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幾天,因為楊振寧離世,人們都在討論楊振寧與翁帆的愛情故事。人們不是緬懷一個科學家,而是把科學家的羅曼蒂克史又翻出來翻炒一下,成為茶余飯后的話題。鋪天蓋地都是楊振寧與翁帆十指相扣的照片,還有翁帆關于楊振寧離世的簡短悼文。 這是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當人們關心某個事件的娛樂性甚于關心它的意義時,這是一個社會的進步還是倒退呢?舉重若輕,也許這是對沉重人生的一種策略或對抗。這個世界太嚴肅又太荒誕,苦難太多而歡樂太少。有時候不必對自己或對別人太嚴苛了。
對世間的人和事寬容相待,多一些包容與接納,多一些同情與理解。每個人都活得不容易,每個人都有他的不得已或者他的情非得已。選擇是需要勇氣的,尤其是與世俗標準相違背,那些特立獨行活離經叛道是會遭受到無形的道德譴責與輿論暴力的。
我們無法評判楊振寧的因為科學成就獲得的名望與因為忘年的羅曼蒂克佳話造成的轟動效應哪個更讓他多年來一直具備明星效應,所謂自帶流量。在公眾視野中始終處于中心位置,所謂“C位”,曝光率極高。只要他出現(xiàn)的公眾場合,媒體便蜂擁而至。
而楊振寧的離世,大家似乎并沒有太多的悲傷。包括翁帆的悼詞,也是溫情脈脈的簡短感言。無非表達她對楊振寧一生貢獻的贊頌以及表達她對與楊振寧相伴幸福時光的感恩。這樣也好,也許這才是送別應該的態(tài)度。安靜地來,平靜地去。無憾無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