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5件禁止出境的國寶,是咱們博物館里寶藏的巔峰。但現(xiàn)在國寶資料都是“散裝”的,市面上缺少系統(tǒng)的書籍和資料,如何才能簡明扼要、通俗易懂地看國寶? ? · ? ![]() 195件國寶195-38 淳化大鼎(獸面紋五耳鼎) ?西周 ?淳化大鼎(獸面紋五耳鼎) ——目前已知的西周最大、最重的圓銅鼎 ?1979年出土于陜西省咸陽市淳化縣,陜西歷史博物館收藏。 通高122cm,口徑83cm,重226公斤。 ![]() 該鼎出土于淳化縣,沒有銘文又非常高大,所以依傳統(tǒng)命名為“淳化大鼎”。 淳化大鼎最特別之處是獨一無二的造型——罕見的三耳設(shè)計,除了普通的鼎耳外,又在腹壁上鑄有3個半圓形大耳,所以淳化大鼎又稱獸面紋五耳鼎,這種造型的銅鼎至今僅此一件。 此鼎紋飾精美,口沿下鑄有兩兩相對的夔龍6條,中間隔著一道短扉楞。腹壁上的“三環(huán)狀耳”作立獸狀。鼎足上浮雕了獸面,怪獸曲角突出器外,巨耳利爪。此鼎造型魁偉,紋飾莊重神奇,是青銅器藝術(shù)寶庫中的瑰寶。 “三寶鼎”對比: ▲淳化大鼎:通高122cm,口徑83cm,重226公斤 ▲大盂鼎:高101.9cm,口徑77.8cm,重153.5公斤 ▲大克鼎:高93.1cm,口徑75.6cm,重201.5公斤 ![]() 大盂鼎 ![]() 大克鼎 入選64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延伸知識: “給文物起名字”,統(tǒng)共分2步: ★第一步,定“器型”。 (1)“自名優(yōu)先”:銘文中有對器型的稱呼。 (2)“無銘從古”:銘文沒有的(或干脆沒有銘文),按傳傳統(tǒng)稱呼命名。 (3)“約定俗成”:對一些新發(fā)現(xiàn)的器型,按發(fā)現(xiàn)時代的稱呼來命名。 所以青銅器里,有的名字很難懂,瓿鬲卣簠甗觥觶觚……有的名字很通俗,比如杯盤壺。 ★第二步,定名。 (1)首先看銘文中提到的做器人、受器人,比如利簋(利是作器人)。 (2)銘文沒提名字,地名也成,比如“杜虎符”(軍隊駐扎在杜縣)。 (3)什么都沒有、甚至銘文也沒有,用特征、花紋命名也可以,比如四羊方尊。。 新浪微博/抖音:@文話童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