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不覺在文件夾里存了102個文檔。 那是102個題目,有的題目下面空無一字,有的已有千字,共同點是都不完整—— 像寫大字的孩子,忽然外面一聲喊,跑出去看,也不管那個字還少一畫,淋漓墨意漸漸等得干了; 像裁一件衣裳,不知怎的一動念,撂下剪子,布料攤在臺上,無辜又無助地敞著懷,沒法收場。
為什么用這兩個比喻呢? 明明這兩件事我都不會。
反正就是曾經(jīng)想寫它們來著,但終于沒有寫。 卻又不恩斷義絕地刪掉,那些題目和文字待在原地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有些已經(jīng)物是人非情境不再,有些還歷歷如在眼前,共同點是常被我重翻,卻始終不肯拎出任何一個來寫完它。 寧可在很多個夜晚抱著頭苦想“寫啥呢今天寫啥呢”。 像衣柜里有很多衣服卻仍缺當天出門那一件的女人。
想起當年和學生一起天天寫隨筆的日子。 “寫啥呢今天寫啥呢”是我們共同的、頻繁遇到的難題。 有時候孩子會圍上來說:“求求你啦,你給我命個題,多難的我都肯寫!“ 我就逗他:“去找那個剛跟你拌過嘴的同桌,給他個機會命個難題出口氣?“
有時候我們?nèi)珕T命題,團成小紙團兒抓鬮,抓著什么寫什么。 有時候我們請朋友說一串數(shù)字,然后依次翻到語文書的第幾頁,查看第幾行和第幾個字是什么,題目里必須包含這個字。 有時候我們不寫人和事只描述細節(jié),讓細節(jié)含情。 有時候我們續(xù)寫一個意難平的故事,讓它生出無數(shù)條有滋有味的尾巴。 有時候我們故意跟自己過不去,發(fā)誓要把“酸甜苦辣咸澀……“依次寫下去,然后再寫”七情六欲“,再寫五彩斑斕,一個系列一個系列逼自己。 有時候我們寫人生中的重要他人,有時輪到熟悉的陌生人,有時寫討厭有時寫喜歡,有時寫著寫著就混為一談。 ……
在那些把寫隨筆當做一種游戲的日子里,其實也有很多辛苦,也需要努力堅持。 可是我們彼此陪伴著寫,嘻嘻哈哈,哭哭笑笑,回想起來只剩下甜。 甚至還有點兒難以置信—— 初中的孩子們,在多學科作業(yè)的圍攻下,在考試排名的壓力下,是怎么做到天天寫的? 擔任初中語文教師還兼任行政職務(wù)的我,每一天在完成了學校事務(wù)之后,上課、備課、批改作業(yè)和試卷之后,開會、跟領(lǐng)導和其他教師談話、跟學生和家長談話之后,陪伴我幼小的孩子之后,做完家務(wù)之后……是怎么做到天天寫的?
那些真實的往事,宛若一個夢境,我們一起造了這個夢,我們多勇敢。 作為一個能參與青春夢境的成年人,那種難以置信的幸福感是終生無法磨滅的。
今天,看著我的文件夾,想起當年的孩子們,想起我們在一起的日子。 星散各地的孩子們,你們現(xiàn)在也會如我一般時時提筆,權(quán)當游戲嗎?
當初你們很喜歡為我命題,還每每將幾篇文章放在一起品評議論: “看,我的題目有韻味,所以老師寫得格外好?!?br>“我的題目難,老師寫到這兒有點詞窮了,你沒看出來?“ 聊到興起不免將題目搶了去:“我有點兒感覺了,今天我寫這個,等著瞧,要比老師寫得好……“
要不我把文件夾里的題目拎出來曬曬吧,不知道現(xiàn)在還有沒有人會來扮“霸道總裁“,從里面挑出一個對我說:”明天寫這個,就這么定了!“
《當我向你跨出一步》 《有時候就想吵架》 《他和世界是一體的》 《日子過得鬼鬼祟祟》 《父母心》 《箍牙進行時》 《我怎么誘惑孩子讀書》 《不知道你們會不會怪媽媽》 《慕強者的朋友》 《被高估的時刻》 《在星巴克,我們把彼此撿著了》 《第二十八次》 《掃地僧》 《真人》 《你的反義詞》 《星座指導婚姻》 《我的字好不好》 《當然可以貼標簽》 《不是清算》 《守財奴》 《余味》 《非說我是陜西人》 《效忠》 …… 寫著寫著停下來想:我這是在做什么呢? 是在尋求一點兒額外的動力,才能打撈些沉底的思緒嗎? 是希望天天寫這件事回到它的本源,對自己重申它的“游戲“體質(zhì)嗎? 是想重溫那種一路有人相伴、且歌且行的感覺嗎?
似乎一時沒有答案也沒關(guān)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