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軸線兩側(cè)遺留著30多處偽滿時期的歷史建筑,每一處老建筑都是時光的見證者,這些歷史的遺跡,記錄著中華民族的屈辱,也記載著長春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在人民大街最北端的起點,位于長春站前廣場邊,有一座偽滿時期的建筑。 門牌號是:人民大街80號。 熟悉長春的人,自然會猜到這里。 它就是承載著百年歷史傳奇的春誼賓館。1907年動工,1909年建成,如今占地面積15000平方米,建筑面積7746平方米。它的原名為“大和旅館”,名字和建筑的背后,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 長春大和旅館舊影 資料圖片 長春是一座低調(diào)的城市。 長春還是有著厚重歷史的城市。 尤其人民大街與新民大街諸多的建筑中,一磚一瓦都記載著這座城市的滄桑。 步入春誼賓館大廳,高挑的舉架,狹長的走廊,以及樓梯獨特的設(shè)計,在明黃的燈光襯托下,歷史的厚重感迎面撲來。步入二樓的樓梯緩臺對面,有一面壁雕墻,雕刻著海鷗,圖案與雕刻散發(fā)著歷史的氣息,這面壁雕墻完成于1909年,它和主樓一樣也歷經(jīng)百年,至今保持完好。 ![]() ![]() 移步二樓,樓梯對面的如意會見廳兩側(cè),也是玻璃壁雕,每塊玻璃上,雕出兩朵嵌著金邊的郁金香。每一片玻璃,每一朵花兒,就如一束光,或像一縷陽光,融入這座建筑中,似乎是一場光影與色彩共舞的派對。 二樓大廳是歷史展示區(qū)。 一個巨大的檀木鏡,如同能夠穿越歷史的門扉,明晃晃地立在那里。紫檀木框架的底部,標注著當年溥儀所用。鏡子兩邊的歷史展示墻上,懸掛著當年大和旅館最燦爛歲月中的記憶,恍若打開一本長春版的《百年孤獨》。 ![]() ![]() 那是1905年,日本滿鐵和沙俄中東鐵路雙方協(xié)議,需在長春站和寬城子站分別為對方興建貨物站臺和辦事處。日本以戰(zhàn)勝國的姿態(tài),取得南滿鐵路及相關(guān)權(quán)益,并著手構(gòu)建“滿鐵附屬地”。1907年3月,“滿鐵”總裁后藤新平秘密派人在長春劃定收買地界,要有一座代表世界先進水平的建筑,證明實力和能力的建筑。 大和旅館1907年年底正式動工了。 ![]() 建成初期的長春大和旅館 資料圖片 首建的北樓工程,建筑面積雖然只有2000多平方米,造價卻高達380萬日元,造價是同期滿鐵建造長春站站房的十倍。 1909年秋末,大和旅館在茂密的榆樹林中竣工。1910年3月9日,長春各報紙都刊登大和旅館開業(yè)的消息。“旅館”的稱謂首次引入長春,從此“旅館”替代“客棧”“客房”“伙房”等名稱。 其實,最初的大和旅館設(shè)施也并非十全十美。 于涇《長春史話》中記載:“這個新式建筑物,當時在排放污水上,竟帶來了不小的問題,每日排出的污水糞便常達十多立方米,全靠馬車載運到附近的明溝排往頭道溝,滿鐵附屬地的南部臭氣熏天,有時糞便運不出去,地下室被污水浸泡,無法使用,日本商民甚為不滿,這種情況持續(xù)一年之久。” 短時間污水糞便的尷尬,很快得到了解決。1925年,大和旅館內(nèi)又安裝了煤氣設(shè)備,大部分客房有了衛(wèi)生間。電力、暖氣和自來水配套設(shè)施兼具,堪稱當時最為先進的旅館設(shè)施。 1938年,大和旅館進行擴建工程,先增加雨棚,后來又在老樓南側(cè)和西側(cè)先后擴建了兩棟新建筑,其中,西側(cè)建筑為一層,北樓為兩層建筑,更注重外觀的觀賞性。 1939年擴建完工,南北兩樓連通后,風格和諧統(tǒng)一。 一座城市,一個旅館,悄無聲息地書寫著一段歷史。 大和旅館正式營業(yè)后,迎來形形色色房客入住,這些房客非富即貴。當時,入住大和旅館成了地位和身份的標簽。 大和旅館的第一位客人是日本歷史上第一任內(nèi)閣首相,時任樞密院議長、朝鮮統(tǒng)監(jiān),被稱為“明治憲法之父”的伊藤博文。1910年1月,海軍東三省總督錫良歐洲考察后,坐西伯利亞鐵路回國,途經(jīng)長春,成為大和旅館建成后的第一批“貴賓”。大清帝國海軍大臣載洵和薩鎮(zhèn)冰陪同,據(jù)說,此次接待費用高達白銀十萬兩,可見晚清官宦的腐敗程度。 大和旅館的故事在悄然地上演。1922年9月4日,日本與俄國關(guān)于遠東問題的會談,在這里進行,那時通稱“長春會議”。1932年偽滿洲國成立后,長春成了“新京”。大和旅館成為“新京”達官貴人迎來送往的標志性高檔場所。同年,5月2日,國際聯(lián)盟派來的“李頓調(diào)查組”在這里逗留一周,并會見偽滿洲國“執(zhí)政”溥儀,還有偽國務總理鄭孝胥、偽外交總長謝介石、偽國務院總務長官駒井德三等日偽政要。當時“滿映”理事長甘粕正彥和當紅明星日本演員李香蘭也是這里的??汀?/span>9月15日,在日本駐偽滿特命全權(quán)大使武藤信義和偽滿國務總理鄭孝胥簽訂《日滿議定書》之前,武藤及其隨員就住在這里密謀竊取中國主權(quán)。 ![]() 春誼賓館內(nèi)的百年壁畫 陳鳳華/攝 當時,但凡入住大和旅館的客人,次日報紙上都會見到自己的名字。1934年2月10日,清朝大臣張之洞之子張燕卿在大和旅館舉行西式婚禮。同年8月31日,偽滿組織“日滿婦人同志會”在大和旅館舉辦午餐宴會,溥儀的三妹韞穎應邀參加。1936年6月25日,曾受到列寧、斯大林贊譽的法國一流歌唱家菲奧多·夏里亞賓,在長春的偽滿協(xié)和會館舉辦獨唱音樂會,其間,入住大和旅館。 那時,大和旅館每晚房費五十日元,絕對天價。諸多史料記載,大和旅館昂貴的費用,也并非任何人都能問津。東北淪陷期間,首任偽國務院總務廳長官駒井德三曾入住大和旅館。不久,就在關(guān)東軍的“勸告”下搬到別處,因為他的身份不夠“至尊”。 于涇先生的《長春史話》中記載:“大和旅館自開業(yè)到1945年日本投降,前前后后還住過不少神秘人物。其中當時舉世矚目的遠東地區(qū)部長格利希·薩莫伊洛維奇·留西柯夫上將被日軍輾轉(zhuǎn)押送,于1938年7月中旬到8月下旬,被軟禁在大和旅館。他不僅向日本關(guān)東軍提供過大量機密情報,而且參與策劃反蘇陰謀,甚至密謀刺殺斯大林。” 從下榻這里的眾多房客身份和發(fā)生的故事,可窺見長春近百年的歷史風云。 1913年國學大師章太炎出任東三省籌邊使時,在大和旅館住過124天。1920年10月21日,瞿秋白先生途經(jīng)長春中轉(zhuǎn),在大和旅館短暫休息。1926年7月19日,胡適從中俄西伯利亞大鐵路前往歐洲,在長春轉(zhuǎn)車時,受當時長春自強學校校長楊世楨邀請到該校講演,也在大和旅館落腳。當晚,胡適即離開旅館,乘坐中東鐵路火車前往哈爾濱。 1945年日本投降,大和旅館被蘇軍接管。國民黨占領(lǐng)長春后,大和旅館成為接待國民黨軍政要員的場所。1946年5月,時任國民黨吉林省政府主席梁華盛攜帶省府秘書長吳至恭、教育廳廳長胡體乾、財政廳廳長姜守安等來到長春,準備成立吉林省政府,國民黨吉林省政府委員兼長春市市長尚傳道在大和旅館設(shè)宴歡迎,并請國民黨新六軍軍長兼長春警備司令廖耀湘作陪。 這里還是中共長春地下黨重要集會與活動場所。1945年9月8日,東北黨委員會書記、東北抗聯(lián)教導旅旅長周保中率104名抗聯(lián)教導旅骨干,乘坐運輸機,隨蘇軍一起從蘇聯(lián)飛抵長春大房身機場,當晚入住大和旅館。9月下旬,根據(jù)中共中央東北局的指示,周保中還在大和旅館主持召開成立中共長春市委的會議。
不同時期的長春大和旅館 1946年7月30日,李敏然(李立三)代表東北民主聯(lián)軍總司令林彪飛抵長春,會見國民黨的東北保安司令部副長官鄭洞國和新六軍軍長兼長春警務司令廖耀湘,并與國民黨代表、吉林省政府委員兼長春市市長尚傳道在大和旅館就輸送電力問題會談。北平軍事協(xié)調(diào)處停戰(zhàn)27組的中美代表進行國共停戰(zhàn)談判,伍修權(quán)、李立三等著名共產(chǎn)黨員都曾入住大和旅館。 1948年10月19日長春解放后,大和旅館由國家鐵路局接管,更名為“鐵路賓館”;1954年國務院副總理賀龍視察長春,根據(jù)他的指示,將“鐵路賓館”正式移交給吉林省使用;1955年10月1日,“鐵路賓館”改名為“吉林省人民委員會接待處”,后相繼改名為“交際處”和“吉林賓館”,成為吉林省第一家省級賓館;1975年7月更名“春誼賓館”,取長春友誼之意。 1985年12月,春誼賓館被列為長春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7年和1992年兩次大維修,加固它的筋骨,復原它的相貌,挽留住它的生命,并使它重獲新生。 1992年在“大和旅館”原址附近,興建一座九層高的建筑,賦予它一個響亮的名稱——“貴賓樓”。同時,那座歷史悠久的舊樓更名為“迎賓樓”。 在迎賓樓的左后方有一處簡易房,那是大和旅館曾經(jīng)的洗衣房。 ![]() 藏著秘密的簡易房門旁,掛著一塊銅匾,最上面寫著:長春市歷史建筑;下面寫著:大和旅館(中國地下黨活動舊址);這是長春市人民政府2007年5月公布的。 新中國成立前,這里悄然注入豐富的紅色基因。這里曾是中共地下黨的一個重要聯(lián)絡點。盡管歲月流轉(zhuǎn),洗衣房的外貌已不復當年,但那份紅色記憶卻永遠鐫刻在歷史的長河中,激勵著后人。 在長春作為偽滿洲國國都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以大和旅館為據(jù)點,在洗衣房秘密商討抗日活動的每一個細節(jié)。這段歷史,隱秘而驚險。那時,每一位地下黨員都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地在敵人眼皮底下傳遞著情報。 洗衣房,看似不起眼的地方,卻承載太多的秘密與犧牲。 秘密聯(lián)絡點地處偽滿洲國管轄地界大和旅館的角落,這里與火車站毗鄰,看似很危險,南來北往的人流卻是最好的掩護,也許應驗了那句話,最危險的地方才最安全。1948年10月長春解放前夕,國民黨60軍軍長曾澤生將軍曾在這里同中國共產(chǎn)黨代表商談起義事宜,曾澤生與中共有關(guān)投誠的商談也多在這里進行。
都說建筑是一座城市的“石頭史詩”,歲月的積淀讓這座旅館成為文化的音符,足以奏響長春這座城市的記憶樂章。 至于那段屈辱的歷史記憶,勿忘,警示。 ![]()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