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季有一種葉,是中醫(yī)藥庫中的一味珍貴藥材,被稱作為秋季養(yǎng)生的“仙葉”。 桑葉性苦、甘,寒,入肺、肝、膽三經。《本草綱目》中記載,桑葉具有清熱解毒、降血壓、降血糖、止汗等多種功效。 在此時節(jié),用它泡水喝,能讓身體收獲很多好處,可以緩解各種各樣的問題,像風熱感冒、眼睛赤痛、脫發(fā)、月經過多,便秘等問題都能改善。 另外,秋天的桑葉具有收斂之性,可以把補充的能量收藏在身體里。因此,這個時候用桑葉泡水喝,養(yǎng)生效果最佳。 出汗多與陰虛內熱有關。桑葉對止汗的作用在于它能補陰,清肝熱,可以減少肝熱所致的疏泄過度,減少汗液排泄。 中醫(yī)認為,“濕無熱不作汗,濕得熱而蒸之,則汗出不止”。因此,治療汗癥應以清熱為首要原則,桑葉清熱補肝陰的作用同樣適合濕熱汗癥。 桑葉入肺經,能宣降肺氣,開合皮毛,疏散風熱。對于秋季燥熱傷肺引起的風熱感冒有良好的調理效果。 桑葉味甘苦、性寒,歸肺、肝二經,尤其擅長清肝火、明目眼。 另外,桑葉中富含黃酮類成分,還能抑制眼部細菌,減輕結膜炎引起的腫、痛、紅等癥。 痤瘡多與濕熱毒邪相關。 桑葉不僅能幫助清熱毒,除濕邪。它還含有利于消瘡祛斑的有效成分: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常被用于治療瘡瘍腫毒、面部痤瘡、褐色斑等癥狀。 桑葉味甘入肝經,能補肝血,有防脫、生發(fā)的作用。正如《本草綱目》中載:“桑葉明目長發(fā)”。 白癜風多與血瘀相關,而桑葉脈絡豐富,可以通絡散瘀。且桑葉中的類黃酮等抗氧化成分還能降低氧化應激,有助于改善白癜風的相關癥狀。 崩漏,多是肝疏泄過度、血熱血燥引起的。桑葉有柔肝息風、涼血止血的作用。因此,可用于治療崩漏。 桑葉性寒能清熱,對于體內有熱邪導致的腸燥便秘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且桑葉含有多種營養(yǎng)成分,如生物堿、黃酮類等物質,這些成分有助于調節(jié)腸道功能,能幫助通便。 參考文獻:
[1]歐陽臻, and 陳鈞. "桑葉的化學成分及其藥理作用研究進展." {江蘇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3). [2]勵建榮, and 王芳. "桑葉的化學成分、生理功能及應用研究進展." (2007). [3]劉學銘, 肖更生, and 陳衛(wèi)東. "桑葉的研究與開發(fā)進展." {中國藥學雜志} z1(2000):3.
[4]趙麗珺等. "桑葉的營養(yǎng)保健作用及綜合利用." {中國食物與營養(yǎng)} (2004). [5]蘇方華. "桑葉的化學成分及臨床應用研究進展." {中國醫(yī)藥導報} 14(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