種的多樣性(括號內(nèi)為該物種的特有種數(shù)量) 圖源文獻Madagascar’s extraordinary biodiversity: Evolution, distribution, and use. 然而,馬達加斯加與大部分地區(qū)一樣,也面臨著生物多樣性降低的風(fēng)險。自人類抵達該島以來,已有至少14種鳥類和23種哺乳動物滅絕。 左右滑動查看圖片 ④ 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在非洲島國馬達加斯加面額最大的20000阿里亞里紙幣上,印制著中國雜交水稻的圖案。這是為何? ![]() 印有雜交水稻圖案的馬達加斯加紙幣 圖源網(wǎng)絡(luò) 水稻是馬達加斯加的主要農(nóng)作物,占該國農(nóng)業(yè)種植面積的一半以上。 從前,這里的水稻種植一直都是“靠天吃飯”,缺乏優(yōu)質(zhì)的水稻種子和成熟的水稻種植技術(shù),稻米產(chǎn)量無法完全滿足本國民眾口糧需求,需依賴進口。 后來,中國專家?guī)е袊s交水稻來到馬達加斯加,將各種困難一一攻克,成功培育出多種適合當(dāng)?shù)氐母弋a(chǎn)雜交水稻種子。 試種大獲成功,平均每公頃產(chǎn)量達到7噸,而當(dāng)?shù)厮驹镜漠a(chǎn)量僅有每公頃2.5噸左右。 ![]() 馬達加斯加雜交水稻高產(chǎn)示范田 圖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wù)部 從2007年到2023年,中國雜交水稻在馬達加斯加的累計推廣面積已達到5萬多公頃,平均每公頃產(chǎn)量可達10噸左右,是當(dāng)?shù)仄骄鶈萎a(chǎn)的2至4倍。 做完題再走~ ![]() (2016海南高考)非洲的馬達加斯加(約12°S~26°S)于1991年開設(shè)免稅工業(yè)區(qū),吸引國際投資,產(chǎn)業(yè)以紡織、普通服裝制造為主。1997年,我國某羊絨企業(yè)在該免稅工業(yè)區(qū)投資辦廠,生產(chǎn)羊絨衫等紡織品,產(chǎn)品直接面向歐美市場。當(dāng)時歐美對進口我國的羊絨衫等紡織產(chǎn)品設(shè)置配額,而對產(chǎn)自非洲的同類產(chǎn)品沒有此限制。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點擊可查看大圖) ![]() 參考文獻: Hélène Ralimanana et al. ,Madagascar’s extraordinary biodiversity: Threats and opportunities.Science378,eadf1466(2022).DOI:10.1126/science.adf1466 Alexandre Antonelli et al. ,Madagascar’s extraordinary biodiversity: Evolution, distribution, and use.Science378,eabf0869(2022).DOI:10.1126/science.abf0869 本篇內(nèi)容創(chuàng)作團隊 撰文:福建CV18 指導(dǎo):羊羊 排版:杳杳 封面設(shè)計:福建CV18 文字校對:安安 青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