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詩集背誦版第2集(149首)(吳融15、鄭谷9、王貞白4、韓琮3、秦韜玉4、呂洞賓21、胡曾15、船子和尚6、來鵠6、杜光庭3、周樸5、崔涂9、高蟾10、崔道融8、崔玨3、伍唐珪2、薛逢6、錢珝2、徐夤6、劉駕3、李九齡6、曹唐3)二十一、吳融(850-903)(15)—— 1 賣花翁 和煙和露一叢花,擔(dān)入宮城許史家。惆悵東風(fēng)無處說,不教閑地著春華。 2 楊花 不斗秾華不占紅,自飛晴野雪濛濛。百花長恨風(fēng)吹落,唯有楊花獨(dú)愛風(fēng)。 3 桃花 滿樹和嬌爛漫紅,萬枝丹彩灼春融。何當(dāng)結(jié)作千年實(shí),將示人間造化工。 4 途中見杏花 一枝紅杏出墻頭,墻外行人正獨(dú)愁。長得看來猶有恨,可堪逢處更難留! 5 富春 天下有水亦有山,富春山水非人寰。長川不是春來綠,千峰倒影落其間。 6 情 依依脈脈兩如何,細(xì)似輕絲渺似波。月不長圓花易落,一生惆悵為伊多。 7 云 南北東西似客身,遠(yuǎn)峰高鳥自為鄰。清歌一曲猶能住,莫道無心勝得人。 8 旅館寒梅 清香無以敵寒梅,可愛他鄉(xiāng)獨(dú)看來。為憶故溪千萬樹,幾年辜負(fù)雪中開。 9 送杜鵑花 春紅始謝又秋紅,息國亡來入楚宮。應(yīng)是蜀冤啼不盡,更憑顏色訴西風(fēng)。 10 杏花 粉薄紅輕掩斂羞,花中占斷得風(fēng)流。軟非因醉都無力,凝不成歌亦自愁。 獨(dú)照影時臨水畔,最含情處出墻頭。裴回盡日難成別,更待黃昏對酒樓。 11 潮 暮去朝來無定期,桑田長被此聲移。蓬萊若探人間事,一日還應(yīng)兩度知。 12 途中阻風(fēng)洛陽寒食苦多風(fēng),掃蕩春華一半空。莫道芳蹊盡成實(shí),野花猶有未開叢。 13 杏花 春物競相妒,杏花應(yīng)最嬌。紅輕欲愁殺,粉薄似啼銷。 14 閑望 三點(diǎn)五點(diǎn)映山雨,一枝兩枝臨水花。蛺蝶狂飛掠芳草,鴛鴦穩(wěn)睡翹暖沙。 闕下新居成別業(yè),江南舊隱是誰家。東遷西去俱無計(jì),卻羨暝歸林上鴉。 15 過澠池書事澠池城郭半遺基,無限春愁掛落暉。柳渡風(fēng)輕花浪綠,麥田煙暖錦雞飛。 相如忠烈千秋斷,二主英雄一夢歸。莫道新亭人對泣,異鄉(xiāng)殊代也沾衣。 鄭谷(851-910)(9)—— 1 淮上漁者 白頭波上白頭翁,家逐船移江浦風(fēng)。一尺鱸魚新釣得,兒孫吹火荻花中。 2 鷺鷥 閑立春塘煙淡淡,靜眠寒葦雨颼颼。漁翁歸后汀沙晚,飛下灘頭更自由。 3 揚(yáng)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數(shù)聲風(fēng)笛離亭晚,君向?yàn)t湘我向秦。 4 花月樓臺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壺。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風(fēng)唱鷓鴣。 5 菊 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鬢毛。露濕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高。 6 郊野戲題 竹巷溪橋天氣涼,荷開稻熟村酒香。唯憂野叟相回避,莫道儂家是漢郎。 7 柳 半煙半雨江橋畔,映杏映桃山路中。會得離人無限意,千絲萬絮惹春風(fēng)。 8 燕 年去年來來去忙,春寒煙暝渡瀟湘。低飛綠岸和梅雨,亂入紅樓揀杏梁。 9 松上閑云石上苔,自嫌歸去夕陽催。山門握手無他語,只約今冬看雪來。 二十三、王貞白(875—958)(4)—— 1-2 白鹿洞二首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一上西園避暑亭,芰荷香細(xì)午風(fēng)輕。眼前物物皆佳興,并作吟窩一味清。 3 芍藥 芍藥承春寵,何曾羨牡丹。麥秋能幾日,谷雨只微寒。 4 折楊柳1/3枝枝交影鎖長門,嫩色曾沾雨露恩。鳳輦不來春欲盡,空留鶯語到黃昏。 二十四、韓琮(唐末)(3)—— 1 駱谷晚望 秦川如畫渭如絲,去國還家一望時。公子王孫莫來好,嶺花多是斷腸枝。 2 折柳歌中得翠條,遠(yuǎn)移金殿種青霄。上陽宮女含聲送,不忿先歸舞細(xì)腰。 3 暮春浐水送別 綠暗紅稀出鳳城,暮云樓閣古今情。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 秦韜玉(生卒年不詳,882年特賜進(jìn)士)(4)—— 1 貧女 蓬門未識綺羅香,擬托良媒益自傷。誰愛風(fēng)流高格調(diào),共憐時世儉梳妝。 2 燕子 不知大廈許棲無,頻已銜泥到座隅。曾與佳人并頭語,幾回拋卻繡工夫。 3 天街 九衢風(fēng)景盡爭新,獨(dú)占天門近紫宸。寶馬競隨朝暮客,香車爭碾古今塵。 煙光正入南山色,氣勢遙連北闕春。莫見繁華只如此,暗中還換往來人。 4 隋堤種柳開河為勝游,堤前常使路人愁。陰埋野色萬條思,翠束寒聲千里秋。 西日至今悲兔苑,東波終不反龍舟。遠(yuǎn)山應(yīng)見繁華事,不語青青對水流。 二十五、呂洞賓(呂巖)(798—?)(30) 1 曾經(jīng)天上三千劫,又在人間五百年。腰下劍鋒橫紫電,爐中丹焰起蒼煙。 才騎白鹿過蒼海,復(fù)跨青牛入洞天。小技等閑聊戲爾,無人知我是真仙。 2 牧童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fēng)三四聲。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 3 題黃鶴樓石照 黃鶴樓前吹笛時,白蘋紅蓼滿江湄。衷情欲訴誰能會,惟有清風(fēng)明月知。 4 潭州鶴會 這回相見不無緣,滿院風(fēng)光小洞天。一劍當(dāng)空又飛去,洞庭驚起老龍眠。 5 警世 二八佳人體似酥,腰間仗劍斬凡夫。雖然不見人頭落,暗里教君骨髓枯。 6 手內(nèi)青蛇凌白日,洞中仙果艷長春。須知物外煙霞客,不是塵中磨鏡人。 7 贈羅浮道士 羅浮道士誰同流,草衣木食輕王侯。世間甲子管不得,壺里乾坤只自由。 數(shù)著殘棋江月曉,一聲長嘯海山秋。飲馀回首話歸路,遙指白云天際頭。 8 六言 春暖群花半開,逍遙石上徘徊。獨(dú)攜玉律丹訣,閑踏青莎碧苔。 9 醉舞高歌海上山,天瓢承露結(jié)金丹。夜深鶴透秋空碧,萬里西風(fēng)一劍寒。 10 贈陳處士 青霄一路少人行,休話興亡事不成。金榜因何無姓字,玉都必是有仙名。 11 絕句 息精息氣養(yǎng)精神,精養(yǎng)丹田氣養(yǎng)身。有人學(xué)得這般術(shù),便是長生不死人。 12 玉蕊一槍稱絕品,僧家造法極功夫。兔毛甌淺香云白,蝦眼湯翻細(xì)浪俱。 斷送睡魔離幾席,增添清氣入肌膚。幽叢自落溪巖外,不肯移根入上都。 13-14 七言二首 世上何人會此言,休將名利掛心田。等閑倒盡十分酒,遇興高吟一百篇。 物外煙霞為伴侶,壺中日月任嬋娟。他時功滿歸何處,直駕云車入洞天。 自隱玄都不記春,幾回滄海變成塵。玉京殿里朝元始,金闕宮中拜老君。 悶即駕乘千歲鶴,閑來高臥九重云。我今學(xué)得長生法,未肯輕傳與世人。 15 口占 非神亦非仙,非術(shù)亦非幻。天地有終窮,桑田幾遷變。 16 賜齊州李希遇詩 少飲欺心酒,休貪不義財(cái)。福因慈善得,禍向巧奸來。 17 洞庭湖君山頌 午夜君山玩月回,西鄰小圃碧蓮開。天香風(fēng)露蒼華冷,云在青霄鶴未來。 18 浪淘沙.我有屋三椽 我有屋三椽,住在靈源。無遮四壁任蕭然。萬象森羅為斗拱,瓦蓋青天。 無漏得多年,結(jié)就因緣。修成功行滿三千。降得火龍伏得虎,陸路神仙。 19 漁父詞.自無憂 學(xué)道初從此處修,斷除貪愛別嬌柔。長守靜,處深幽,服氣餐霞飽即休。 20 沁園春.詩曲文章 詩曲文章,任汝空留,數(shù)千萬篇。奈日推一日,月推一月,今年不了,又待來年。有限光陰,無涯火院,只恐蹉跎老卻賢。貪癡漢,望成家學(xué)道,兩事雙全。 凡間,只戀塵緣,又誰信壺中別有天。這道本無情,不親富貴,不疏貧賤,只要心堅(jiān)。不在勞神,不須苦行,息慮忘機(jī)合自然。長生事,待明公放下,方可相傳。 21 萬劫千生得個人,須知先世種來因。速覺悟。出迷津,莫使輪回受苦辛。 胡曾(840-?)(15)—— 1 詠史詩.烏江 爭帝圖王勢已傾,八千兵散楚歌聲。烏江不是無船渡,恥向東吳再起兵。 2 拔山力盡霸圖隳,倚劍空歌不逝騅。明月滿營天似水,那堪回首別虞姬。 3 恃寵嬌多得自由,驪山舉火戲諸侯。只知一笑傾人國,不覺胡塵滿玉樓。 4 祖舜宗堯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蒼生。不知禍起蕭墻內(nèi),虛筑防胡萬里城。 5 吳王恃霸棄雄才,貪向姑蘇醉醁醅。不覺錢塘江上月,一宵西送越兵來。 6 上蔡東門狡兔肥,李斯何事忘南歸。功成不解謀身退,直待云陽血染衣。 7 詠史詩.漢宮 明妃遠(yuǎn)嫁泣西風(fēng),玉箸雙垂出漢宮。何事將軍封萬戶,卻令紅粉為和戎。 8 西戎不敢過天山,定遠(yuǎn)功成白馬閑。半夜帳中停燭坐,唯思生入玉門關(guān)。 9 嬴政鯨吞六合秋,削平天下虜諸侯。山東不是無公子,何事張良獨(dú)報(bào)仇。 10 五月驅(qū)兵入不毛,月明瀘水瘴煙高。誓將雄略酬三顧,豈憚?wù)餍U七縱勞。 11 阿母瑤池宴穆王,九天仙樂送瓊漿。漫矜八駿行如電,歸到人間國已亡。 12 詠史詩·鴻溝虎倦龍疲白刃秋,兩分天下指鴻溝。項(xiàng)王不覺英雄挫,欲向彭門醉玉樓。 13 詠史詩·豫讓橋豫讓酬恩歲已深,高名不朽到如今。年年橋上行人過,誰有當(dāng)時國士心? 14 詠史詩·黃金臺北乘羸馬到燕然,此地何人復(fù)禮賢。若問昭王無處所,黃金臺上草連天。 15 詠史詩·成都杜宇曾為蜀帝王,化禽飛去舊城荒。年年來叫桃花月,似向春風(fēng)訴國亡。 船子和尚(晚唐)—— 撥棹歌 39選6 云間船子和尚,法嗣藥山。飄然一舟,泛于華亭、吳江、朱涇之間。夾山一見悟道。常為撥棹歌,其播傳人口者,才一二首。益柔于先子遺編中,得三十九首。屬詞寄意,脫然迥出塵網(wǎng)之外,篇篇可觀,決非庸常學(xué)道輩所能亂真者,因書以遺風(fēng)。涇?;萸淅希麻酥?,以資禪客玩味云。船子事實(shí)備見傳燈,此不復(fù)載。 大觀庚寅三月十六日書于揚(yáng)子。步松澤叟呂益柔。 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 靜不須禪動即禪,斷云孤鶴兩蕭然。煙浦畔,月川前,槁木形骸在一船。 水色春光處處新,本來不俗不同塵。著氣力,用精神,莫作虛生浪死人。 外卻形骸放卻情,蕭然孤坐一船輕。圓月上,四方明,不是奇人不易行。 乾坤為舸月為篷,一屏云山一罨風(fēng)。身放蕩,性靈空,何妨南北與西東。 動靜由來兩本空,誰教日夜強(qiáng)施功。波渺渺,霧蒙蒙,卻成江上隱云中。 來鵠(?-885)(6)—— 1 蠶婦 曉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時節(jié)不閑身。若教解愛繁華事,凍殺黃金屋里人。 2 云 千形萬象竟還空,映水藏山片復(fù)重。無限旱苗枯欲盡,悠悠閑處作奇峰。 3 寂寞空階草亂生,簟涼風(fēng)動若為情。不知獨(dú)坐閑多少,看得蜘蛛結(jié)網(wǎng)成。 4 除夜 事關(guān)休戚已成空,萬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曉雞聲絕后,又將憔悴見春風(fēng)。 5 聞禪 綠槐陰里一聲新,霧薄風(fēng)輕力未勻。莫道聞時總惆悵,有愁人有不愁人。 6 洞庭隱高臥洞庭三十春,芰荷香里獨(dú)垂綸。莫嫌無事閑銷日,有事始憐無事人。 杜光庭(850—933)(3)—— 1 讀書臺 山中猶有讀書臺,風(fēng)掃晴嵐畫障開。華月冰壺依舊在,青蓮居士幾時來。 2 偶題 似鶴如云一個身,不憂家國不憂貧。擬將枕上日高睡,賣與世間榮貴人。 3 傷時帆力劈開滄海浪,馬蹄踏破亂山青。浮名浮利過于酒,醉得人心死不醒。 周樸(?-878)(5)—— 1 塞下曲 石國胡兒向磧東,愛吹橫笛引秋風(fēng)。 夜來云雨皆飛盡,月照平沙萬里空。 2 桃花 桃花春色暖先開,明媚誰人不看來??上Э耧L(fēng)吹落后,殷紅片片點(diǎn)莓苔。 3 吊李群玉群玉詩名冠李唐,投詩換得校書郎。吟魂醉魄知何處,空有幽蘭隔岸香。 4 塞上曲一陣風(fēng)來一陣砂,有人行處沒人家。黃河九曲冰先合,紫塞三春不見花。 5 桐柏觀東南一境清心目,有此千峰插翠微。人在下方?jīng)_月上,鶴從高處破煙飛。 巖深水落寒侵骨,門靜花開色照衣。欲識蓬萊今便是,更于何處學(xué)忘機(jī)。 二十六、崔涂(854-?)(9)—— 1 除夜有懷 迢遞三巴路,羈危萬里身。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xiāng)人。 2 春夕 水流花謝兩無情,送盡東風(fēng)過楚城。胡蝶夢中家萬里,子規(guī)枝上月三更。 3 巫山旅別 五千里外三年客,十二峰前一望秋。無限別魂招不得,夕陽西下水東流。 4 江雨望花 細(xì)雨滿江春水漲,好風(fēng)留客野梅香。避秦不是無歸意,一度逢花一斷腸。 5 澗松 寸寸凌霜長勁條,路人猶笑未干霄。南園桃李雖堪羨,爭奈春殘又寂寥。 6 秋夕送友人歸吳離心醉豈歡,把酒強(qiáng)相寬。世路須求達(dá),還家亦未安。 7 櫓聲 煙外橈聲遠(yuǎn),天涯幽夢回。爭知江上客,不是故鄉(xiāng)來。 8 灞上長安名利路,役役古由今。征騎少閑日,綠楊無舊陰。 9 夷陵夜泊 家依楚塞窮秋別,身逐孤舟萬里行。一曲巴歌半江月,便應(yīng)消得二毛生。 二十七、高蟾(晚唐,生卒年不詳)(10)—— 1 金陵晚望 曾伴浮云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2 即事 三年離水石,一旦隱樵漁。為問青云上,何人識卷舒。 3 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fēng)怨未開。 4 瓜洲夜泊 偶為芳草無情客,況是青山有事身。一夕瓜洲渡頭宿,天風(fēng)吹盡廣陵塵。 5 秋思 天地太蕭索,山川何渺茫。不堪星斗柄,猶把歲寒量。 6-7 長信宮二首 天上夢魂何杳杳,日宮消息太沈沈。君恩不似黃金井,一處團(tuán)圓萬丈深。 天上鳳凰休寄夢,人間鸚鵡舊堪悲。平生心緒無人識,一只金梭萬丈絲。 8 途中除夜 南北浮萍跡,年華又暗催。殘燈和臘盡,曉角帶春來。 9 華清宮何事金輿不再游,翠鬟丹臉豈勝愁。重門深鎖禁鐘后,月滿驪山宮樹秋。 10 下第出春明門曾和秋雨驅(qū)愁入,卻向春風(fēng)領(lǐng)恨回。深謝灞陵堤畔柳,與人頭上拂塵埃。 二十八、崔道融(880-907)(9)—— 1 西施灘 宰嚭亡吳國,西施陷惡名。浣紗春水急,似有不平聲。 2 梅花 數(shù)萼初含雪,孤標(biāo)畫本難。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 3 長門怨 長門花泣一枝春,爭奈君恩別處新。錯把黃金買詞賦,相如自是薄情人。 4 田上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人牛力俱盡,東方殊未明。 5 溪上遇雨2/2 坐看黑云銜猛雨,噴灑前山此獨(dú)晴。忽驚云雨在頭上,卻是山前晚照明。 6 過隆中 玄德蒼黃起臥龍,鼎分天下一言中。可憐蜀國關(guān)張后,不見商量徐庶功。 7 關(guān)下 百二山河壯帝畿,關(guān)門何事更開遲。應(yīng)從漏卻田文后,每度聞雞不免疑。 8 楚懷王 宮花一朵掌中開,緩急翻為敵國媒。六里江山天下笑,張儀容易去還來。 三十、崔玨(晚唐)(3)—— 1 哭李商隱2/2 虛負(fù)凌云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鳥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鳳不來。 2 席間詠琴客 七條弦上五音寒,此藝知音自古難。唯有河南房次律,始終憐得董庭蘭。 3 美人嘗茶行 云鬟枕落困春泥,玉郎為碾瑟瑟塵。閑教鸚鵡啄窗響,和嬌扶起濃睡人。 銀瓶貯泉水一掬,松雨聲來乳花熟。朱唇啜破綠云時,咽入香喉爽紅玉。 明眸漸開橫秋水,手撥絲簧醉心起。臺時卻坐推金箏,不語思量夢中事。 三十一、伍唐珪(唐末)(2)—— 1 山中臥病寄盧郎中十年耕釣水云間,住僻家貧少往還。一徑綠苔凝曉露,滿頭白發(fā)對青山。 2 寒食日獻(xiàn)郡守入門堪笑復(fù)堪憐,三徑苔荒一釣船。慚愧四鄰教斷火,不知廚里久無煙。 三十二、薛逢(生卒年不詳)(6)—— 1 涼州詞 昨夜蕃兵報(bào)國仇,沙州都護(hù)破涼州。黃河九曲今歸漢,塞外縱橫戰(zhàn)血流。 2 悼古 細(xì)推今古事堪愁,貴賤同歸土一丘。漢武玉堂人豈在,石家金谷水空流。 光陰自旦還將暮,草木從春又到秋。閑事與時俱不了,且將身暫醉鄉(xiāng)游。 3 九日曲池游眺 陌上秋風(fēng)動酒旗,江頭絲竹競相追。正當(dāng)海晏河清日,便是修文偃武時。 繡轂盡為行樂伴,艷歌皆屬太平詩。微臣幸忝頒堯歷,一望郊原愜所思。 4 定山寺 十里松蘿映碧苔,一川晴色鏡中開。遙聞上界翻經(jīng)處,片片香云出院來。 5 感塞 滿塞旌旗鎮(zhèn)上游,各分天子一方憂。無因得見歌舒翰,可惜西山十八州。 6 曾發(fā)簫聲水檻前,夜蟾寒沼兩嬋娟。微波有恨終歸海,明月無情卻上天。 白鳥帶將林外雪,綠荷枯盡渚中蓮。榮華不肯人間住,須讀莊生第一篇。 三十三、錢珝(晚唐不詳)(6)—— 1 未展芭蕉 冷燭無煙綠蠟干,芳心猶卷怯春寒。一緘書札藏何事,會被東風(fēng)暗拆看。 2-6 江行無題五首 萬木已清霜,江邊村事忙。故溪黃稻熟,一夜夢中香。 兵火有余燼,貧村才數(shù)家。無人爭曉渡,殘?jiān)孪潞场?/span> 月下江流靜,村荒人語稀。鷺鷥雖有伴,仍共影雙飛。 憔悴異靈均,非讒作逐臣。如逢漁父問,未是獨(dú)醒人。 霽云疏有葉,雨浪細(xì)無花。隱放扁舟去,江天自有涯。 三十四、徐夤(唐末895年進(jìn)士)(6)—— 1 明妃 不用牽心恨畫工,帝家無策及邊戎。香魂若得升明月,夜夜還應(yīng)照漢宮。 2 恨 事與時違不自由,如燒如刺寸心頭。烏江項(xiàng)籍忍歸去,雁塞李陵長系留。 3 鏡中覽懷 晨起梳頭忽自悲,鏡中親見數(shù)莖絲。從今休說龍泉劍,世上恩讎報(bào)已遲。 4 勸酒 休向尊前訴羽觥,百壺清酌與君傾。身同綠樹年年老,事比紅塵日日生。 六國英雄徒反覆,九原松柏甚分明。醉鄉(xiāng)路與乾坤隔,豈信人間有利名。 5 水 火性何如水性柔,西來東出幾時休。莫言通海能通漢,雖解浮舟也覆舟。 湘浦暮沈堯女怨,汾河秋泛漢皇愁。洪波激湍歸何處,二月桃花滿眼流。 6 旅次寓題 胡為名利役,來往老關(guān)河。白發(fā)隨梳少,青山入夢多。 三十五、劉駕(唐末)(4)—— 1 牧童 牧童見客拜,山果懷中落。晝?nèi)镇?qū)牛歸,前溪風(fēng)雨惡。 2 望月 清秋新霽與君同,江上高樓倚碧空。酒盡露零賓客散,更更更漏月明中。 3-4 春夜二首 一別杜陵歸未期,只憑魂夢接親知。近來欲睡兼難睡,夜夜夜深聞子規(guī)。 幾歲干戈阻路岐,憶山心切與心違。時難何處披衷抱,日日日斜空醉歸。 李九齡(11)—— 1 荊溪夜泊 點(diǎn)點(diǎn)漁燈照浪清,水煙疏碧月朧明。小灘驚起鴛鴦處,一雙采蓮船過聲。 2 寒梅詞 霜梅先拆嶺頭枝,萬卉千花凍不知。留得和羹滋味在,任他風(fēng)雪苦相欺。 3 山中寄友人 亂云堆里結(jié)茅廬,已共紅塵跡漸疏。莫問野人生計(jì)事,窗前流水枕前書。 4 讀三國志 有國由來在得賢,莫言興廢是循環(huán)。武侯星落周瑜死,平蜀降吳似等閑。 5 山舍偶題 門掩松蘿一徑深,偶攜藜杖出前林。誰知盡日看山坐,萬古興亡總在心。 6 一樹繁英奪眼紅,開時先合占東風(fēng)??蓱z地僻無人賞,拋擲深山亂木中。 曹唐—— 1 又游仙詩一絕靖節(jié)先生幾代孫,青娥曾接玉郎魂。春風(fēng)流水還無賴,偷放桃花出洞門。 2 劉晨阮肇游天臺樹入天臺石路新,云和草靜迥無塵。煙霞不省生前事,水木空疑夢后身。 往往雞鳴巖下月,時時犬吠洞中春。不知此地歸何處,須就桃源問主人。 3 劉阮再到天臺不復(fù)見仙子再到天臺訪玉真,青苔白石已成塵。笙歌冥寞閑深洞,云鶴蕭條絕舊鄰。 草樹總非前度色,煙霞不似昔年春。桃花流水依然在,不見當(dāng)時勸酒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