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流行將農(nóng)歷十二個(gè)月以花名做代稱,一花與一月相對應(yīng),可謂是名副其實(shí)的花月令。
[一R]正月·柳月
正月稱“柳月”,古人將銀柳插于瓶頭以迎新春,取其生機(jī)盎然之意。
[二R]二月·杏月
二月杏花盛開,如宋代葉紹翁詩“一枝紅杏出墻來”,故稱“杏月”。
[三R]三月·桃月
三月桃花綻放,如杜甫詩“桃花一簇開無主”,故稱“桃月”。
[四R]四月·槐月
四月槐花掛滿枝頭,如白居易詩“槐花雨潤新秋地”,故稱“槐月”。
[五R]五月·榴月
五月石榴花紅似火,如韓愈詩“五月榴花照眼明”,故稱“榴月”。
[六R]六月·荷月
六月荷花亭亭玉立,如楊萬里詩“接天蓮葉無窮碧”,故稱“荷月”。
[七R]七月·蘭月
七月蘭花吐芳,清香四溢,故稱“蘭月”。
[八R]八月·桂月
八月桂花香滿城,如庾信詩“桂月危懸”,故稱“桂月”。
[九R]九月·菊月
九月菊花傲霜而開,如陶淵明詩“采菊東籬下”,故稱“菊月”。
[一R][零R]十月·芙蓉月
十月百草畢落,而芙蓉盛開,故稱“芙蓉月”。
[一R][一R]十一月·葭月
十一月蘆葦(葭草)初生,故稱“葭月”。
[一R][二R]十二月·臘月
十二月為歲末祭祀之月,古稱“臘祭”,恰逢臘梅盛開,故稱“臘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