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句到底該怎么斷?![]() 在參與續(xù)修《王氏宗譜》的過程中,對先祖?zhèn)兊奈淖诌z產(chǎn)尤其做了一些校對、句讀的工作,以免以訛傳訛,捍格不通 ,使得先祖的思想、文化遺產(chǎn)被誤讀、扭曲,以至于面目全非,難使后人從中學有所得。 扶朱祖的《辭聘稿》《辭聘再稿》堪稱經(jīng)典,被贊譽為鎮(zhèn)番版《陳情表》。其中一句,不斷句文字內(nèi)容為:未有大節(jié)罔敦而驟以庸違謀面賁明揚側陋之典者。對于此句的斷句,目前能夠見到的,有這樣幾個版本: 1. 未有大節(jié)罔敦而驟以庸違,謀面賁明,揚側陋之典者。(《民勤縣志歷代方志集成》 2. 未有大節(jié),罔敦而驟以庸,違謀面賁,明揚側陋之典者。(《鎮(zhèn)番遺事歷鑒校訂》 3. 未有大節(jié)罔敦,而驟以庸違謀面,賁明揚側陋之典者。(《鎮(zhèn)番遺事歷鑒校補》) 這幾種斷句,到底哪種才是對的? 第一種《集成》版,顯然沒有搞懂庸違的意思和明揚側陋的出處和意思。庸違,出自《尚書·堯典》:帝曰:“吁!靜言庸違,象恭滔天?!庇惯`的意思,就是陽奉陰違,貌似謙恭。所以,把庸違謀面分開,前面置以介詞“以”,就成了“以……”而無后文的斷頭句,明顯不通。而“明揚側陋”則是《尚書·虞夏書》中:曰:“明明揚側陋”之化用后,指出此乃尚書中的典故,故作者稱之為“明揚側陋之典者”?!都伞钒鎸⒚鲹P側陋一刀兩斷,明顯是砍頭不挑對象的殘忍行為。如此以來,該句與作者熟稔典籍、善用典故的作文方法完全違背。 第二種《校訂》版,不但將庸違一詞一刀兩斷,同時犯了第一種當中的所有錯誤,造成該句不知所云,完全捍格不通的結果,實在叫人咋舌“驚嘆”! 第三種《校補》版,則句式合乎古文通例,沒有強行絞殺詞語,尊重了典故和詞語的語法,整句清爽可人,意思暢通,故而我們在家譜中采用了第三種斷句法,還原了先祖的文字本相。那么,這一句到底是啥意思呢?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就是:沒有大節(jié)缺乏敦厚,卻突然以陽奉陰違、貌似謙恭的態(tài)度去接受您當面考查,這難道不是對“明揚側陋”典例的虛偽嬌飾嗎? 而第一種和第二種斷句,則完全無法理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