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刺芋:嫩葉是美味蔬菜,根莖煲湯、清炒、制作咖喱等! 昨天爬山有遇到一叢刺芋,一種很出名的芋頭,是我沒吃過的,沒見到花,手機拿出來拍了幾張葉子照片,今天先記錄一下。 刺芋這個學名可能很多人不熟,不過它的俗名“野茨菇、山茨菇”在西南和兩廣一帶就很多人知道了,那邊的人愛吃這玩意兒。福建這邊是很少人吃的,主要是這邊野外沒有,也很少人栽培。 ![]() *分類 來看看分類,刺芋Lasia spinosa是天南星科 Araceae刺芋屬 Lasia的植物,俗稱勒地茹、山連藕、勒菜署、水茨菇、力水菇、野勒芋、勒芋、刺茨菇、山茨菇、野茨菇、金茨菇、旱茨菇、刺過江等等。 這個刺芋屬國內(nèi)就這一種,滿身帶刺很好識別。國外還有一種,不知道分布在哪里? ![]() ![]() *形態(tài)特征 刺芋是多年生有刺常綠草本,高可達1米。莖灰白色,圓柱形,粗可達4厘米,橫走,多少具皮刺;節(jié)間長2-5厘米,生圓柱形肉質(zhì)根,須根纖維狀,多分枝;節(jié)環(huán)狀,多少膨大。 ![]() 葉柄長于葉片,長20-50厘米;葉片形狀多變(幼株上的戟形,長6-10厘米,寬9-10厘米,至成年植株過渡為鳥足一羽狀深裂,長寬20-60厘米),表面綠色,背面淡綠且脈上疏生皮刺;基部彎缺寬短,稀截平;側(cè)裂片2-3,線狀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多少漸尖,向基部漸狹,最下部的裂片再3裂,小裂片長15-20厘米,寬2-3厘米。 花序柄長20-35厘米,粗0.75-1厘米,佛焰苞長15-30厘米,管部長3-5厘米,檐部長25厘米,上部螺狀旋轉(zhuǎn)。肉穗花序圓柱形,鈍,長2-3(-4)厘米,粗0.75厘米,黃綠色。果序長6-8厘米,粗3-3.5厘米。漿果倒卵圓狀,頂部四角形,長1厘米,先端通常密生小疣狀突起。種子長5毫米,粗3.5毫米?;ㄆ?月,果翌年2月成熟。 昨天花我沒看到,這周末再去瞧瞧! ![]() ![]() *用途 食用和觀賞是刺芋在國內(nèi)的主要用途。 (1)食用:嫩莖葉和根莖是刺芋的主要食用部位; 嫩莖葉:口感微苦回甘,焯水后涼拌或者清炒等,西南一帶的菜市場能見到。 根莖:國內(nèi)用刺芋的根莖煲湯、燉煮、炒菜等,口感清甜,有淡淡奶香味,常作食療用,用于促進腸胃蠕動、改善便秘等。國外斯里蘭卡那邊也用刺芋的根莖制作咖喱,常搭配藤黃屬Garcinia植物的果子,這種咖喱酸的不行,一般人受不了。 (2)觀賞:刺芋葉色濃綠、四季常青,可作觀葉植物栽培。庭院、公園、綠地的水邊均可,單株或多株群植。 ![]() ![]() *注意事項 刺芋含少量草酸鈣晶體及氰苷等有風險的化學成分,需正確處理后方可食用,適量食用為宜!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