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雨過天晴 在肺癌診療領域,不可切除的III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即局部晚期患者的治療一直是臨床難題。這類患者腫瘤范圍較廣且無法通過手術徹底切除,治療需在控制局部病灶與預防遠處轉移之間尋求平衡。長期以來,“同步放化療后接鞏固免疫治療”的“PACIFIC模式”成為該群體的標準療法,雖較傳統(tǒng)方案顯著改善了生存預后,但療效仍有局限,超過半數患者會在短期內出現疾病進展,生存瓶頸亟待突破。 近日,由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劉慧教授、張力教授與夏良平教授共同牽頭的II期隨機試驗(CA209-7AL研究)最新結果,在國際知名腫瘤學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正式發(fā)表[1]。該研究創(chuàng)新性地提出局部晚期NSCLC的新型綜合治療模式,通過整合新輔助免疫治療、精準大分割同步放化療以及免疫鞏固治療的全程聯合策略,經臨床驗證實現顯著的生存獲益,為局晚期患者帶來新的治療選擇。 ![]() 圖片來源:《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官網 無進展生存率跨越式提升 18個月PFS率達64.8% CA209-7AL研究的開展聚焦于局部晚期NSCLC治療的優(yōu)化升級,其試驗設計精準且具有明確的臨床針對性。研究最終完成172例患者的隨機分組,所有入組患者均統(tǒng)一接受新輔助納武利尤單抗聯合化療,以及精確大分割同期放化療的基礎治療方案。在此基礎上,研究將患者分為兩組進行后續(xù)干預:86例患者進入納武利尤單抗鞏固治療組,持續(xù)接受免疫鞏固治療;另外86例患者則進入定期觀察組,僅進行常規(guī)隨訪監(jiān)測。 最終的結果令人振奮。研究數據顯示,接受納武利尤單抗鞏固治療的患者組,其18個月無進展生存率顯著提升至64.8%。相比之下,僅接受觀察的患者組,其18個月無進展生存率僅為42.3%。這意味著,新型綜合治療方案將患者的疾病無進展生存率提升了超過20%。 與此同時,研究者還同步平行報告了一項真實世界研究,納入了拒絕參加CA209-7AL試驗的不可切除的III期NSCLC患者,采用傳統(tǒng)PACIFIC模式治療,其18個月無進展生存率為41.8%。這一數據與本研究中的觀察組高度吻合,卻遠低于試驗中的鞏固治療組,從而在更廣闊的臨床實踐背景下,這進一步凸顯了CA209-7AL研究所提出的“新輔助免疫+精準大分割放化療+免疫鞏固”這一全程管理模式的卓越療效優(yōu)勢。 從被動觀察到主動出擊 鞏固免疫治療的演進與探索 要深刻理解CA209-7AL研究的創(chuàng)新價值,我們有必要回顧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理念的演變歷程。 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PACIFIC研究出現之前,不可手術的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其標準治療方案僅為同步放化療。治療結束后,患者便陷入一種被動的“等待與觀察”狀態(tài),只能期盼疾病不要復發(fā),出現進展后再采取后續(xù)治療,整體治療效果難以令人滿意。2017年9月,PACIFIC研究首次結果在頂級醫(y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發(fā)表,瞬間在腫瘤學界引起強烈反響。它標志著局部晚期患者同步放化療后“被動觀察時代”的終結,開啟了“主動鞏固治療”的新紀元。 PACIFIC研究結果顯示,在同步放化療后使用度伐利尤單抗進行鞏固治療,相較于安慰劑,將中位無進展生存期從5.6個月大幅延長至16.8個月,將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降低了48%。其12個月和18個月的PFS率也分別達到55.9%和44.2%。度伐利尤單抗也因此在該領域獲批適應癥。 此后,也有更多的探索圍繞免疫鞏固治療展開。例如,舒格利單抗作為鞏固治療的III期GEMSTONE-301研究證實,無論是在同步還是序貫放化療后未進展的患者中,舒格利單抗均能顯著延長PFS和總生存期,使其成為局晚期NSCLC鞏固治療的另一標準選擇。此外,聯合治療的策略也在不斷深化。R-ALPS研究探索了貝莫蘇拜單抗聯合安羅替尼用于鞏固治療,結果顯示,該方案的中位PFS達到了15.1個月,腫瘤進展風險降低51%,為不適合或不愿接受單一免疫鞏固治療的患者提供了新的證據和選擇。 綜上所述,從傳統(tǒng)同步放化療后的被動等待,到PACIFIC模式開啟的免疫鞏固新時代,再到CA209-7AL研究提出的全程免疫聯合精準放化療的新型模式,局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治療正在不斷實現突破。CA209-7AL研究的意義遠不止于公布一組亮眼的臨床數據,更代表了一種治療范式的革新,將治療關口前移,通過新輔助免疫化療為后續(xù)治療創(chuàng)造更有利條件,成功地將18個月無進展生存率提升至近65%的新高度,進一步打破了該領域的生存瓶頸,為此類患者帶來了新的治療選擇。 與癌共舞公眾號及網站及APP上發(fā)表的文章及討論僅代表作者或發(fā)帖人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立場。 與癌共舞公眾號文章經醫(yī)學編輯和版主審核,具有明顯謬誤和不良引導的文章將禁止發(fā)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