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足跟痛常指足跟一側(cè)或兩側(cè)疼痛,不紅不腫,行走不便,又稱腳跟痛是由于足跟的骨質(zhì)、關(guān)節(jié)、滑囊、筋膜等處病變引起的疾病。常見的為跖筋膜炎,往往發(fā)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長期、慢性輕傷引起,表現(xiàn)為跖筋膜纖維斷裂及修復過程,在跟骨下方偏內(nèi)側(cè)的筋膜附近處,骨質(zhì)增生及壓痛,側(cè)位X射線片顯示跟骨骨刺。但是有骨刺不一定有足跟痛,跖筋膜炎不一定有骨刺。 ![]() ![]() 中醫(yī)學認為,足跟痛多為肝腎陰虛、痰濕、血熱等因素所致。肝主筋腎主骨,肝腎虧虛、筋骨失養(yǎng)、復感風寒濕邪或慢性勞損便導致經(jīng)絡(luò)滯氣血運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養(yǎng)而發(fā)病。 ![]() 精選密驗良方 ![]() 芍藥甘草湯 ![]() ![]() ![]() 配方:赤芍、白芍各30克,生甘草、炙甘草、懷牛膝各15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補血活血,緩急止痛。主治因骨質(zhì)增生引起的足跟痛。 ![]() 枸杞羊腎粥 ![]() ![]() ![]() 配方:鮮構(gòu)杞葉500克,粳米250克,羊腎1對,蔥、姜各適量。 制用法:鮮枸杞葉洗凈,羊腎去筋膜,均切碎;粳米洗凈。加適量水用小火煨爛成粥,加蔥、姜等調(diào)味。分頓食用 功效:適用于足跟痛。 ![]() 祁艾烏梅汁 ![]() ![]() 配方:祁艾60克,烏梅10克 制用法:祁艾、烏梅放入水中煎出藥汁,倒人盆內(nèi),再將磚塊燒紅放人藥液盆內(nèi),患足放于蒸汽上熏洗并用衣物遮蓋,待藥冷至溫度適當后將患足跟底部放于磚塊上趁熱下壓數(shù)分鐘(藥液可以反復使用)。每日1~2次,連續(xù)7~10 天為1個療程。 功效:適用于足跟痛。 ![]() 仙人掌貼 ![]() ![]() 配方:新鮮仙人掌適量。 制用法:將仙人掌兩面的毛刺用刀刮去,然后剖成兩半,用剖開的一面敷于足跟痛處,外用膠布固定,敷12小時后再換另外半片。冬天可將剖開的一面放在熱鍋內(nèi)烘3~4分鐘待烘熱后敷于患處,一般用于晚上貼敷。 功效: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治足跟痛 ![]() 熟地當歸飲 ![]() ![]() 配方:藥用熟地、雞血藤各30克,當歸、牛膝、地龍、丹參(后人)各15克,透骨草、威靈仙、木瓜各12克,皂角刺、穿山甲(先煎)、三七末(沖服)各9克。 制用法:以水煎服,每天1劑水煎3次,兌酒少許,分3次服。15天為1個療程。 功效:主治足跟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