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理肝膽脾胃的中成藥有哪些 ![]() 蔡宏波 副主任醫(yī)師 審核 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三甲 臨床中常用于調理肝膽脾胃的中成藥有柴胡舒肝丸、左金丸、附子理中丸等 1.柴胡舒肝丸:該藥具有舒肝理氣、消脹止痛的功效,可用于肝氣不舒、胸脅(胸部和肋骨部位的統(tǒng)稱)痞悶、食滯不清、嘔吐酸水等病癥的治療。在使用時應注意服藥期間要保持情緒樂觀,切忌生氣惱怒。 2.左金丸:該藥具有瀉火、疏肝、和胃、止痛的功效,可用于肝火犯胃、脘脅疼痛、口苦嘈雜(胃部有類似饑餓、空虛伴灼熱的感覺)、嘔吐酸水、不喜熱飲等病癥的治療。在使用時應注意脾胃虛寒者不適用。 3.附子理中丸:該藥具有溫中健脾的功效,可用于脾胃虛寒、脘腹冷痛(胃脘和腹部感到寒冷疼痛)、嘔吐泄瀉、手足不溫等病癥的治療。在使用時應注意感冒發(fā)熱病人不宜服用 調五臟六腑的中成藥 ![]() 王燕 主任醫(yī)師 審核 中日友好醫(yī)院 三甲 一般來說,調五臟六腑的中成藥有人參鹿茸丸、黃芪顆粒等。 1.人參鹿茸丸,中成藥名。由人參、鹿茸、補骨脂、巴戟天、當歸、杜仲、牛膝、茯苓、菟絲子、黃芪、龍眼肉、五味子、黃柏、香附、冬蟲夏草組成。具有滋腎生精,益氣,補血的功效。用于腎精不足,氣血兩虧,目暗耳聾,腰腿酸軟。 2.黃芪顆粒,中成藥名。由黃芪組成。具有補氣固表(通過補氣來鞏固肌表)的功效。用于氣短心悸(心跳加快,常伴有心慌)、自汗(白天不自主地出汗,稍動出汗就加重),具有調理臟腑的功效。 對人參鹿茸丸、黃芪顆粒過敏者禁用。五臟六腑的不適應及時就醫(yī),需在醫(yī)生辯證診治后根據(jù)指導用藥。 調五臟通六腑的中成藥 ![]() 孟淼 副主任醫(yī)師 審核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廣安門醫(yī)院 三甲 調五臟通六腑的中成藥較為常見的有八珍丸、補中益氣丸、香砂六君丸等,具體藥物應在醫(yī)師辨證后指導選用。 八珍丸:具有補氣益血的功效,治療氣血兩虛、面色萎黃(面色黃而無光澤)、四肢乏力等。 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服該藥期間忌不易消化食物。感冒發(fā)熱病人不宜服用。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在醫(yī)師指導下服用。 補中益氣丸:具有補中益氣、升陽舉陷(升提機體的陽氣,以托舉下陷的臟器)的功效,用于脾胃虛弱、中氣下陷(脾胃氣虛,出現(xiàn)臟腑下墜等表現(xiàn))等。 本品不適用于惡寒(怕冷)發(fā)熱表證者,暴飲暴食脘腹(腹部)脹滿實證者。不宜和感冒類藥同時服用。高血壓患者慎服。服本藥時不宜同時 五臟同調的中成藥有什么 ![]() 王燕 主任醫(yī)師 審核 中日友好醫(yī)院 三甲 臨床上一般沒有五臟同調的中成藥這個說法,多數(shù)為針對某一臟腑調理的中成藥,如天王補心丹、歸脾丸、六味地黃丸、龍膽瀉肝湯、金匱腎氣丸等。一般患者可以根據(jù)自身的癥狀表現(xiàn),在中醫(yī)的指導下,辨證論治,選擇合適的中成藥進行身體調理。 中醫(yī)的五臟包括肝、心、脾、肺、腎,任何一個臟腑功能出現(xiàn)問題,患者都會出現(xiàn)身體的不適,從而出現(xiàn)一些病理表現(xiàn),醫(yī)生會根據(jù)患者的癥狀表現(xiàn),結合辨證論治,選擇合適的藥物調理,如天王補心丹可以調理心悸健忘、失眠多夢等心陰不足的癥狀。 此外,歸脾丸可以調理心悸怔忡、失眠、盜汗、食少、面色萎黃、月經(jīng)量少等心脾血虛的癥狀;六味地黃丸可以調理眩暈、耳鳴、潮熱、盜汗、遺精等腎陰虛的癥狀;龍膽瀉肝 補五臟只需一味藥是真的嗎 ![]() 韓盛旺 主治醫(yī)師 審核 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 三甲 一味藥物難以起到五臟均補的效果,且中醫(yī)治療疾病需要辨證論治。五臟包括肝、心、脾、肺、腎,五臟虛損包括心陰虛、脾氣虛、肺腎陰虛等。心陰虛的可以服用天王補心丹,脾氣虛的可以服用四君子丸,肺腎陰虛的可以服用百合固金丸。 天王補心丹:有滋陰養(yǎng)血(滋補體內血液),補心安神的功效。用于心陰不足引起的心悸(心跳加快,常伴有心慌)健忘,失眠多夢,大便干燥。本品處方中含朱砂,不宜過量久服,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四君子丸:有益氣健脾(調理脾胃氣機)的功效。用于脾胃氣虛引起的胃納不佳,食少便溏(糞便稀不成形)。忌不易消化食物。感冒發(fā)熱病人不宜服用。 百合固金丸:有養(yǎng)陰潤肺(通過補充肺部津液來滋潤肺臟),化痰止咳之功 調脾胃的中成藥有什么 ![]() 王博 副主任醫(yī)師 審核 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 三甲 調脾胃的中成藥包括歸脾丸、補中益氣丸等。 1.歸脾丸:由黨參、炒白術、炙黃芪等組成。能益氣健脾(調理脾胃氣機),養(yǎng)血安神(通過滋養(yǎng)血液來安定神志,舒緩情緒)。用于心脾兩虛(心和脾兩臟虛弱),氣短心悸(心跳加快,常伴有心慌),失眠多夢,頭昏頭暈、肢倦乏力,食欲不振。用藥后可能出現(xiàn)消化道不適及皮疹等不適。 2.補中益氣丸:由黃芪、黨參、白術(炒)、當歸、升麻等組成。能補中益氣(通過補脾的方法治療氣虛)。用于體倦乏力,內臟下垂。本藥的不良反應及禁忌證尚不明確。 若需服用調脾胃的中成藥,建議咨詢專業(yè)醫(yī)生。 調理腸胃不好的中藥配方 ![]() 耿濤 副主任醫(yī)師 審核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廣安門醫(yī)院 三甲 調理腸胃不好的中藥配方有附子理中丸、健脾丸和六君子湯等。 臨床上調理腸胃的中藥配方有很多,如中成藥附子理中丸,由附子、黨參、干姜與甘草等藥物組成,具有溫中健脾的功效,適用于脾胃虛寒的患者,癥見脘腹冷痛(胃脘和腹部感到寒冷疼痛)、嘔吐泄瀉、手足不溫。 健脾丸由黨參、炒白術、陳皮、炒枳實、炒山楂、炒麥芽組成,具有健脾開胃的功效,適用于脾胃虛弱者。 六君子由陳皮、半夏、茯苓、甘草、人參、白術組成,具有益氣健脾、燥濕化痰(以燥濕的藥物祛除體內痰邪)的功效,適用于脾胃氣虛兼痰濕證的患者。 出現(xiàn)不適后應及時就醫(yī),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選擇藥物治療,不可自行用藥,以免對機體造成損傷。 補五臟六腑的中成藥有什么 ![]() 李曉林 主任醫(yī)師 審核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直門醫(yī)院 三甲 補五臟六腑的中成藥有補中益氣丸、補肺丸、右歸丸等。但具體用藥需由醫(yī)生根據(jù)患者的病情決定。 補中益氣丸,用于脾胃虛弱、中氣下陷(脾胃氣虛,出現(xiàn)臟腑下墜等表現(xiàn))所致的泄瀉、脫肛、陰挺(婦女子宮脫垂甚至脫出陰道口),癥見體倦乏力、食少腹脹、便溏(糞便稀不成形)久瀉、肛門下墜或脫肛、子宮脫垂。 補肺丸,用于肺氣不足引起的氣短咳喘,咳聲低弱,干咳痰粘,咽干舌燥。外感咳嗽者忌服。 右歸丸,用于腎陽不足(腎臟的陽氣缺乏),命門火衰(機體腎陽虛弱,溫通和推動氣血運行的功能降低)引起的腰膝痠冷,精神不振,怯寒畏冷,陽痿遺精,大便溏薄,尿頻而清。 如有不適建議及時就醫(yī)。如需用藥,應經(jīng)過醫(yī)生辨證,遵醫(yī)囑規(guī)范治療。 調肝溫腎的中成藥 調肝溫腎的中成藥,主要有金匱腎氣丸、六味地黃丸等。 1.金匱腎氣丸:金匱腎氣丸由地黃、山藥、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澤瀉、桂枝、附子(炙)、牛膝、車前子組成。具有溫補腎陽,化氣行水功效。用于腎虛水腫,腰膝酸軟,小便不利,畏寒肢冷。孕婦忌服。 2.六味地黃丸:六味地黃丸由熟地黃、酒萸肉、山藥、牡丹皮、茯苓、澤瀉組成,具有補腎益氣、滋陰養(yǎng)腎的功效,適用于腎陰虛引起的腰痛、頭暈、耳鳴等癥狀,對本品及所含成份過敏者禁用。 在使用這些中成藥調肝溫腎時,請遵循醫(yī)生的建議和指導,結合個人體質和癥狀進行選擇。 8種調理脾胃的中成藥,是真的嗎 ![]() 夏昆鵬 副主任醫(yī)師 審核 浙江康復醫(yī)療中心 臨床上并沒有調理脾胃的八種中成藥這種說法,常見的可以用于治療脾胃疾病的藥物有補中益氣丸、人參健脾丸、附子理中丸、舒肝和胃丸等。 1.補中益氣丸:該藥的主要功效是補中益氣(通過補脾的方法治療氣虛),升舉陽氣,尤善于治療脾氣虛弱,氣虛下陷引起的臟器下垂、肛門墜脹、腹瀉不止、頭暈目眩等癥狀。 2.人參健脾丸:該藥可以健脾益氣(調理脾胃氣機)、和胃止瀉,針對的是脾胃虛弱引起的進食減少、消化不良、惡心嘔吐、面色萎黃(面色黃而無光澤)等癥狀。 3.附子理中丸:該藥可以溫中散寒(以溫暖脾胃的藥驅散寒邪),益氣健脾,針對的是脾胃虛寒(脾胃虛弱寒冷)引起的胃部冷痛、胃脹、惡心嘔吐、手腳發(fā)涼、食欲不振等癥狀。 4 補脾氣的中成藥哪些較好 ![]() 楊嘉頤 副主任醫(yī)師 審核 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 三甲 補脾氣的中成藥有歸脾丸、四君子丸、參苓白術散等,在專業(yè)醫(yī)師指導下合理用藥一般都能取得好的療效。 歸脾丸具有益氣健脾(調理脾胃氣機),安神養(yǎng)血的功效??捎糜谥委熜钠商摚ㄐ暮推膳K虛弱)所致的心悸(心跳加快,常伴有心慌)氣短、食欲不振、乏力肢倦、頭暈頭昏等。服用本品可出現(xiàn)皮疹及消化道不適的不良反應。服藥時忌食不消化的食物,感冒發(fā)熱、有內熱表現(xiàn)者不宜服用。 四君子丸具有益氣健脾的功效??捎糜谥委熎⑽笟馓撍碌南涣?、食少便溏(糞便稀不成形)。服藥時忌食不易消化的食物,感冒發(fā)熱者不宜服用。 參苓白術丸具有健脾益氣的功效。可用于治療乏力疲倦、食少便溏等病證。腹瀉兼有大便不暢、肛門有下墜感者忌服。服藥 調理脾胃的中藥有哪些 ![]() 張媛媛 副主任醫(yī)師 審核 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 三甲 從中醫(yī)理論上講,脾為五臟之一,喜燥,主升清,而胃為六腑之一,倉廩之官,喜潤,主受納,二者互為表里,共同完成氣血生化過程。調理脾胃即為調理后天之本,可在醫(yī)生指導下合理選擇用藥。 常用的中成藥如下。①人參健脾丸:含人參、白術、茯苓等,功效為健脾益氣,和胃止瀉,還可奏安神養(yǎng)心之功,以補為主。②健脾丸:含黨參、白術、陳皮等,功效為健脾益氣,消食化滯,藥中含有山楂,故還可開胃。③歸脾丸:含黨參、白術、黃芪等,功效側重于益氣健脾,養(yǎng)血安神,多用于失眠多夢,心脾兩虛。④補脾益腸丸:含黃芪、白芍、木香等,功效為補中益氣,健脾和胃,可用于治療腹痛,腹瀉。⑤四君子丸:由黨參、茯苓、白術和甘草四味藥組成,益氣健脾,可 調理脾胃中成藥有哪些? ![]() 解皓 副主任藥師 審核 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三醫(yī)院 三甲 調理脾胃常用的中成藥有補中益氣丸、開胃健脾丸、理中丸、香砂養(yǎng)胃丸、參苓白術散、大山楂丸等,具體如下。 1.補中益氣丸:具有補中益氣、升陽舉陷的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中氣下陷所致的瀉泄、脫肛,改善體倦乏力、食少腹脹、便溏久瀉等癥狀。 2.開胃健脾丸: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中氣不和所致的泄瀉、痞滿,改善食欲不振、噯氣吞酸、腹脹泄瀉等癥狀。 3.理中丸:具有溫中散寒、健胃的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寒、嘔吐泄瀉、胸滿腹痛、消化不良等癥狀。 4.香砂養(yǎng)胃丸:具有溫中和胃的功效,可治療胃陽不足、濕阻氣滯所致的胃痛,痞滿,改善胃痛隱隱、脘悶不舒、嘔吐酸水、嘈雜不適、不思飲食、四肢倦怠等癥狀。 5.參 調節(jié)脾胃的中成藥有哪些 ![]() 李曉林 主任醫(yī)師 審核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直門醫(yī)院 三甲 調節(jié)脾胃的中成藥有補中益氣丸、香砂六君子丸等。 補中益氣丸由炙黃芪、當歸等組成,具有補中益氣(通過補脾的方法治療氣虛)、升陽舉陷(升提機體的陽氣,以托舉下陷的臟器)的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中氣下陷(脾胃氣虛,出現(xiàn)臟腑下墜等表現(xiàn))所致的泄瀉,癥見體倦乏力、食少腹脹、便溏(糞便稀不成形)等。 本品的不良反應和禁忌尚不明確,但感冒發(fā)熱病人不宜服用;用藥期間忌不易消化食物;若服藥后出現(xiàn)便溏、腹脹等癥狀加重,或服藥4周癥狀無緩解,應去醫(yī)院就診。 香砂六君子丸由木香、黨參等組成,有健脾益氣、化濕和胃之功,用于治療脾虛氣滯引起的噯氣(打嗝)、食欲不振、脘腹(腹部)脹滿、大便溏泄等癥。 本品的不良反應尚不明確 調理五臟的中成藥是什么 ![]() 張健 副主任醫(yī)師 審核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yī)醫(yī)院 三甲 臨床上沒有同時調理五臟的中成藥,有針對某一臟腑或兩種臟腑進行調理的中成藥,如溫補心腎(用溫性補益的藥物作用于心腎兩臟)的心寶丸或疏肝和胃的左金丸等。具體用藥遵醫(yī)囑。 1.心寶丸具有溫補心腎(用溫性補益的藥物作用于心腎兩臟),益氣助陽(以補氣的方式促進陽氣生成),活血通脈(促進血液運行,疏通體內血脈)的功效,可用于治療心腎陽虛、心脈瘀阻(心臟脈絡被瘀血阻塞)引起的各種心臟疾病。 注意陰虛內熱、肝陽上亢(肝陽偏旺,引起頭暈、目眩、頭痛等癥狀)、痰火內盛者以及孕婦、青光眼患者忌服,運動員慎用。 2.左金丸具有瀉火疏肝,和胃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療肝火犯胃(肝臟產(chǎn)生的火邪侵犯到胃),脘脅疼痛,口苦嘈雜( 調理脾胃的中藥配方有哪些 ![]() 王珺 主任醫(yī)師 審核 山東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 三甲 調理脾胃的中藥方劑通常有加減六君子湯、加味參苓白術散、健脾止瀉湯等,應遵醫(yī)囑用藥。 1.加減六君子湯:由人參、白術、白芍、茯苓、陳皮、甘草、薏仁、白扁豆等中藥組成,具有健脾化濕止瀉的功效,主治脾虛濕滯、腹脹、不思飲食、惡心、嘔吐、體倦、乏力、泄瀉(大便稀或次數(shù)增多)等。 2.加味參苓白術散:由人參、白術、茯苓、薏仁、扁豆、桔梗、砂仁、甘草等中藥組成,具有補脾益胃,宣暢脾胃的功效,主治噤口?。嬍巢贿M或者嘔吐不能進食的痢疾),嘔吐、惡心、不思飲食等病癥。 3.健脾丸:由白術、木香、黃連、甘草、茯苓、人參、神曲、陳皮、砂仁、麥芽等中藥組成,具有益氣健脾、收斂止瀉的功效,主治脾胃虛弱引起的泄瀉等。 調理脾胃最好的中成藥有哪些 調理脾胃的中成藥有很多種,分別用于不同證型的脾胃失調患者。因此沒有最好的調理脾胃中成藥,只有最適合的調理脾胃中成藥。 一般應由中醫(yī)師準確辨證后開具相應藥物,常用的藥物有保和丸、歸脾丸、健胃消食片、香砂養(yǎng)胃丸、理中丸、參苓白術散、六君子湯等。不建議患者自行用藥。 如脾失健運者常見納呆食少,食后腹脹等不適,治以運脾和胃;脾胃氣虛者多見食而不化,大便溏薄,面色少華,乏力多汗,形體偏瘦等癥狀,治以健脾益氣為先;脾胃陰虛常有食少飲多,口舌干燥,大便秘結,舌紅少津等癥狀,施以養(yǎng)胃育陰之法;脾胃陽虛者多見進食少,腹脹,嘔吐清水,泄瀉,四肢清冷,怠倦乏力等癥狀,治以溫陽健脾。 調脾胃的中成藥有哪些 ![]() 白雪 副主任醫(yī)師 審核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 三甲 調理脾胃的中成藥需要辨證使用,可選擇的藥物有理中丸,小建中顆粒,加味香連丸,葛根芩連片,良附丸等。 1.脾胃虛寒(脾胃虛弱寒冷):癥見腹脹、腹瀉、食欲不振、腹痛、畏寒肢冷(怕冷,四肢冰涼)、口淡不渴、喜溫喜按等,口服小建中顆?;蚶碇型柚委?。 2.脾胃濕熱(脾胃感受濕熱邪氣):癥見兩脅及脘腹(腹部)作脹、食少、厭油、惡心、嘔吐、口干苦、大便秘結或便溏不爽(大便不成形,便后有未排盡的感覺)、小便黃赤、短少或有發(fā)熱、舌紅苔黃膩、脈濡數(shù)等,口服葛根芩連片或加味香連丸治療。 3.脾胃氣虛:癥見氣短乏力、胃脹胃痛、飲食減少、面色萎黃(面色黃而無光澤)、呃逆(打嗝)、大便稀薄、身體倦怠、飯后胃脹甚、頭暈等, 可以調理肝膽脾胃的中成藥有哪些 ![]() 王博 副主任醫(yī)師 審核 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 三甲 可以調理肝膽的中成藥主要有龍膽瀉肝丸、夏桑菊顆粒等;調理脾胃的中成藥主要有健脾丸、歸脾丸等。 1.龍膽瀉肝丸:具有清肝膽、利濕熱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療肝膽濕熱、頭暈目赤、耳聾耳鳴、脅痛口苦(脅肋部位感到疼痛、口中發(fā)苦)、尿赤、濕熱帶下等病癥。本藥不良反應和禁忌尚不明確。 2.夏桑菊顆粒:具有清肝明目、疏風散熱、除濕痹、解瘡毒的功效,用于風熱感冒、目赤頭痛、頭暈耳鳴、咽喉腫痛、疔瘡腫毒等癥,并可做清涼飲料。需要注意的是,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服用其他滋補性中成藥。 3.健脾丸 :具有健脾開胃的功效,用于脾胃虛弱、脘腹(胃脘和腹部)脹滿、食少便溏(糞便稀不成形)。用藥期間飲食應清淡、忌酒及辛辣、生冷、油 調理肝臟中成藥有哪些 ![]() 張東 主任醫(yī)師 審核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西苑醫(yī)院 三甲 調理肝臟的中成藥有很多,比如杞菊地黃丸、逍遙丸、柴胡疏肝散等,但任何藥物都需要經(jīng)中醫(yī)師辨證后使用。 1.杞菊地黃丸:藥物主要成分為菊花、熟地黃、枸杞子等,適用于肝腎陰虛(肝臟和腎臟的陰液不足)的患者,主要針對視物模糊、雙目昏花、迎風流淚、眼睛干澀等癥狀,能起到滋腎養(yǎng)肝的作用。需注意,便溏(糞便稀不成形)、脾虛者慎用。 2.逍遙丸:藥物主要成分為白術、白芍、當歸等,適用于肝郁脾虛的患者,能夠緩解肝郁脾虛引起的月經(jīng)不調、食欲下降、頭暈目眩等癥狀;改善肝胃不和(肝臟上升和胃腑下降的功能不協(xié)調)引起的情志不舒(情緒不暢快)、噯氣(打嗝)等癥狀。 3.柴胡疏肝散:藥物主要成分為川芎、白芍、柴胡等,適用于 |
|
|
來自: 藏書樓228 > 《健康養(yǎng)生》