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山西臨猗雙塔寺北宋塔基地宮清理

 哲齊66 2025-10-13

山西臨猗雙塔寺

北宋塔基地宮清理紀實

圖片

喬正安

1995年l月,山西省臨猗縣原雙塔寺西塔地宮被盜掘,縣博物館聞訊后,立即組織人員對塔宮進行了搶救性清理。清理中發(fā)現(xiàn),宮室雖受損毀,但幸喜宮室內(nèi)的器物未被擾動和盜竊。經(jīng)認真清理,出土珍貴文物20余件,現(xiàn)將清理情況報告如下。

 雙塔寺與雙塔  

雙塔寺位于臨猗縣城北隅。寺創(chuàng)建時代無考,據(jù)清理出土的塔宮宮碑記載,該寺在北宋前名“永福院”,宋代名“妙道寺”, 清康熙年間更名“雁塔寺”,后又名“雙塔寺”。 歷代寺院佛殿巍峨,僧人數(shù)千,為當?shù)孛麆x。今寺院已毀,僅存雙塔。

雙塔分東、西兩塔,其間相距80米。東塔坐東向西,磚灰結(jié)構(gòu),方形七級樓閣式,高約40余米。第一層西面辟拱狀券門,塔中為佛龕,以上為實心塔柱。一、二層密檐下有磚雕仿木構(gòu)四鋪作斗拱,三至七層均為迭澀伸出或收剎塔檐。三、四層西面各設(shè)拱狀隱形券門,四層檐下飾斗拱把頭作交項狀。五、六、七層,四面均有四根倚柱,柱上為磚飾斗拱,支撐在檐下。在此三層西面的倚柱中間,各飾一隱形拱狀券門和兩個直欞窗,與西塔遙遙相望。東塔創(chuàng)建時間無考,但從其建筑形狀和布局方位考察,或應(yīng)建造于北宋時期。

西塔建于北宋熙寧二年(1069年)。坐西向東,磚木結(jié)構(gòu),方形九級樓閣式,高約40余米。第一層塔檐下磚雕仿木構(gòu)四鋪作斗拱,檐上又作一斗三升,支撐著平座。二至六層腰檐為平座。除一層外,以上二至六層四面均有倚柱四根,柱頭飾斗栱把頭交項作。倚柱之間,正中設(shè)隱形拱狀券門,兩側(cè)為隱形直欞窗。三層南面、四層西面、五層北面各辟一拱狀券門洞,直通塔中。

塔體第一層?xùn)|面辟一拱狀券門,與東塔西面券門遙相呼應(yīng)。券門兩旁設(shè)門柱石,柱石上方為一半圓形門楣石。兩石柱上各陰刻一供養(yǎng)菩薩像,每像均頭戴花冠,頸佩瓔珞,瓔珞交叉穿環(huán)于腹前,纏繞在膝下和膊腕之間。身著天衣,腰系結(jié)帶,雙手執(zhí)一長莖蓮花,莖上飾含苞待放的蓮蕾,競相盛開的蓮花,蒂結(jié)的蓮籽和舒展翻卷的蓮葉。神態(tài)安然自如,雙方相對,跣足侍立在蓮臺上,下有云朵相托。門楣石上,陰刻一佛二菩薩二弟子像,正中佛螺形發(fā)髻,有火焰狀項光,頭頂四道佛光分左右上升。雙手舉胸前做說法印,結(jié)跏趺坐于蓮座上。身旁左右各有一弟子,一人手捧經(jīng)卷,一人雙手合十。二菩薩頭戴花冠,項佩瓔珞,結(jié)跏趺坐在蓮臺上。均一手拱于胸前,一手下垂覆在膝上,斜向佛祖,面帶微笑,似聚精會神聆聽說法。以上圖像,雍容豐滿,線條圓潤流暢。

圖片

塔門內(nèi)正中為佛龕,高3.7、四壁1.5米見方。龕頂藻井式,龕壁四周涂以朱色,西壁上中繪有佛像的白色頭光,為供奉佛祖之位。

塔體一層由外壁、走廊梯級、塔心柱三部分組成。塔券門南側(cè)砌筑內(nèi)繞走廊梯級,從此入內(nèi)繞塔南通道向上,經(jīng)西、北面的走廊臺階,順時針攀旋而上,直至二層?xùn)|面拱券門中。門外通腰檐平座,可沿塔體攀旋四周。拱券門內(nèi)通塔心,塔心中空,正方形,直通塔頂。

  西

西塔基為7×7米正方形,深5米。系挖掘出原土層,再回填夯打而上?;靥罘椒橐粚狱S土,一層瓦礫。土層厚度20至80厘米不等,瓦礫厚度大都10厘米。地宮砌筑在回填土層2米以上的中間。

圖片

地宮位于西塔基下1米多深處,塔與地宮上下垂直。地宮坐西向東,以磚、灰、泥漿砌筑。平面方形,四角攢尖頂,地面方磚鋪陳。宮室長、寬均1.68米,宮頂至地面高1.73米

地宮宮室用33×33厘米方磚砌筑,壁墻高1.08米,臨地面三層壁墻底磚,一、三層各出跳5厘米,二層向內(nèi)收,為壁墻根基。壁墻上端,圓周一圈同出跳5、高10厘米的室肩,其上為疊澀式宮頂。宮室東面壁墻正中,辟一拱券門洞,高98、寬61厘米,門洞內(nèi)用長方形磚堵封。從磚縫隙探測,進深約70厘米。門洞兩側(cè)壁墻上以白色覆涂,各用黑線條繪畫護法天王像,天王頭戴冠,身著甲,一手執(zhí)劍在胸前,一手握拳或揚掌在腰間,分左右守在宮室門兩旁。南、北、西三面壁墻上,各雕飾兩根倚柱和一門兩窗。倚柱為六角形,高68、寬10、出跳3厘米。柱身涂以白色,自下而上用黑色繪畫著七組蓮花,每組三瓣。柱頂為磚雕斗拱,高21、寬44、出跳10厘米,櫨斗下端用朱色繪有蓮瓣,上端涂以朱、黑兩色。栱以朱色勾邊,內(nèi)涂白色。前昂分別用黑線勾畫幾何形圖案,內(nèi)涂抹有朱、黑、白等多種顏色。斗栱中間又裝置著磚雕云栱,高24、寬30厘米。宮室四角均裝置角栱,繪畫涂色與斗栱基本相同。

圖片

三面倚柱中間,各用磚砌筑一門,門外以一凹形磚為邊沿,用2厘米寬的黑線勾邊,內(nèi)為門柱門框。門框上正中,分別粘貼著直徑8厘米的磚雕八角形圖案,上涂白色,繪以大、中、小三圈黑線。門框內(nèi),用33×33厘米的方磚,砌在凹入壁墻2厘米處,作為門扉。其上涂以朱色,用黑線勾畫出門框、雙扇門。門上繪四排門釘,每排8顆,上兩排門釘下,有兩個鋪首門環(huán),兩根黑色橫線穿插在門環(huán)內(nèi)外,為關(guān)鎖之狀。其中西面的門扇是用兩塊長方形磚砌筑,南邊的一扇中間向內(nèi)推進2厘米,為半開之勢,透過門隙可看到深處內(nèi)墻,有朱色繪畫著條條曲線,似佛光照射。倚柱兩側(cè),各用3塊斜棱豎磚砌筑為凸凹窗欞,以2厘米黑線勾邊。高25、寬20厘米,內(nèi)涂朱色。窗欞上方,為一條高10厘米白灰?guī)В弦灾?、黑色繪畫著纏枝牡丹。倚柱上端與斗栱接連處,繪有一條高6厘米的朱色帶,圜繞三面壁墻,其上為斗栱支撐的宮肩。

圖片

圖片

宮頂為四角攢尖式。宮壁上端用33×33、厚5厘米的方磚,以泥漿為料,平鋪疊砌。每層出跳約10厘米,拱14層,券旋收殺而上,直至宮頂。頂端用一方磚覆蓋收合,其上涂以白色。宮頂正中,用白灰粘貼一直徑21厘米的銅鏡。整個塔宮建造堅固,彩繪華麗。

塔宮中央,坐西向東,以磚、泥漿砌筑一長方形束腰須彌座,高50、寬78、長113厘米。座上供放一合石函。打開石函,函槽中供放一具銀棺,棺上覆蓋兩層黃綾絹。銀棺前和左右兩側(cè),倚函內(nèi)壁各倚立著一枚銅鏡,四周供養(yǎng)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佛骨舍利,其上散撒著古錢幣。銀棺內(nèi)滿盛舍利子,正中供養(yǎng)一枚“佛牙”和兩個彩色葫蘆形玻璃瓶,瓶內(nèi)盛著細小的舍利子。

石函前須彌座邊沿上,擺放古錢幣93枚。座前倚立宮碑一通。碑前供養(yǎng)一長40、直徑3厘米的佛骨。其前為一祭祀白瓷碗,碗中滿盛灰跡。石函南側(cè),平排堆放著兩摞方磚,每摞10塊,其上供奉一具描金木質(zhì)槨棺。棺內(nèi)又供放三具小木棺,其內(nèi)供養(yǎng)6枚“佛骨”。描金棺前,供有兩座小木塔。槨外有一黑釉長頸舍利瓶。出土?xí)r,木槨左側(cè)擋板朽落在宮室地面,前擋板向外倒落在磚摞上,木塔倒壓在擋板上,黑釉長頸舍利瓶則壓在木塔上。宮室東南角地面上,供養(yǎng)著諸佛靈牙舍利、頂骨、指骨等80余枚。

   

1.石函

石函為青石質(zhì),長方形,通高50、長93、前寬62、后寬57厘米。分函蓋、函體、函座三部分。

圖片

函蓋頂平面60×33厘米,其上四周邊沿5厘米中,陰線刻曲紋圖案。四周斜肩11厘米,前、后斜肩中各浮雕牡丹與忍冬紋,兩側(cè)浮雕纏枝牡丹。立沿5厘米,陰線刻著云紋與花草紋。

函體前高32、后高30、前上寬50、下寬54、后上寬49、下寬51、長78厘米。函體上臨邊沿9厘米內(nèi),鏤空長60、寬34、深22厘米的內(nèi)槽,為供養(yǎng)銀棺、佛牙舍利。內(nèi)槽口沿一周,鏨刻為高2、寬2厘米的凸出石棱線,為函蓋扣合之用。函體前面正中,高24、寬23厘米內(nèi),鐫凹入2厘米,內(nèi)雕刻有圓柱、門框和雙扇門。其上涂以朱色,用黑線勾畫門框、雙門扇。門上5排門釘,每排6顆。在上第3排門釘中,畫有兩個門環(huán),并用圓形泥片粘貼在環(huán)中。石門左右兩側(cè),分別陰刻一尊護法天王像,頭戴花盔,背有火焰狀項光,身著鎧甲,腰系寶帶,一手執(zhí)劍,一手握拳,立在云朵上。 

圖片

圖片

下端邊沿6厘米的雙線條框中,平排鏨刻七個火焰狀壸門。函體兩側(cè),分別各鏨刻五名比丘,十人身著袈裟,面向函前做哀悼狀。每側(cè)第一人均手持帶柄香爐供養(yǎng)。函體下端,均浮雕著纏枝芍藥。函體后面,為一鏨凹的火焰狀壸門,中間浮雕著一朵大牡丹。

圖片

圖片

函座為兩階。長93、前高16、后高15、前寬62、后寬57厘米。第一階高11厘米,座前與左右兩側(cè),均為鏨凹的火焰狀壸門,內(nèi)覆雕著牡丹,前三朵、兩側(cè)各五朵。石函造型凝重,雕刻細膩。

2.地宮碑

圖片

宮碑為青石質(zhì)。高36、寬53、厚8厘米。碑面上、左、右三邊沿,均陰刻寬2厘米的忍冬紋,下端邊沿為曲線紋。碑中從右向左刻文,楷書,25行,425字。碑首為“大宋河中府猗氏縣妙道寺創(chuàng)建安葬舍利塔地宮記”。碑尾為:“熙寧二年歲次己酉拾月甲午朔玖月壬寅葬”。同時碑文記載有撰文人、書寫人、刻石人和修塔匠人姓名。

3.銀棺

銀棺鈑金成形。前高26、后高20、前寬18.5、后寬14、長33厘米,重1100克、通體為棺蓋、棺體、棺座三部分組成。

棺蓋為半圓弧形。長27.5、寬18.5厘米,套蓋在棺體上,可開合。蓋上自前至后錐鍱有7條花果紋飾長帶。正中一條以珍珠紋為地凸刻纏枝菊花圖案;兩側(cè)以魚子紋為線條,各鏨刻著卷草紋帶,其兩外側(cè),以珍珠紋為地,浮雕纏枝花果紋帶,兩側(cè)邊沿,則以錐鍱凸起的花枝圖案,紋飾間鏨以珍珠紋。棺蓋周邊,豎裝置著雕鏤的卷枝花草紋。棺蓋前端,橫向鈕接一月弓形云片,高6.5、寬18.5厘米,云片為弧邊沿為云紋狀,其上錐鍱著一周連珠紋。云片中,以珍珠紋為地,模壓凸起的圖像。正中為化佛,結(jié)跏趺坐在仰蓮座上,左右分別為兩尊供養(yǎng)菩薩,兩側(cè)分別為浮雕纏枝花紋。云片左右兩端,各裝置一錐鍱的飛龍,口銜寶珠,昂首揚頭。云片下端,并排懸吊著五枚銀花片。

棺體由一銀片裝置而成。前高16、后高12.5、前寬12、后寬9.5、長20厘米。棺體前檔中間,壓印著一凸起的門框,高7.5、寬6.5厘米,內(nèi)鏨刻棺門兩扇,上有乳釘3排,每排6顆,在上一排乳釘下,左右各裝置一鋪首,上懸吊門環(huán)。門楣上方,以細小珍珠紋為地,凸雕一牡丹花紋。門框兩側(cè)至門楣之上,鏨刻一周卷草紋,門楣上方為一陰線刻的大團花。棺門兩側(cè)邊沿,自上而下,各豎刻有一行銘文。右為:“糾首樂仕政、邑人薛智、姚智順”。左為:“邑人張仕廣、侯文質(zhì)、楊正、翟貴”。

圖片

棺體后檔中,陰刻一方框,高6.5、寬5厘米,內(nèi)以模壓凸起門釘,3排,每排6顆。上第一排下,有兩個突起的門環(huán)。門框兩側(cè)從上至下,豎刻三行銘文。右兩行為:“熙寧二年十月二日,解州安邑縣打造觀榔人張文立記?!弊笠恍袨椋骸巴熳魅藮|京采能記?!?/span>

圖片

棺體兩側(cè),分別鏨刻內(nèi)容相同的人物畫面,即諸天降十二部天樂迎佛入涅槃境,左側(cè)為:前導(dǎo)二人執(zhí)鈸,揚膊擊樂。后四人雙手合十,排列為四方形。正中一人,手執(zhí)長莖蓮花,做迎佛狀。其后有兩個鬼卒,面目猙獰;右側(cè):前為四人擊鈸,中為迎佛人,后兩人雙手合十,前行迎送。

棺底床大于棺體,前寬14.5、后寬12、長24厘米。棺床上,沿棺體四周裝置著圍欄、望柱。圍欄中為錐鍱鏤空的花草圖案。四周均設(shè)有欄門,循欄內(nèi)可環(huán)繞棺體一周。欄圍下裝置著鍱花床帷,床帷為三角形,邊沿云紋狀,中為鏤空的牡丹花枝。前后各一、左右各二。圍欄下四角,各懸吊著一銀鈴。

棺座由一銀片模壓而成。三階。高4.5、前寬14、后寬12、長13.5厘米。自下而上,四周為收剎形,逐階漸小。第一階四周為鏤空的云氣紋;二階為錐鍱凸起的卷草紋;三階為浮雕的蓮瓣紋。座上中央,裝置長14、寬4.5、高2厘米長方形臺座,四周為鏤空的花紋,支托在棺體下。臺階四角,各裝置一浮雕的力士像。四力士各圓睜雙眼,赤膊袒胸,腰系結(jié)帶,分叉兩腿,一手叉腰,一手托起棺底。姿態(tài)威武。整個銀棺,制作精巧,裝飾華麗,為佛教金銀工藝之精品。

4.彩色絞料葫蘆形玻璃舍利瓶

瓶高5、口徑0.6、腹徑2.6厘米。以紫、褐、藍、黃等多色玻璃絞合吹制而成。呈葫蘆狀,斂足平底。器形秀美,色澤鮮艷。瓶內(nèi)盛有細小的舍利子,原放在銀棺之內(nèi)。

圖片

5.青色葫蘆形玻璃舍利瓶

瓶高4.2、口徑0.6、腹徑2.6厘米。葫蘆形,收足平底。以青色玻璃吹制而成。器壁脆薄,清瑩透徹,從外可清晰看到瓶內(nèi)的舍利子。此瓶供放在銀棺內(nèi)。

圖片

6.“佛牙”

“佛牙”長8、寬2.2、厚2厘米。呈褐黃色。經(jīng)鑒定為馬牙。出土?xí)r供奉在銀棺內(nèi)。

7.銅鏡4枚

1)八花龜背紋錦地鏡

圓形,素寬平緣,直徑21厘米?;ò陥A紐。座外一雙線小方框,四內(nèi)角各一小花團。方框外又一菱形大方框,其四內(nèi)角各一大花團。大方框外,滿鋪龜背紋,形成以地紋上襯托花紋的構(gòu)圖。此鏡用白灰粘貼在塔宮頂端。綠銹斑較重。

2)交枝四花鏡

圓形,素寬平緣,直徑18.2厘米。小圓紐,葵花形紐座。座外四株交枝花環(huán)列一周,花枝交疊,枝頭一朵盛開的花瓣,葉瓣與花瓣形狀相同。此鏡供放在石函內(nèi)銀棺正前方。

3)八花龜背紋錦地鏡

圓形,素緣,直徑15.8厘米?;ò陥A紐。座外一雙線小方框,框內(nèi)四面為一周花瓣,四內(nèi)角各一小花團。方框外又一菱形大方框,其四內(nèi)角各一大花團。大方框外滿鋪龜背紋。此鏡供放在石函內(nèi)銀棺右側(cè)。綠銹斑較重,邊緣殘損。

4)素面鏡

素寬緣,直徑12.5厘米。圓紐。素面無紋飾。邊緣較薄。此鏡供放在函內(nèi)銀棺右側(cè),綠銹斑嚴重。

8.“佛骨”

115枚。其中有頂骨、指骨、脊椎骨、臼窩骨、股骨、腿骨等?!胺鹧馈本佣?,達87枚。最大一枚牙床骨長15、高8厘米,上有9枚牙齒。另有一枚“佛牙”長11、寬6厘米。脊椎骨一枚,為三角形,長26、高20、厚10厘米。此組“佛骨”供奉在石函內(nèi)。

9.古錢幣

通寶7、至和元寶10、嘉祐元寶5,嘉祐通寶3、治平通寶10、殘99枚。散撒在石函內(nèi)“佛骨”之中。其中,貝幣2、五銖1、開元通寶4、乾元重寶1、太平通寶4、淳化元寶2、至道元寶5、咸平元寶6、景德元寶6、祥符元寶14、天禧通寶4、天圣元寶5、皇宋破不清21枚。

10.舍利子

三千余粒。大都是透明或半透明的顆粒,白色居多。細如芥子。其中大多數(shù)是細小磨圓的石英石。散撒在石函內(nèi)“佛骨”中。

11.木槨

為內(nèi)外兩套。外套高19、長49、寬42厘米。木槨下端四周,裝置著寬4厘米的浮雕仰蓮,蓮瓣為三層,涂以朱色。內(nèi)套木槨高9、長41、寬32厘米。內(nèi)外槨板均髹以醬色漆面,細膩光潤。槨前與左側(cè)擋板朽毀,漆皮脫落。

12.描金木棺

木棺長36、前高31、后高28、前寬26、后寬18厘米。由棺蓋、棺體、棺座三部分組成。

棺蓋為半圓弧形。用9塊寬3、厚0.7厘米的木板裝置而成。木板接合處,均用削尖的小竹釘裝釘。蓋面上,用金色繪牡丹花紋,紋飾間涂以朱色。棺蓋前端橫向裝置一月弓形木板,上為圓弧形,下為內(nèi)凹云紋狀。月弓中以金色繪畫纏枝牡丹,空間填以朱色。出土?xí)r,蓋上覆蓋著兩層黃綾絹。

棺體前擋板中,裝置一朱色雙扇門,門上以膠汁澆鑄四排門釘,每排10顆,上一排下,繪有兩個門環(huán)。門楣上方,以金色繪牡丹花紋。棺體兩側(cè),以金色繪花草圖案,花間髹以朱色地。棺體四周,裝置著鏤空的花欄桿,欄圍涂以朱、綠、白等色。

棺座為三階。自下而上逐階收剎。每階四面均分別用金、朱色繪花卉圖案。棺前正中,從地面至二階上,裝置有一座拱橋,寬7、長10厘米,橋兩側(cè)設(shè)有花圍欄。棺體與棺座均為中空。全棺制作精巧,裝飾華麗。因朽損嚴重,無法復(fù)原。

圖片

13.木棺三具

1)花草紋木棺

木棺長20、高5、前寬14、后寬11厘米。用厚0.7厘米的木板裝置而成。中空。通體涂以淡白色,四側(cè)均以黑線繪花草,花朵中涂以重白色。此棺放置在描金木塔內(nèi),已朽損。

2)壸門木棺

棺長19、高6、前寬11、后寬9厘米。中空。通體涂淺白色,棺體四周各以黑線繪火焰狀壸門,內(nèi)為一大花朵。前后各1,左右兩側(cè)各2朵。出土?xí)r,置于花草紋木棺內(nèi)。

3)花卉木棺

棺長16、高6、前寬10、后寬7.5厘米。中空。通體乳白色,棺體四周均以黑線畫有小花朵,前2、后1、兩側(cè)各3朵。出土?xí)r,置于壸門木棺之內(nèi)。

14.“佛骨”

6枚。為長10、寬6、高9厘米的蹄骨切削而分的。經(jīng)鑒定為駱駝蹄骨。供奉在木棺內(nèi)。

15.黑釉長頸舍利瓶

瓶高18.5、口徑5、腹徑10厘米。侈口、長頸,圓肩鼓腹,淺圈足,稍向外撇。通體黑釉,圈足無釉,瓶中盛有舍利子。此瓶供放在木棺之前的磚摞上.

圖片

16.木塔

木塔兩座。六面3級,高均21厘米。塔體由一木削制而成,自下而上為收剎形。三級腰檐,均用木質(zhì)雕刻為六角形飛檐。檐上為斜坡,下為平面,中銼為六面形洞,套合在塔體上。三層以上塔頂為剎座、剎干、剎頂寶珠。塔身涂以白色,腰檐與塔體套合處及飛檐垂脊分界處,均用朱色勾畫線條。塔頂座、干、寶珠分別涂以朱色。其中一座木塔在第一級檐下的六面塔體上,分別用黑色自上而下書寫:“大張塢村□□、小曲村章□、小曲村曲信、南禹場侯士元,南卓村侯禎。投全”。木塔出土?xí)r已腐朽,其中一塔被壓破碎。

17.白瓷碗

碗高7~8.5、口徑17厘米。侈口,圜底,微收腹。外口沿向下釉面4~5厘米不等。腹下與圈底未施釉。碗內(nèi)盛有灰燼,其上遺存著焚燒紙灰痕跡。

18.“佛骨”

192枚。有肱骨、腕骨、跗骨、趾骨等。其中一骨床上有6枚牙齒。此組“佛骨”供奉在塔宮室內(nèi)東南角。

19.古錢幣

93枚,擺放在石函前須彌座上。其中,半兩1、開元通寶18、乾元重寶1、太平通寶1、淳化元寶1、至道元寶1、咸平元寶3、景德元寶10、祥符元寶5、祥符通寶3、天禧通寶3、天圣元寶14、至宋通寶12、至和元寶3、至和通寶1、嘉祐元寶4、嘉祐通寶6、治平通寶5、殘損不清3枚。

圖片

20.舍利子

舍利子兩千余粒。形狀有圓、橢圓、扁長等。白、褐黃色居多,大都為透明或半透明體。此舍利子供放在銀棺中。

圖片

 結(jié)   

雙塔寺西塔北宋地宮文物的出土,對研究北宋時期瘞埋佛骨舍利的情況,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1.原雙塔寺東、西兩塔的建造時間和形制不詳。明嘉靖五年(1526年)《重修雙塔寺記》碑文記:“猗城一寺有雙塔,而寺因以塔名寺之。古址雙塔,皆在寺垣之內(nèi)。歷唐元以來,且罹兵燹而饑饉薦臻,群僧或流落異方,不能作張主。東塔之地,民悉田廬,而在寺中者獨有西塔,爾東塔猶孤峙于寺外”。明萬歷二十三年(1595年)《補修浮屠記》西塔碑文載:“本寺浮屠創(chuàng)自隋唐間,以壯郇邦之雄觀”。在清理地宮中,發(fā)現(xiàn)宮碑銘文載:“大宋河中府猗氏縣妙道寺創(chuàng)建安葬舍利塔地宮記”,立石刊文為熙寧二年(1069年)。這就證實,西塔建于北宋,是為瘞埋諸佛骨舍利而造,原高9級。筆者曾對西塔進行過考察,發(fā)現(xiàn)第6級腰檐上端,還有部分殘留塔體向上挺伸。同時,從第二級塔內(nèi)中心向上觀察,亦見塔頂端中心為四方形直通蒼穹,這也證實,6級以上原還有塔體。

2.宮碑銘文刊有施主“樂仕政”之名,1993年清理的臨猗縣原仁壽寺北宋塔基地宮出土的石函銘文中亦出現(xiàn)過此人名,即載有施主“李氏、樂仕政、樂仕宗、樂仕璘”名。臨猗縣的仁壽寺塔和雙塔寺西塔同建于北宋,仁壽寺塔為嘉祐元年(1056年),雙塔寺西塔為熙寧二年(1069年),前后相距13年,均有樂仕政施舍。推測此樂氏可能系一大家族,樂仕政為長子,李氏為其母,樂仕宗、樂仕璘為其兩胞弟。樂仕政族人,既是佛教的忠實信徒,該又是當縣一大豪士,同助修崇,連建二塔,以企盼佛的保佑。

3.雙塔寺西塔地宮的建造是先將塔基深掘5米,然后以一層黃土,一層瓦礫回填夯打,地宮則砌筑在回填土層兩米以上中端。經(jīng)考察,古時猗氏縣城地下水位較高,塔基以瓦礫回填,以防潮濕下沉。

4.雙塔寺塔地宮出土的文物,對研究北宋時期,佛教在民間的尊崇和信奉情況,是一批彌足珍貴的實物資料。臨猗北宋時建造佛塔有五座,1993年,清理北宋嘉祐元年(1056年)建造的仁壽寺塔地宮時,發(fā)現(xiàn)宮室雖同是磚砌,但簡單粗糙,宮室內(nèi)未加裝飾。出土的石函,為一整石所鑿,函外無雕刻人物圖像。所出器物有十三件。相距13年后,北宋熙寧二年(1069年)建造的妙道寺佛塔地宮,規(guī)則考究,堅固玲瓏。內(nèi)設(shè)仿木構(gòu)倚柱斗栱。裝飾美觀,繪畫華麗。出土的石函,四周均鏨刻有人物花草圖案,供養(yǎng)佛骨舍利的銀棺,制作精良,裝飾特奇,堪稱國之瑰寶。木棺、彩色絞料舍利瓶、青色玻璃舍利瓶以及各種材質(zhì)的佛骨舍利等,不僅數(shù)量多,而且種類豐富。同時,從宮碑銘文中也可得知,當時為瘞埋佛骨而精選勝地,深砌地宮,金棺銀槨,嚴置道場供養(yǎng)七晝夜,僧俗數(shù)千人,各持香花,供養(yǎng)瞻禮,雨淚而葬之。表明北宋民間對佛教的尊崇和信奉程度。

地宮碑錄文

大宋河中府猗氏縣妙道寺創(chuàng)建安葬舍利」塔地宮記

河中永福院持戒僧順圓撰蒲人穆仲容書」

夫覺皇垂化示相多門由眾生機感千差故」

我佛化身百億渾同生滅實無去來涅槃圓」

寂以隨儀而施設(shè)焉故舍利者謂其真如之作用乃戒定之勛修利彼凡蒙咸歸滅道矣乃」有當院主僧文聰夙寤真風(fēng)穎拋俗綱舍金」張之富樂歸清靜之空門道行既圓善緣符」會今收集得諸佛靈牙舍利頂骨指骨等實」真身者或感應(yīng)者形色圓明表里瑩澈然而」寶重秘之末長乎利情益物若使生靈普祐」無先塔葬于金田者歟當今國祚遐昌」皇猷誕布可封之俗咸樂善緣時有當縣豪」士樂仕政自家賄同助修崇故于茲院西北」隅以選勝地深砌地宮金棺銀槨以備葬」儀嚴置道場供養(yǎng)柒晝夜?jié)M足日僧俗數(shù)千」人各持香花供養(yǎng)瞻禮雨淚而葬之仍后建」磚塔壹座廣方肆角高聳玖層上嚴輪鐸下」構(gòu)纏宇既圓高顯私故何耶我聞佛經(jīng)所明」造塔感梵天之福又云壹興供養(yǎng)千返生天」及以旋繞者瞻禮者暫而歸依其福莫量也」塔葬弘利伏愿」皇帝萬歲臣佐千秋雨順風(fēng)調(diào)兆民安泰謹」立石刊文用紀安葬舍利歲時耳焦元亨刻」熙寧二年歲次己酉拾月甲午朔玖日壬寅葬」修塔匠人喬真 

① 雙塔寺雙塔1996年被國務(wù)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② 北宋銀棺為國家一級(甲)珍貴文物

③ 彩色絞料葫蘆形玻璃舍利瓶為國家二級珍貴文物

④ 青色葫蘆形玻璃舍利瓶為國家二級珍貴文物

⑤ 黑釉長頸舍利瓶為國家二級珍貴文物

⑥ 郇瑕,臨猗古時稱郇瑕氏之邑。

⑦ 喬正安《山西臨猗仁壽寺北宋塔基地宮》,《文物季刊》1995年第1期

             (原載國家《文物》月刊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