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間,茶道君的鄰居李阿姨犯了難:女兒托她買 “高端巖茶” 送客戶,可她跑遍七八家茶店,耳朵里灌滿了“核心山場百年老樅”“非遺大師手作”的說法,價格從八百到八千差了十倍,禮盒看著卻沒多大區(qū)別——花800還是8000?“大師”“山場” 到底怎么辨?

李阿姨的困惑,藏著千萬人的茶禮焦慮。每逢佳節(jié)選茶禮,總怕被華麗包裝和動人故事“套路”:標簽越玄乎,心里越?jīng)]底,生怕花了大價錢,送出去的卻是“名不副實”的尷尬。
為了讓大家都能避開送茶禮的坑,吳垠主編打開了“茶源地理審評室”,用最專業(yè)的“尺子”,最實在的審評,量一量這些風(fēng)云茶品。此次我們選了一款市面上熱捧的“天價巖茶”做盲品——不看品牌、不聊來頭,只聚焦茶葉本身。
畢竟吳垠主編常說:“茶終究是要入口的,安全是底線,更是對收禮人最基本的尊重。” 我們用源茶樣星級評價體系,從安全、口感美好度到生產(chǎn)保障,給它做了一次全面“體檢”。

當(dāng)我們把這款“天價巖茶”倒入審評盤時,卻發(fā)現(xiàn)干茶條索松散,色澤暗沉,并沒有沒有優(yōu)質(zhì)巖茶該有的緊結(jié)油潤。沖泡后,茶湯顏色橙黃尚亮,香氣初聞較高,但細辨之下稍顯雜,有火工氣息覆蓋。
隨后的盲品環(huán)節(jié),我們請來了三類不同背景的茶友:有喝了十多年茶的老茶客、深耕行業(yè)的茶藝師,還有平時很少喝茶的上班族。
老茶客抿了一口,說道:“香氣是高,但火工有點壓過了茶本身,喉頭有點干。”隨后茶藝師接話:“湯感偏薄,三四水之后掉得明顯,不像宣傳的那么'有料’,感受不到愉悅感~”
一位平時很少喝茶的上班族,帶著好奇的心情品嘗了這款茶。喝完后他表示:“我覺得香氣不錯,但喝完沒有想再喝的念頭,嘴巴里留不住東西?!?/span>

審評結(jié)束,吳垠主編說道:“真正的好茶,不是沖擊力有多強,而是讓人喝得舒服、回味綿長。這款茶香氣夠高,但湯感、耐泡度都不達標,工藝還藏著瑕疵。我們不否定它的市場熱度,但要是為'天價標簽’和'故事’買單,送出去的就不是心意,而是風(fēng)險?!?/span>
說實話,這個審評結(jié)果讓我們感到十分意外。這款茶頂著“天價”的光環(huán),在市場上備受追捧,可實際的品質(zhì)卻與它的價格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這不禁讓我們思考,所謂的“天價”或許真的只是一場炒作,那些華麗的包裝和動人的故事背后,可能隱藏著并不匹配的品質(zhì)。

或許有人會問:我們?yōu)槭裁锤疫@么說?
答案藏在我們走過的每一步里:是踏遍幾百座茶山的腳印——武夷巖茶核心產(chǎn)區(qū)的32個坑澗,每一處的土壤酸堿度、年均溫、茶樹品種,我們都有詳細記錄;是12年來寫下的每一本帶泥土氣息的《茶源地理》系列叢書;是審評室里10000多杯茶樣的檔案,每一杯都標注著口感、工藝、安全檢測結(jié)果;是被選為G20峰會唯一指定用茶的底氣。
我們制定的源茶樣星級評價體系,不是要立門檻,而是要為你拆掉信息的高墻。把“大師作”“坑澗料”這些聽起來玄之又玄的詞,拆解成你能看懂的風(fēng)味坐標與品質(zhì)等級。我們敢于說真話,是因為我們深知:什么是真正的好茶。
我們不想只做你買茶時的“推薦者”,我們更愿成為你選茶路上的“同行者”。
你是否也有一款讓你“又愛又恨”、“看不懂”的茶?
現(xiàn)在,我們向你發(fā)出邀請:在評論區(qū)留下你最想讓“茶源地理審評室”盲品的一款茶,并說說你為什么對它好奇或疑惑。我們將選出最具代表性的2款茶,由吳垠主編自在下一期審評室中進行專業(yè)審評,用“源茶樣星級評價體系”標準給它一個真實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