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不是也遇到過這樣的煩惱:運動沒少做,飯也沒多吃,可體重秤上的數字就是紋絲不動?這時候,有些人會用“我肯定是脂肪變肌肉了,肌肉比脂肪重”來安慰自己,真的是這樣嗎? 答案可能會打破這個自我安慰的幻想:增加肌肉,沒你想的那么簡單!因為增肌實際上是一項高成本的工程。我們的身體非常精明,它不會平白無故地長出大量肌肉,想要增肌,必須同時滿足兩個苛刻的條件: NO1. 充足的能量和營養(yǎng)。身體需要攝入足夠的合成肌肉原料,主要是從飲食中獲取足量的蛋白質和多余的能量來合成肌肉。 NO2. 足夠強度的運動刺激。需要通過力量訓練等給肌肉施加壓力,讓它覺得需要變得更強壯。 而很多人進行的管住嘴式的減肥,恰恰是在限制能量攝入。在能量虧空的狀態(tài)下,身體連維持現有機能都緊巴巴的,哪還有多余的能量去強壯肌肉呢?科學研究發(fā)現:在限制飲食的同時運動減脂,肌肉難以避免的會有一定程度的流失。 然而比體重不降更可怕的,真正減掉是減錯了東西,因此在評估減肥效果時,只看體重是完全不夠的,這是一個巨大的誤區(qū),反而會給身體帶來傷害。 比如體重下降,你沾沾自喜,但減掉的可能根本不是脂肪,而是寶貴的肌肉或者水分。這種減重,堪稱虛假勝利,非常容易在短時間內反彈。 再比如很多人嘗試的不吃晚飯減肥法,短期內體重可能會快速下降。但在這個過程中,身體由于缺乏能量,會被迫分解肌肉來供能。結果就是:減掉的大部分是肌肉,只有少部分是脂肪。這無異于是 殺敵八百,自損一千。而且肌肉是消耗熱量的主力軍,肌肉流失了,你的基礎代謝會降低,以后會更容易胖,形成越減越肥的惡性循環(huán)。 那么,如何才能科學地實現減肥增肌脂?3個要點要牢記:要點1. 看數據不如看成分。可以把家里普通的體重秤,換成帶有體脂測量功能的體脂秤。它不僅能告訴你體重,更能告訴你體脂率和肌肉量的變化。目標是:讓脂肪曲線下降,讓肌肉曲線平穩(wěn)或微升。 要點2. 調整飲食策略。肌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所以日常飲食中要確保有足量蛋白質攝入,這類食物主要是雞蛋、牛奶、雞胸肉、魚蝦、豆制品等;·同時合理地控制總能量,制造適度的熱量缺口,而不是極端節(jié)食。 要點3. 運動要文武雙全。不要只做有氧運動比如跑步、跳繩,一定要加入力量訓練比如深蹲、俯臥撐、舉鐵等,要知道力量訓練是告訴身體“我需要肌肉”最直接有效的信號。 總而言之,真正的減肌增肌,不是體重秤上數字的變小,而是身體成分的優(yōu)化,也就是減掉多余脂肪,留住并增加寶貴的肌肉,這是一場持久的肌肉保衛(wèi)戰(zhàn),而不是盲目簡單地減體重。你明白了嗎?點個贊轉發(fā)告訴更多人吧,關注天天聽健康,讓我們一起聰明地吃合理地動,做自己健康的專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